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团用歌声拥抱雷锋《雷锋,我们的战友》"传家歌"永不落

莫非,是雷锋在歌唱?是的,是雷锋在唱,一直在我们中间唱,雷锋生前所在团官兵如是说。

看,在雷锋生前所在团办公楼前,"雷锋″站在战友们中间,神色谦和,嘴唇微启,哼唱着从心田涌上来的《唱支山歌给党听》。

天,也仿佛会通人意,竟然飘雪花伴舞,起轻风作和。那雪,悄悄地为"雷锋″的军帽、军装勾勒出一条绒绒的边线,动静相宜,轮廓分明。

这是怎样感人的情境?!雷锋形象不朽,雷锋精神永存,是岁月有情呀?!仰望着雷锋歌唱的雕像,雷锋生前所在团第13任团长孙启华说:"雷锋爱唱,我们也爱唱。"

四季轮回,无论是曙光初照,还是落日衔山,经过雷锋这尊雕像下,战友们会投去深深地一瞥,那雕像基座上镌刻了一首歌的名字一一《唱支山歌给党听》。

雷锋战友励志(雷锋团用歌声拥抱雷锋雷锋)(1)

雷锋歌唱,战友们应和。唱什么?唱友情、亲情交融的曲终情未了的《雷锋,我们的战友》

《雷锋,我们的战友》这首歌,在雷锋生前所在团,一代传一代,几十年来余音绕梁,魅力不减,成了雷锋团名副其实的"传家歌"。

60年代初,一部《雷锋》电影,唱红了一首主题歌《雷锋,我们的战友》,在全国不胫而走,广为传唱。

这首歌,让雷锋团官兵眼热心热一一我们是雷锋的战友,这是给我们写的歌。别人唱,我们更应当唱。自此,这首歌成了雷锋团入伍新兵必须学会的歌,是"传家歌"。

唱雷锋,知雷锋,学雷锋……初入军营,从老百姓到子弟兵,从穿便服到穿军装,并非每个青年在这一人生大转折时期都会成为雷锋的战友。因此,新兵一到雷锋生前所在团,便平添一种荣誉感。白天训练,晚上学歌,全以雷锋做榜样。教歌的老师多由雷锋班班长担任,雷锋班班长唱雷锋,情真意切效果佳。包括《学习雷锋好榜样》、《雷锋,我们的战友》等一系列学雷锋歌曲,有的人,没入伍之前就会唱;有的人则感到陌生,不管从前会唱不会唱,此刻,大家身在雷锋团,都能找到自己是雷锋战友的感觉。嘴里唱雷锋,心里想雷锋,身边多雷锋一一那傅庚辰作的这首词曲,就像专门给我们写的:"雷锋,我们的战友,我们亲爱的弟兄……宛如一股暖流一下子涌入到大家的心底。

雷锋,你是我们的战友加弟兄,友情加亲情,歌声抒心曲,"雷锋我们的榜样,我们青年的标兵,学习雷锋,红心永向党,学习雷锋……为共产主义而斗争。"学雷锋的志向与理想皆入歌。军营文化生活与雷锋思想建设如此合拍。教的认真,学的起劲,只需一两个晚上,新兵们就能做到传唱,以致后来都成了连队食堂的"饭前歌"。

在雷锋团,《雷锋,我们的战友》是老歌,又是新歌。说它是老歌,从《雷锋》电影开始,这首歌就在官兵几代人中间传唱不止;说它是新歌,新兵进团必学必唱。新与旧,在唱这首歌时,达到了完美的对立与统一。以雷锋精神为团魂,以雷锋事迹当团课,以学雷锋典型当团宝,以《学习雷锋好榜样》当团歌,好榜样雷锋,战友们不忘。《雷锋,我们的战友》成了"家谱",老兵接新兵,新兵变老兵,这首"传家歌″,就这样年复一年,传唱不断。

雷锋战友励志(雷锋团用歌声拥抱雷锋雷锋)(2)

唱雷锋,是唱战友;唱雷锋,是唱亲人。唱雷锋的歌,余音绕梁,几十年不绝于耳,鼓舞军人,也感染百姓。社会大舞台,歌舞升平,唱 "雷锋之歌 ",雷锋班班长也能成歌星,且一唱百应

嗓音粗细,音调高低,因人而异,但只要在雷锋班当头儿,领唱也是大班长。雷锋班历届班长常说:"想想样样带头的老班长雷锋,咱们事事也该当先锋。"

