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古恒州城隍庙历史文化考略

作者:屈毓晓

周至最灵的庙(周至有个州城隍庙)(1)

吾古恒州城隍庙历史久远,始建于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时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敕修终南古城古恒州之城隍庙,供东汉伏波半军,新息候马援为至上尊神,并高悬“伏波将军”大印于殿内,以示神威。越隋、唐两代,敕碑香火正盛。经五代十国战乱,殿宇遭兵火,残垣断壁,几经荒芜。

北宋平乱,一统中华,于建隆元年(960)宋太祖玄郎在位,众乡绅会同镇村官吏,对庙殿普遍修茸。建大殿五楹,文昌、菩萨四殿各三楹,院内除戏楼、门将、影壁、铁狮旗杆外,还建有东西临主道厢房各十二楹,又增建钟鼓二楼、四城魁星楼和东西两院库管道房等建筑。东有水轮果园,西有塔林别院。蚰蜒酒河双龙盘庙,前有迎神桥,后有流水圃苑,似入仙境,有碑为记,今碑文均不存。

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在终南古城北敕建上主平宫时,再次对城隍庙进行修茸。并在庙北敕建地坛,使城隍庙更加壮观。大宋(1098年)苏辙在任上清太平宫提举间,在地坛建“条梅书屋”。常来城隍庙祭祀马援,时逢天下大旱,疫病流行,有庙内菩萨神水为民疗疾,深受民众赞颂。有苏辙修宗庙告皇河畔以及文和罢太平宫提举诗为证。

周至最灵的庙(周至有个州城隍庙)(2)

越南宋、金、元、明至大清朝,因多次战乱,城隍庙几经焚毁。清乾隆四年(1739)清高宗弘历在位,又重建。终南贡生王维鼎撰文,齐绍吕书丹,立碑存念曰:“我城隍明查四境,别善恶,有官以阳,有神以治阴”。今碑文不存,史有记载。

周至最灵的庙(周至有个州城隍庙)(3)

清道光十四年(1834),清宣宗旻宁在位,又重建。今有残碑,十分富贵。今人将其拓片,并立碑于庙院中正之位。由终南名人赐进士、翰林院翰林时、军机处行走、方略馆,掌管理捐纳房路德撰文并书丹,由吏部候铨,周至知县恩科戊寅举人贡生(嘉庆23年)立碑以示纪念。由残碑可风曰:“唐后三代,秦汉以下,大而郊祀,则都城隍至多,以司其圭,伟哉神功,其神赫耀之灵真,无所不在哉。然终南镇面山背渭,东达函谷,西通陇蜀,昔汉武置县,属雍州,膈周属恒州,今县治即其地。州寻废。唐复分周至,东置终南县,城隍庙居镇东门之”。又曰:“唐以后或置或废,迁移无常,而还需要面对大修于宋建隆年间,以 元明,或有修茸,今独存镇之东。神之灵鸣,能以至此。但复历年所修茸,久替弗之,广纠七社之众,并镇商四方好义者踊跃捐资,鸠工庇材,木桁林衡,至道光十四年……各五楹,前殿亦三楹,又库管祠各一楹”。……(以下碑文漫漶不清,史料中无皮碑全文记载)残碑落款为:道光十四年岁在甲午,修庙时掌管捐纳房事者为:赐进士,协修前翰林院庶吉士军机处行走方略馆加四级路德撰文并书丹,吏部修铨周至县因科戊寅举人贡生立碑。

周至最灵的庙(周至有个州城隍庙)(4)

大清咸丰元年(1856),清文宗奕詝在位,又重新修茸城隍庙,邑孝廉张本涛撰文江书丹,历史忘形只有跋文和碑文部分内容。碑文曰:水,池也,庸,城也,水庸而为之城隍也。州有城隍,始基于此。夫云、雨、雷、电,以祈雨时多也;山川,以祈郡内宁溢也;社稷以祭年丰也;邑历,以祈若教之鬼不为历也;而城隍则察四境,别善恶,有官以治阳,即有神以治阴。阳示以趋吉避凶之途,阴示以福善祸淫之报。固彼此相助为理也。况遇水患疾疫,大灾大患,人力所无如何,而风云雷雨,山川诸神,变年不能者,惟神实悍御之,神功亦寺矣!此碑为咸丰年间重修州城隍庙而立,碑额记为“清重修终南镇城隍庙碑”,碑阴亦有以下大字:“神灵隆报”、“伏神灵应”、“察善除恶”、“官亦治阳”、“神可治阴”。也可给是当时庙内殿额上的题匾汇集记事而已(据刘崐玉著《周至六朝石墨集》记事)。

