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一直都是非常神秘的地方,因为人类能探索到的深度有限。

在那常年没有光的深海里,也许是相互看不见,大家都随便长长,以至于出现很多外貌不可描述、各种长得奇形怪状的生物。

最懒惰的鱼是雄性鮟鱇鱼(鮟鱇鱼会钓鱼)(1)

比如,本期的“鱼主角”——鮟鱇【ān kāng】鱼。

海洋里最丑的鱼之一

鮟鱇鱼,俗名蛤蟆鱼、结巴鱼、海鬼鱼、琵琶鱼等。一般生活在海底下500米的深处,属硬骨鱼类,鮟鱇目、鮟鱇科,为近海底层肉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也见于北冰洋,在我国沿海也有产。

最懒惰的鱼是雄性鮟鱇鱼(鮟鱇鱼会钓鱼)(2)

虽然同音“安康”,但长得一点也不安康。它们体型平坦,头部巨大而扁平,嘴部边缘长着一排非常尖锐的牙齿,可以说是青面獠牙,面目狰狞,奇丑无比,丑到没朋友。

最懒惰的鱼是雄性鮟鱇鱼(鮟鱇鱼会钓鱼)(3)

因此,它们也被称为海里最丑的鱼之一,在山东等地称为“丑老婆子鱼”。又由于它发声似老人咳嗽,所以在河北沿海有“老头鱼”之称。

自己长“钓竿”钓鱼

又丑又笨重的鮟鱇鱼,不擅长游泳和追捕猎物,平时也不爱动弹。不过,千万不要小看了它们,作为一种常年栖息在海底的肉食性鱼类,人家可是有两把刷子的优秀捕鱼能手,赖以生存的绝技就是——“钓鱼”。

最懒惰的鱼是雄性鮟鱇鱼(鮟鱇鱼会钓鱼)(4)

鱼还会自己钓鱼?是的,你没听错。那鮟鱇鱼是怎么钓鱼的呢?这就不得不说说它的小“钓竿”了。雌性鮟鱇鱼的头顶上长着一根细长的“钓竿”,这是由第一背鳍鳍棘演化而来的。在钓竿顶端有一个肉质的穗,长得像个小灯笼,还能发光,用来引诱猎物或是引诱雄性来求偶。

用“小灯笼”当诱饵

在生物学上,科学家把鮟鱇的这个小灯笼称为拟饵。鮟鱇鱼经常会把身体埋在深海的泥沙中,发光的“钓竿”却一直在水中晃动,引诱周围有趋光性的鱼类。

最懒惰的鱼是雄性鮟鱇鱼(鮟鱇鱼会钓鱼)(5)

而牺牲颜值换“装备”的鮟鱇鱼,在这个时候,其超级大嘴和利齿也派上了用场。当猎物上钩时,鮟鱇会用恐怖而狰狞的血盆大嘴,将猎物一口吞入口中,随即用尖刺一般的上下牙洞穿猎物的身体,令它们当场毙命。

鮟鱇鱼的下颚和胃有很好的伸缩性,鱼骨细而富于弹性,所以它们可以吃下自身体积两倍的食物,科学家甚至在它们的胃里发现了被吞下的小鲨鱼。

发光“灯笼”的用处

鮟鱇鱼的小灯笼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在灯笼内具有腺细胞,能够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与氧作用进行缓慢的化学氧化而发光的。因为鮟鱇鱼头上顶着灯笼,所以也俗称灯笼鱼。

最懒惰的鱼是雄性鮟鱇鱼(鮟鱇鱼会钓鱼)(6)

当然,这个发光拟饵不仅有引诱猎物的作用,还是鮟鱇用来逃生的一种工具。

当遭遇强大且凶猛的猎食者时,鮟鱇就会果断地将发光拟饵吞入口中,掩盖其光亮。这时海底便恢复了一片漆黑,趁此机会,鮟鱇立刻扭头就逃。

爱吃“软饭”的雄鱼

上面提到的有“钓竿”、凶狠捕食的鮟鱇鱼,其实都是雌性鮟鱇鱼,雄性是没有的。为什么呢?是因为它们之间奇怪的繁衍方式。

人们发现,鮟鱇鱼拥有令人咋舌的雌雄体积比。雌性可以比雄性长60多倍,雄性体重仅为雌性的千分之一,因此雄鱼体型非常迷你。而雄鱼在出生后不久的目标,就是找到一辈子的软饭提供者——雌性鮟鱇鱼。

最懒惰的鱼是雄性鮟鱇鱼(鮟鱇鱼会钓鱼)(7)

雄鱼通过敏锐的嗅觉或出色的视力寻找雌鱼,一旦找到了雌鱼,它便会用牙齿紧紧地锁住雌鱼的腹部,然后与雌鱼的组织融合。

融合后的雄鱼不再需要捕猎或进食,其眼睛、鳍和一些内部器官都会逐渐萎缩,透过血液取得营养,除了精巢组织继续长大以外,其他的器官一律停止发育,完全退化。

从此,雄鱼就依附在雌鱼体上,过着寄生生活,靠雌鱼身上的血液来维持生命,并通过静脉血液循环完成受精繁衍,过着个体、地位相差悬殊的夫妻生活。

奇特“异性寄生生活”

深海的鮟鱇鱼的这个繁殖现象被称为“异性寄生生活”,雄鱼会一直贴附在对它们来说非常巨大的雌鱼身上,两者组织相连并建立共用血液循环系统。

可以说,雄性鮟鱇鱼一生唯一的使命就是:找到雌鱼,然后合为一体。如果在有限生命的几个月里,找不到雌鱼的话,雄鱼就会死亡。

最懒惰的鱼是雄性鮟鱇鱼(鮟鱇鱼会钓鱼)(8)

因此,从海上捕捞的鮟鱇鱼一般只见雌鱼,如果仔细观察,仍可发现附着在上面的雄性。

由于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存活的标本,所以过去数十年,科学家一直都不清楚鮟鱇鱼这种罕见寄生现象究竟怎么发生的、鮟鱇鱼的“融合”过程,为什么没有出现排斥状况。

目前,科学家将鮟鱇鱼这种奇葩的繁殖策略,归功于鮟鱇鱼独具一格的免疫反应。它们缺乏一般与组织排斥有关的基因,但拥有更好的先天免疫反应,并以此对抗外界感染源。

END

——文章来源——

网络资料整理

如有不妥,敬请告知删除

编辑 | 三水

审稿 | 陈Qiao

总策划 | 郝叔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