那年,雷锋班第16任班长朱华与沈阳军区司令部的同志从长春出差回来,让列车长知道了情况,便领正巧在列车上拍片的省电视台记者找到了朱华。随后,向旅客们介绍:"今天,我们的车厢里有位特殊客人……"在大家探寻目光中,列车长指着朱华宣布:"他就是雷锋班班长!"顿时,车厢里掌声连成一片。应大家盛情,朱华得为活跃旅客生活表演节目。他先给大家敬个礼,而后说:"人民需要雷锋,时代需要雷锋,雷锋精神应代代相传,大家说需要不需要学雷锋?″朱华一呼百应,旅客们热烈附合。"好,这样说,我们都是雷锋的战友,我们就一起唱这首歌,'雷锋,我们的战友,我们亲爱的弟兄……'经朱华这一"唱导",他的独唱就成了群唱。朱华随后成了"歌星",请他签字,与他合影,就连他拎起水壶为旅客送水,也得到"荣幸啊,喝了雷锋班班长倒的水……"的赞扬。

歌声化作力量。旅客们自觉保持车厢清洁,列车员愈加勤奋工作,结果这节车厢赢得了流动红旗。车到沈阳,朱华在掌声中告别旅客们,也留下一路雷锋战友的故事。

类似经历,雷锋班历任班长都能说出几件来。那年,雷锋班第19任班长李有宝应邀去参加宁夏银川铁路分局"雷锋号"机车组命名5周年纪念大会。接他的一位分局领导听火车上播放的都是流行歌曲,便让人在一个大站下车买回一盘学雷锋歌曲录音带,一路播放,旅客们感觉到氛围发生了变化,听说雷锋班班长在车上,也都高兴得听起学雷锋的歌。

到了银川,在"雷锋号"机车组联欢会上,大家对李有宝提出的要求是,唱学雷锋歌曲,能唱几首唱几首。《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雷锋,我们的战友》等,李有宝一气唱了十几首,博得喝彩的掌声一阵高过一阵。

年轻人爱听的流行歌曲,李有宝也不陌生。但作为一名军人,他更爱唱军旅歌曲,尤其爱唱《雷锋,我们的战友》。即便出席社会活动,他也力求找到卡拉OK伴奏带,唱出心底的歌。他说一唱雷锋团的"传家歌",老班长雷锋就仿佛站在身旁鼓舞他……18岁那年当兵到26岁的八年期间,他未探亲回家。有一次到黄山开会,原定会后途经家乡住两天,可是又接到去北京参加会的通知,他只好在火车经过安徽家乡宣州时,贴在车窗恋恋地朝家的方向望上一眼,也算他参军八年来唯一的一次"探望家"。

雷锋班的战士们,对老班长雷锋无不怀有一种敬慕之情。早操后,回营房,战士们打开录放机,一边打扫卫生,一边听唱雷锋的歌曲。每周日开班务会,必定同声歌唱《雷锋,我们的战友》来拉开班会的序幕。

一首好歌唱起来,能鼓舞士气,增强战斗力。雷锋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在战友们心目中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在雷锋团一年一度的歌咏比赛上,唱雷锋的参赛歌曲最多,而汽车连唱得可谓是最纯、最专业,因为他们有雷锋班,雷锋班的战士们说:"唱老班长的歌,一顺口,二亲切,赛歌当然要拿好成绩!"

至今,雷锋班晚点名还叫雷锋的名字,班长代为雷锋作答后,全班战士面临的不仅是荣誉,也感到压力,那就是去努力实现老班长雷锋未竟的事业一一所以,他们把压力又变成了动力。

雷锋战友励志(雷锋团用歌声拥抱雷锋雷锋)(3)

团长,政委从小听学雷锋歌曲长大。唱雷锋,知雷锋,学雷锋,愈发一往情深

"我们这一年龄段的人,是从小听着、唱着学雷锋歌曲长大的。"雷锋团第13任团长孙启华,政委刘俊明,一句话追溯到了60年代。

刘俊明清楚地记得,1963年在河北顺平县安阳小学读三年级时,他学的《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也是在这所小学,师生们一起看了《雷锋》电影,听到了主题歌《雷锋,我们的战友》。那时,同学们学雷锋,主动找事做,一边做好事,一边还唱学雷锋的歌。一年夏天,他们不怕脏累,帮学校掏厕所时唱;那年冬天,他们送一位迷路老大娘回家时也唱。后来,刘俊明"像雷锋那样当兵"的愿望实现了,所到之处,干一行爱一行,留下一串闪光足迹。调任雷锋团政委后,他在研究探讨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习雷锋精神实质这一课题上下功夫,取得了成果。1997年,团里分来20多名藏族新兵,由于文化水平不高,语言也不通,给管理和辅导工作带来了困难。对此,连队干部产生畏难情绪,藏族战士也有了自卑感。怎么办?刘俊明找来有关干部,一起研究出对藏族战士"包思想、包学习、包训练、包生活"的四包方法,很快立竿见影。藏族战士们思想稳定了,工作与训练的劲头更足了。他们把家里寄来雪白的哈达献给团首长,还登台高唱学雷锋歌曲,抒发作为雷锋战友的幸福之情。