周至最灵的庙(周至有个州城隍庙)(5)

大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又重修,今院内存留此碑,字迹清晰,由终南镇高姓先祖,廪贡生终南邑人高凌霄撰文并书丹。高为县教谕训导,例授修职佐郎吏部候铨儒学训导之职。碑落款为:大清光绪三十三年岁次丁末七月谷日立石。碑额题记为“重修终南镇东关城隍庙碑记”。碑文曰:镇东关之有州城隍庙也久矣,据金石记,盖创修于宋建隆年间,历无明以至我朝,清代有人修茸。道光十有四年又修理之。易旧更亲爱,特为壮观,神灵隆报。咸同以来,匪屡蹂庙宇,经焚仅存者有钏鼓二楼,而历年久,半犹凋残,光结果癸巳年春,里人绅约及镇商倡议修筑鸠工庇材 建正殿三楹,前殿三楹,地奈绌于晋功夫未意而停工。然此南仍未泯也。光绪三十三年二月,七社与市镇 君子集议再举,众皆慷慨诺言,善男信女,远近募化,踊跃捐输,共举盛事。东营有库管殿,西设土地祠,各建三楹。并修道房,殿宇增修完备。门廊辉金耀壁,辉煌 。观阙成矣。唯望乡里人等,岁岁入其门,登其堂观,显神威之赫赫,赏善罚恶,鉴观不爽,即以此交相警惕,咸与维新,则为善皆吉人,无负建庙所祀之神,仲秋功告竣,董事诸公焉,八为文以记其事,八谨叙重修之梗概,如此勒石,垂为不朽云尔“。文后有督工毓秀堡先贤路成家、路嵘、郝桂、郝润身四人,总约王均、赵德玉等七人,社约王致和、徐进仓等十六人,镇约源顺堂、永顺店、三泰永、天和丰、三益聚、光聚西、陈定邦、王沛等商号掌柜十人,勘事人吕和惠、李忠二人。后有功德主郝振业、赵珍等三十四人。由碑文可见,本次重修是有组织的一交善事活动,设有督工、总约、社约、镇约,分工明确,参加人员不拘限于终南镇北七社。因庙为州城隍庙,恒州后又历次设终南县、清平县、清平里、清平军、终南县,庙宇当为全县之城隍庙。按镇约字号名可见,有当时楼观、噢耶庵、甘河、临川、风泉、终南等地字号。说明最早的七社误码为唐终南县的七个乡。此碑保存完好,十分珍贵,对研究清代末期终南古镇历史文化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民国末年至建国初期的城隍庙

周至最灵的庙(周至有个州城隍庙)(6)

建国初期在1958年大跃进之前,城隍庙基本保留清末时期规模,庙门正对终南古城东岳庙遗址,路边有九龙壁一座,门前有金水桥三座,蚰蜒河支流由东向西穿过,三桥石狮、玉石栏杆、中轴石桥前有龙图石阶,只有在正式庙会时游请城隍经过,两侧桥为游人使用,过桥后有铁狮背旗杆像两座,山门楼高大宏伟,上方正中匾额书写”古恒州城隍庙“金字。进门后为戏楼贱内人边有钟鼓二楼,楼内有一人高的鼓、钟各一。戏楼后为小广场,中有太湖石和放生地,其后为五楹正殿,马援城隍神正坐殿中,左右有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四神。殿内壁画展示马援将军功绩和伏神灵应、惩恶扬善事。殿楣正中书”伏神灵应“四个金字。左右有二匾为”戴天理物“、”神灵隆报“;下殿左为“文昌帝君”、右为“普度慈航”之观音殿。西有地坛亭,东有菩萨神泉亭。西跨院有土地祠三楹,东院有库管殿三楹,自成小院。四周围墙鑫碧辉煌,条梅、松柏广布,四角魁星楼风铃叮咚,十分庄严肃穆。庙东有道家园林,水 跌瀑。庙西有道士塔林墓冢数座,共计占地六十余亩。直到1958年科大炼钢铁时,才将石桥拆除,铁狮搬倒,石板打烂,送云炼了钢铁。

