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的“陇南成县发布”就可以订阅哦!

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扶贫甘露润民心)(1)

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水泥路,打通了脱贫致富“脉络";

一个个产业合作社,拓宽了贫困群众的致富渠道;

一座座新建的农村房屋,让贫困户脸上溢满了笑容..........

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从巍巍鸡峰山下到滔滔犀牛江边,成州大地春潮滚滚,处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

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扶贫甘露润民心)(2)

近年来,成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坚持一切工作围绕脱贫攻坚,一切工作服从脱贫攻坚,一切工作保障脱贫攻坚,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冲刺整县脱贫,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18年底成县共退出贫困村97个,贫困户1.49万户5.54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53%。

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扶贫甘露润民心)(3)

“要不是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好政策,我们不可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家住二郎乡严河村的贺满红赞不绝口。以前他住在山上,吃水出行都很不方便。2016年年底,他家和其他27户贫困户一起搬进严河村易地扶贫安置点。“搬进了新房,水电路都很方便,还是党的政策好,这日子越过越幸福了。”贺满红笑容满面的告诉记者。

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成县坚持把基础设施作为扶贫开发的先决条件,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全力补齐补强县、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全县贫困村基本实现了水、电、路、房、网、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广场、幼儿园、电商服务点、金融服务点、专业合作社、互助协会“13个全覆盖”。2015年底成县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目标,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行路难问题。

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扶贫甘露润民心)(4)

2018年底成县兴茂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李德云大爷等70名合作社社员领到了110万元分红。现年74岁的李德云是二郎乡赵坝村村民,2017年养蜂110箱,产蜂蜜2400斤,通过合作社以每斤25元的价格统一收购,2018年仅养蜂一项直接收入就达到了6万元。拿着分红的钞票,喜笑颜开的李德云对记者说:“这种经营模式对我来说太方便了,我们年纪大了,只管专心养蜂,根本不用操心销售的事。”

在扶贫工作中,成县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全面参与。截止目前,全县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7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62家,吸纳成员6454人,带动农户19159户、贫困户5620户。

同时,成县先后累计投入培训资金1934.227万元,开展 “两后生”培训和实用技术、劳务技能等培训4.2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474 人,完成职业技能鉴定29045人,输转劳动力 29.2万人次,其中贫困户38306人,创劳务收入 59.35 亿元。仅2018年以来,输转劳动力就达5.58万人,创劳务收入13.73亿元,外出务工人员人均增收 2.46万元。

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扶贫甘露润民心)(5)

家住成县红川镇墁坪村的贫困户王红娟,孩子前年患了大病,前前后后花费了20多万元,因病返贫。为了照顾在红川中心小学边读书、边治病的孩子,丈夫在镇区打零工,而她本人因为要照顾孩子也不能外出务工挣钱,基本没有任何经济收入。

2018年8月5日,成县引进甘肃省劳促会在陇南市创办的首家“扶贫车间”在红川镇西柳村正式挂牌成立,扶贫车间启动后,王红娟参加了培训并上岗。她说,“现在我们这邻村开了这个厂,太好了!能顾家也能挣钱,我一个月能挣一两千。”

在贫困群众家门口,成县建立了“扶贫车间”,让群众就地就业,实现就业增收、照顾家庭两不误。目前,成县已建成扶贫车间19个,带动346名困难群众就业,1791户贫困户发展产业。

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扶贫甘露润民心)(6)

一部手机、一台电脑,足不出户就可以把家乡的农特产品向全国销售。过去,成县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在成县的农村诞生了一大批从事电子商务的新型农民,他们不但自己把电子商务公司发展壮大,也帮助乡亲们销售当地的农特产品,让更多的乡村群众共同致富。

成县把电商扶贫作为整合放大扶贫力量的重要平台,把贫困村和贫困户嵌入电商全产业链,打造了电商扶贫“成县模式”,全县1127家各类网店、微店,通过与贫困户签订带贫协议,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农产品近3800万元,实现贫困人口人均增收715元,直接带动就业1.38万人。

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扶贫甘露润民心)(7)

3月7日,青岛利和萃取陇南生物萃取项目奠基仪式在成县红川镇举行。项目建成后, 可带动当地形成以特色植物、农产品种植为基础, 以植物萃取精深加工为核心, 以健康食品产业、生物科技产品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链集群。

为了全面扶持困难群体,成县积极抢抓东西扶贫协作机遇,争取青岛市、城阳区各方面援助资金4832万元,用于“乡村旅游”升级打造、贫困户庭院硬化、小巷道硬化、安全饮水工程提升、贫困户配股分红、大病救助基金等项目。同时成县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引进青岛利和萃取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萃取项目落地陇南西成经济开发区红川园区。

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扶贫甘露润民心)(8)

左星星是成县抛沙镇坪岛村患有脑瘫的九岁男孩,他家属于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小星星先后两次在成县中医医院住院,第一次住院总花费4780元,出院时个人自付62.8元,第二次住院总花费4422元,出院时个人自付42元,两次住院自己只花了一百多元。经过两次住院冶疗,这个脑瘫患能站起来了。望着能站起来的孩子,小星星的父母非常激动,他们充满感激地说:"两次住院才花了一百多块钱,国家的扶贫政策太好了!

为了防止脱贫群众返贫,成县持之以恒筑牢“教育保障、医疗保障、民生保障”三道防线,推进政策落实,夯实脱贫摘帽基础。在医疗保障防返贫工作中,成县坚持“一人一策”,制定健康帮扶管理卡,全面落实家庭医生签约、门诊慢性特殊病报销及送医上门、一站式救助结算等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先诊治后付费制度,住院患者全年自付合规费用不超过3000元。

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扶贫甘露润民心)(9)

“我们村半年之前还是另一番面貌,到处是危旧房,垃圾、污水遍地,尤其是一到夏天,旱厕臭气更是让人难以忍受。如今,有了好政策,我们的危旧房也拆除了,还配套了冲水厕所,村里的环境一下子变好了。”王磨镇黄山村村民魏元浩高兴地说。

成县针对全县村容村貌新旧混杂、人居环境脏乱差、农村群众陋习多等突出问题,从2018年年初开始,成县把“一拆三改两化”专项行动(拆除危旧房、改厕、改灶、改圈、硬化小巷道及美化庭院、净化室内环境)作为实现整县脱贫的第一场硬仗,强力推开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扶贫甘露润民心)(10)

在成县索池镇王湾村精神扶贫助力精准脱贫活动现场,在听完成县农民义务宣讲员袁武训宣讲的《脱贫到底是谁的事》和本村村民“孝老敬亲”模范,脱贫户王海得多年来悉心照顾卧病在床养母,同时在政府帮助下利用精准扶贫贷款发展养猪致富的事迹后。

王湾村村民王三秀激动的说:“我以前是王湾村最穷的了,过年都不敢回来,给人家在看工地,为了多挣点钱,补贴家用。如今在党的好政策下,我不但帮助智力残疾的哥哥把贷款还了,新房子也盖起来了。我坚信只要有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志气,大伙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近年来,成县针对部分贫困群众志气短缺、精神不振、追求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生活习惯“脏乱差”等问题,大力推行一系列精神扶贫行动,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刘 敏 李民生 报道

监制:刘 敏

责任编辑:任向辉 本期制作:肖 娜

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扶贫甘露润民心)(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