刘俊明说:"唱雷锋,知雷锋,才能学雷锋。"他学雷锋艰苦朴素在团里传为佳话。一次出差,他让食堂烙了一摞葱花饼,又带上小葱、黄瓜、辣椒酱,几天的旅途吃饭没花一分钱。在一处人防工程地下室改建的旅馆里,服务员上下不停地打量他,怀疑他这个团政委的证件和上校军衔是假的。这个小店宿费一天十元钱,来的多是民工,开店以来还未接待过这样高级别的 首长。

原为雷锋团参谋长,调出工作两年多后,于1997年10月回任雷锋团团长的孙启华,听到儿子问他这样一个问题,"我应当叫雷锋叔叔呢,还是叫雷锋爷爷?"孙启华如下作答:"论年龄,你该叫爷爷;从学习角度上看,你还是叫雷锋叔叔好。"

孙启华深知宣传雷锋的重要性,不排除社会上存在着对雷锋印象淡薄之忧。儿子的表现,无疑也是一代青少年的写照。他们知道球星、歌星,连那些"星"的太太甚至女友的芳名都能脱口而出,却对雷锋知之不多。要推动学雷锋活动,首先要对雷锋及其战友的情况耳熟能详。雷锋生平事迹,成长年代及雷锋班几任班长,雷锋生前所在团几任团长等雷锋团的事,孙启华都可以倒背如流,分明是背诵一部闪光的"团史"。

"雷锋,我们的战友,我们亲爱的弟兄……"在雷锋团团首长同声歌唱时,孙启华提出了"当学雷锋带头人,做学雷锋举旗人,带好雷锋的后来人"及"我向雷锋看齐,大家向我看齐"的承诺,具有更深情的诠释。

雷锋战友励志(雷锋团用歌声拥抱雷锋雷锋)(4)

唱吧,乔安山怀念雷锋老班长,含泪唱响发自心底的歌

一部《离开雷锋的日子》电影,让许多人知道雷锋殉职前后那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也从乔安山身上看到了雷锋精神的不朽与雷锋生命的延续永恒。

雷锋殉职后,乔安山悲苦忍痛,几乎每年清明时节都到雷锋墓前,看看老班长,说说心里话。男儿有泪不轻弹,有时泪水化歌声,更让人心动。1997年春,乔安山随中央电视台到雷锋纪念馆拍摄一部有关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的专题节目。他携家人,把鲜花轻置在雷锋墓前,以寄托追思片片……

"雷锋,是我的战友,朋友,兄长,是我人生的楷模。"对于来访的记者,乔安山说出他应邀到一些单位作报告时常讲的开场白,也是心里话。"雷锋我们的战友……"他哼唱了一句,陷入了追思。

在雷锋团建团50周年纪念会上,乔安山见到当年的老首长,又回想起当年与雷锋并肩工作的情景。晚饭后,踏着暮色,跟着老首长们一起,乔安山回到雷锋班。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望着像他当年一样风华正茂的小战士,他这个几乎可以当爷爷了的老战士,感慨万端,雷锋后继有人了!乔安山露出幸福的神情,与雷锋班的小战士们一起唱起了"雷锋,我们的战友……"

倘如,雷锋尚有在天之灵,看到战友们对他的深情怀念,会是怎样的回应呢?

雷锋战友励志(雷锋团用歌声拥抱雷锋雷锋)(5)

雷锋团官兵歌声起处,军民同心,鱼水情深,攻坚克难,凯歌嘹亮

1995年百年不遇的一场大洪水袭击了雷锋第二故乡抚顺,风雨飘摇中的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极大的威胁。

危难时刻,雷锋团官兵冒雨出发,车队所行之处,留满目绿影,洒一路军歌,传一片佳话。在抗洪前线大伙房水库2号溢洪坝上,水位已逼近坝顶,远远超过了警戒线。为保证大坝安全,抚顺市委、市政府已下决心,万不得已之时,毁2号坝泄洪,免城区灭顶之灾。风雨中,雷锋团官兵紧张地搬运石块、沙袋,加固护坡,在大坝筑起一道抗洪长城。

天近黄昏,官兵们浑身雨水已经奋战十多个小时,为了鼓舞斗志,消除疲惫,时任雷锋团团长马剑,指挥官兵们唱起了《雷锋,我们的战友》、《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曲。大坝上的歌声此起彼伏,压住了哗哗的雨声,当地群众闻之振奋,同子弟兵一起抗洪抢险,越战越勇。在抚顺军民共同奋战下,洪水退却了,城区化险为夷。雷锋团官兵在驻地群众心目中,又留下了一抹夺目的亮色。

时下,歌厅歌房歌楼遍布许多地方。这样或那样的歌,有时唱到通宵达旦,不绝于耳。但是,雷锋团的官兵,依然钟情于歌唱战友雷锋的歌。

让歌声拥抱雷锋,让《雷锋,我们的战友》这首雷锋团的"传家歌",一代接一代唱下去一一歌声永不落。

雷锋战友励志(雷锋团用歌声拥抱雷锋雷锋)(6)

作者:齐九鹏(笔名:阿鹏)

雷锋战友励志(雷锋团用歌声拥抱雷锋雷锋)(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