周至最灵的庙(周至有个州城隍庙)(7)

城隍庙在1958年以前,庙会按时,唱戏三天,庙内有供商贩以信的厢房。摊位排列整齐,和西安城隍庙无多大区别。庙会内外,香客如云,人流如织,由东河桥直摆到镇上的东门口。马戏团扎在对门的东岳庙,艺人杂耍,木偶皮影、摇会唱曲,好不热闹。周围长安、户县、兴平、武功、眉县、柞水、镇安的客商都来交易,热闹非凡。数十万人前来逛新春庙会。加上终南七社的斗锣鼓、斗社火、斗秧歌,三天三夜,热闹不减。

城隍庙如同中华历史一样,有兴有成盛,有毁有衰。1959年以后被供销社个别用,设为煤场和化肥站。由1960年至公社化,直到文化大革命后的改革开放的992年,广大信众依国法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在东关村老年协会的组织倡导下,于1997年收回了城隍庙,大快人心。

周至最灵的庙(周至有个州城隍庙)(8)

由公元2994年《重建城隍调志碑》可见,“汉今之世,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百事盛举,到处是旧貌换新颜的景象。村老年协会组织经多次协商,决定重建城隍庙。村扭曲和先恐后积极捐款、捐物,齐心共建城隍庙。众多外地慈善之士,纷纷前来捐赠。至2002年底,一座壮观的正殿三楹展示于世人面前。老年协会决心以此为起点,诚心诚意地把庙事办好,力争重援城隍庙的唐宋殿宇之雄风,为终南地区增添一大历史人文景观,为村民创建一座舒心的休闲场所”。今日立碑为志,以纪念和弘扬在收回庙产和兴建城隍庙时的吃苦为公,慷慨捐资精神,特立石以昭其功德,永垂后进。该碑由终南邑人朱耀民撰文,落差村老年协会承办立石。甲申年正月十六日立石。

现存庙内古碑有二,今碑有一。古碑一为清光绪三十三年重修古恒州城隍庙碑,文字晰可见,保存比较完好;另有新碑一通,为2004年城隍庙重建志碑。其余各碑及文俱失,碑文在有关史料中可见。

周至最灵的庙(周至有个州城隍庙)(9)

公元2009年,新修的城隍庙不幸浴火,三楹正殿焚毁。由2011年开始,村上在村两委会领导下,开始了城隍庙大规模新建工作,。请邑人屈毓昨担任历史文化顾问,亲临村委会给建庙小组人员讲述城隍庙和东关堡自汉时以来的厚重历史文化,进一步激发发大家的建庙热情。多次组织赴三原城隍庙等地考察。据历史资料记载,设计了城隍庙复原图,重现昔日的辉煌,开辟了文化墙,展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城隍神马援作了大量的历史考证,对条梅遗址作了历史查证和认可,编写了东关古代八景文章,出了宣传单,从而鼓舞了村民重建的信心,以门面房出租为条件,换回部分建设资金,加之信众、村民、乡党多方捐资,一个轰轰烈烈的重建活动开始了。2013年修建了东关村牌楼,“条梅遗址”四字重见天日,给东关带来了古老又神秘的色彩。

周至最灵的庙(周至有个州城隍庙)(10)

由2013年再次筹建开始,至2015年底,在村民大力把持下,在原城隍庙中正之位新建城隍神殿三楹,左建菩萨殿三楹,右建文昌殿三楹。在庙字中央立大鼎一尊,东西各设石亭一座,西亭内“条梅遗址”纪念碑,东亭内立“菩萨神泉”祭祀碑。松柏相映,条梅成趣。华灯初上时,男女老幼,相携健身广场,古老的城隍文化和村民现代娱乐活动相映成趣,让古老的神庙为建设新农村服务。使有千年古庙重新焕发昔日的辉煌,使古庙再现新生。为纪其事,正筹备刻立《重建城隍庙”碑一通,以垂后世,光耀东关。

周至最灵的庙(周至有个州城隍庙)(11)

作者简介:屈毓晓,终南二队人,陕西历史文化使者,原新华社陕西分社《聚焦陕西》专题部主任。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39所退休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