器 物 之 美

器物,是每一位艺术家运用当地的天候风土,无心无骛,把对自然的感悟、对生活本质的理念想法,具体呈现。至此,我们将推出“杯趣”系列,让那些深闺里的作品,带着艺术家施珍的创作温度,带着她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心无旁骛,日复一日的专注和思考,轻轻地走进你们。

古清窑盏(器物之美小小的杯盏)(1)

● ● ●

杯 之 趣, 自 有 天 地

施珍作品《我的乡愁》

杯,用以品茗,亦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

古清窑盏(器物之美小小的杯盏)(2)

此杯名为《我的乡愁》,是一件翻口莲子形的越窑古铜柴烧釉作品,创作者为施珍。

古清窑盏(器物之美小小的杯盏)(3)

取水和土,拾木生火,以火炼金——小小的杯盏,五行皆蕴,呈现的是无尽世界。

此刻,我们单纯地凝视这只杯子,杯器的形制、容量、釉表,都散溢着自身的芬芳。

杯子通体的深黄,是大地亘古不变的肤色,明亮稍许的淡黄勾勒出一个完整的世界。这种肤色源自烧窑过程中燃烧所产生的火焰的赠予,当温度高达1340摄氏度以上时,杯子附着上温泽光润、层次丰富的自然流釉纹。釉彩的变化与瓷土的肌肤纹理融合,促成杯子朴素天然、返朴归真的美,这种美历久弥新、质朴耐看。

古清窑盏(器物之美小小的杯盏)(4)

从上俯瞰,杯底是一幅盘古开天的壮阔景致。原本聚笼杯底的世界在泥坯、釉药、窑火的层层铺垫下,天地分离,逐渐壮阔。四周是矗立的群山巨嶂,若隐若现的云烟缭绕其间。高温烧制出的古铜般的釉色更加温润、鲜活,变化更加自然丰富,不可预测。杯子周身悬浮着的浅色釉点,正是经历窑变后,生出的烟火绽放的效果。

古清窑盏(器物之美小小的杯盏)(5)

这种古铜般的釉色事实上属于黄色系的釉种,黄釉最早出现于唐代,明代的黄釉又 有新的发展,如宣德的浇黄;嘉靖以后,又有鱼子黄、鸡油黄等。入清后有康熙的淡黄,以及其后的菜尾、鼻烟、金酱等。

在艺术家的手里,这些传承下来的制作技艺、用料选择、烧制把控都经历了新的尝试和创新,就像杯周身所展现的世界,天地缓缓地从混沌之中分离,我们似乎可以从烟云的流动中,看见她即将塑造出自己的世界的模样。

古清窑盏(器物之美小小的杯盏)(6)

每一只杯子的独一性,即使是同一个创作者也无法完全复制。

真正艺术家的创作源泉来自一种自生自发的力量,这正是人类无法干扰的自然本身的力量。当把这种自发的创作力量揉合到自然本身中去,来去之间,便成了最美好的心灵家园。

古清窑盏(器物之美小小的杯盏)(7)

在静默的时光里,与杯子对视,看着整个世界流转变化着,又似乎没有任何东西来打破她绝对的寂静。

从重峦叠嶂、森林、河流、云海,天空——她所展现的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个世界没有任何矫揉做作的痕迹,她既不忠实地反映物质宇宙,也不以人的了解来统御宇宙,而是具有自身绝对的存在。

古清窑盏(器物之美小小的杯盏)(8)

古清窑盏(器物之美小小的杯盏)(9)

最终,美好的杯子握在手中,肌肤触碰下的感动里,我们仿佛能够感知她在窑火中涅槃而生。

施珍:

浙江宁波人。从事越窑青瓷的创作和传承工作三十年,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创作的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博览会特等奖二项、金奖二十项,银奖四项。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十项。

现为宁波市人大代表,慈溪市政协常委,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先后被授予: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非遗】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浙江工匠,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浙江省劳动模范,第三批浙江省“万人计划”人文社科领军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