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村综合改革(内蒙古农村牧区改革取得实质进展)(1)

会议现场

人民网呼和浩特3月1日电 (王慧)记者从3月1日召开的内蒙古全区农牧局长会议上了解到,过去一年,全区粮食产量达到710.7亿斤,排名跃升2位,居全国第八,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7%,达到13803元,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启动,农村牧区改革取得实质进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项工作成果丰硕。

据介绍,2018年在全区6个旗县市整建制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建设了926个生活垃圾处理试点、180个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建成各类厕所4万多个,5000多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此外,新建114个“乡村振兴规划建设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达到9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达到18个。成功举办首届全区农牧民丰收节,组织各类丰收节活动90余场,农牧民参与人数达到30.8万人。

着力加强绿色优质安全农畜产品认证管理,培育“三品一标”用标企业1078家,产品总数3259个,同比增长23%,有机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启动蒙货全国行活动,全力打造蒙牛、蒙草、蒙稻等“蒙字号”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锡林郭勒盟羊肉等4个品牌入选“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农产品品牌”,通辽黄玉米、科尔沁牛、乌兰察布马铃薯、赤峰小米4个区域公用品牌评价超百亿元。

全区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完成确权耕地面积9216万亩、承包农牧户339万户。清理整顿违规征占用草原项目,完成6548起案件、2967个项目整改。在全国率先完成了8.8亿亩基本草原划定工作,草原平均植被盖度达到44%,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

同时,制定实施农牧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立足8大特色主导产业,全年共投入农牧业产业发展资金96.4亿元,带动支持强劳力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7.7万人。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减贫代贫,带动弱劳动力脱贫4.5万人。深化京蒙扶贫协作,组织贫困旗县参加在北京和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开展的农畜产品进京产销对接活动,现场签约达到4.6亿元,直接带动7000余户贫困户增收;与京东集团、首农集团合作从33个方面推进电商精准扶贫,6个盟市、9个旗县在京东上线特产馆,北京市消费产业扶贫双创中心内蒙古馆开业运营,北京企业在贫困地区直接采购农畜产品2亿元以上。

有效组织非洲猪瘟防控,全面落实特别重大突发动物疫情Ⅰ级响应机制,指导各地进行排查、防堵、餐厨剩余物全链条处置等防控工作,确保了疫情没有发生扩散蔓延,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和国家督导组的肯定。同时,妥善处置了通辽市科尔沁区牛炭疽,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牛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开展非法转基因种植专项整治,查缴非法转基因种子2.3万公斤、铲除非法试验田2850亩。深入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截至2月28日,全区共排查出“大棚房”问题26432个、8205.95亩,其中立行立改问题已整改3230个、整改率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