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种提法,将社会上的人员分为“五大类”即“工,农,商,学,兵”;工,农兵,学这些可以一目了然,很容易分类,唯有这“商”涵盖面太大,这包括所有流通供给产销服务方面。而具体到人们生活中最直接的就是日常的购销了,在城市中的商店就是最基层的服务了,城市里的商店分得很细,有百货,副食,五金,生产资料等等,不一细说。而在农村,就简单得多了,一个供销社就几乎就全包括了。

供销社全称“供销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是以农民为主体组织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由基层供销合作社、县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地市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省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组成。

供销社几乎是和新中国同时成立的一个组织。起初是由农民入股组建的,是农民自我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供销社的原始积累是农民的股金,它的性质也是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是一个民间的经济组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供销社的性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供销社历史上经历的两次转为全民所有制和两次退回到集体所有制,几次体制变化后,供销社的性质就慢慢地从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变成了政府的一个部门或全民大集体的企业。

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是农村农民唯一的商品来源处,它供应什么,你就买什么,配给你多少,你就能买到多少,用现在的话说,叫“卖方市场”,可以说,你没得选择。这在那个年代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了。

作为基层供销社,每个公社的供销社就是最大,货最全的了,它要保证整个公社的物质供应,在社员眼中,它就是本地的“联营公司(联营公司是本溪市最大的商场)”了!而每个大队又都有分销店,可以就近为各生产队服务,当然经营品类要少得多了,只能做最基本的供应。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1)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恐怕都会记得; 每个供销社几乎就是一个综合商店,它不像城市的商店是分门别类的,它要尽量面面俱到,经营的品种包括;百货,副食,土杂,生产资料等,细分包括,服装,布匹,鞋帽,文具,书本,食品糕点,烟酒糖茶酱油醋,日用杂品,五金工具,农资化肥农药种子等等数百种。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2)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3)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4)

那时候,人们都是买布做衣服,现成的衣服叫“成衣”,都很贵,一般人很少买。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5)

买糕点都是售货员现场用纸包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6)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7)

买酱油也叫打酱油,是自己拿瓶来,都是散装的,买多少算多少。这是真正的打酱油,现在网上许多自嗨打酱油的年轻人,恐怕真没有去打过酱油。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8)

酒提篓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9)

买酒都是散白酒,有成瓶的叫瓶酒,因为较贵,少有人买。那时候还没有啤酒,有少量的“果酒”一般品质都较差。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10)

糖果可以论颗来买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11)

买“雪花膏”拿瓶来买,抹一瓶半瓶随你。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12)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13)

售货员都精通打算盘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14)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15)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16)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17)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18)

那时候许多商品是按分配销售的,在农村没有票证,但是每户都有账本记着。比如春节供应的副食品,每队每家每户人口都清楚地记着。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19)

那时候能有这么个供销社“店员”的工作那可了不起,有多少人会羡慕的,堪比今天的公务员。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20)

冬季取暖就靠一个炉子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21)

购买种子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22)

供销社也卖大件商品,如自行车,电视机等等,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许多紧俏商品,你没有“后门”就别想了。

供销社也负责收购土副产品,如药材,皮张,山货等等。还负责派人下去收购“任务猪”“任务蛋”等等,所谓“任务”,就是给农民定的必须完成的摊派指标,用较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买去鸡蛋,生猪,再将这些鸡蛋猪肉卖给城里人,城市中的这些供应,就是来自农民的供给,许多农民因为没有这些鸡蛋和生猪,就要从别人手中花高价去买,再低价卖给供销社,农民的这些苦衷城里人是否知道?现在许多喷子怀疑农民没有给城里人做过牺牲和贡献,那是他们根本就不了解农村和农民。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23)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24)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25)

过去的供销社,已经风光不再。

“改开”之后,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农村供销社受到了雨后春笋般的个体经营商业户的挑战和冲击,过去一家独树的局面已经被彻底瓦解,各级供销社也不得不被承包转包,过去的风光早已不再,虽然许多县一级的供销社还保持着称呼和架构,但是其功能早已名存实亡。过去是供不应求,现在是供大于求,任何商品都不存在紧缺之说。而且现在的农村销售市场从过去的“坐家等客”,早已经变成了送货上门,固定的小卖店干不过流动的下乡货车,漫乡遍村的大集,其价格优势也是显而易见,更叫人闹心的是;现在火起的“电商”,更是许多实体店无法抗拒的挑战!

我们再回头看看现在的农村供销社,还会有前途吗?!

注;图片源自网络

城市供销社如何发展(消失的风景线农村供销社)(26)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