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1)

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摄影:贾睿

安东尼·葛姆雷是英国当下最炙手可热的雕塑大师,1994年“透纳奖”得主,其艺术创作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可。3月27日,香港白立方隆重呈献葛姆雷的第二次个展“根生根寻”。此次,艺术家以植物的生长为线索,更深一步地呈现对“身体”的探讨。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2)

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

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1950年出生在英国伦敦,因其雕塑、装置和公共艺术作品而广受好评。他的作品一直在探索身体和空间关系,通过自己与别人身体的融合,直面自然和宇宙中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在上世纪60年代为雕塑领域打开了新的可能性。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3)

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摄影:贾睿

葛姆雷在富裕的天主教家庭长大,从小过着舒适的生活。1971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作为一个拥有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史三个学位的超级学霸,他前往印度旅行了三年。其间,他经历过嬉皮士一样的生活、研习过禅修,也考虑过出家。这些经历都令他的作品注定与众不同,使观者能进入一个更为清晰与真实的观看视角。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4)

安东尼·葛姆雷《Construct VII》,191.2×41.6×35.2cm,2011年

葛姆雷在过往的旅行中,曾看到不少贫苦的人在街道上,裹着单薄的被单度过寒冷的黑夜。在被单下的躯体如同一件最严肃的雕塑,这样的图像一直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启发了他日后对于“身体”这一形式的全新思考。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5)

安东尼·葛姆雷《走廊》,摄影:白立方(Ben Westoby)©安东尼·葛姆雷工作室

印度与英国完全不同的经历让葛姆雷对人类的生存空间有了深刻的领悟,“生存的环境究竟能够对思想有怎样的影响”,这个严肃的问题成为了他艺术的课题。葛姆雷一边行走,一边思考。他最终还是选择从事雕塑,因为艺术能够让他不断去试问这一命题,并同时呈献在除他以外的其他人类面前。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6)

安东尼·葛姆雷《State I》,192×46×32cm,2011年,Photo: Todd-White Art Photography

通过这些雕塑作品,葛姆雷提出了问题也引发出思考,他成为了艺术界的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由于这样的初衷,使得葛姆雷从一开始就没有被几千年来雕塑的条条框框所限制,他的艺术中的“身体”不仅不受限于展厅的空间,甚至可以由其他人来制造。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7)

葛姆雷这样看待自己的艺术,“我希望能重新审视这一被称作‘身体’的未知领域,以及它被人类意识所占据的意义。我想要将身体看作一个可存在的空间,而不是一个已知的物体,我们的身体存在于某个空间,某个空间也存在于我们的身体。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8)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9)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10)

艺术家以本人身体进行翻模铸造人形雕塑过程

他在上世纪70年代初,于印度和斯里兰卡的佛教修禅经历,对创作产生过极大影响,这反映在他的雕塑中带有的冥想与宁静。葛姆雷一直以自己的身体为出发点,并以此探索人类与周围空间的关系。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11)

安东尼·葛姆雷《Critical Mass II》,1995年 © Antony Gormley. Photo © Elfi Tripamer Courtesy White Cube

由于他研修了人类学、考古学以及艺术史学,所以他深知传统人类学善于深入原始之境的研究方法。传统的人类学习惯于把当地文明带回到博物馆、图书馆之中,而葛姆雷不同,他直接在栖息地做调查、采集材料,并在完成作品之后再把它们放回到原本的环境中,与当地的景观形成互动。对葛姆雷而言,大地具有记忆和感受,而艺术要与住在那里的人们血肉相连。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12)

安东尼·葛姆雷《Sleeping Field》,2016年 © the artist

“根生根寻”亮相香港

近日,这位英国最炙手可热的雕塑大师,在香港白立方画廊隆重呈献其个展——“根生根寻”,展出近两年创作的全新“根者”铸铁雕塑系列。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13)

安东尼·葛姆雷《Boost》,铸铁,180.9×48.9×33.6cm,2018年 Photograph by Stephen White, London © the artist

“根生根寻”这一主题,首先意在向歌德对人体的植物学比喻致意。歌德将大脑半球形容为一颗种子,它逐渐生发出中枢神经系统,而神经又如触须般蔓延伸展,去探索“身体”这个未知的空间。葛姆雷由此创作出一系列雕塑作品,开启观者对于身体的全新思考与感受。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14)

安东尼·葛姆雷《Spall》,铸铁,115.6×128.2×106cm,2017年 Photograph by Stephen White, London © the artist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15)

安东尼·葛姆雷《FEEL》, 191.5×196.6×30.6cm,2016年 © the artist

我并非在探讨姿态,而是身体的感受。

芭莎:这是你在香港白立方画廊的第二次个展,在过去两年的创作中,有哪些新的体会和思考?

安东尼·姆雷:近两年间,我仍在专注地探索着“身体”。我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所感兴趣的并不是身体在不同状态下呈现的样貌或造型。在我看来,人类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空间,我并非在探讨它的姿态,而是身体所处于的某种感受,这在我看来是截然不同的。

芭莎:你如何被歌德的植物化比喻所吸引?

安东尼·姆雷:歌德将大脑看作一颗种子,实际上它看起来也很像。在这样的语境下,人类的头骨就如同一个盒子,假设打开它你会看到一颗柔软并且充满褶皱的两瓣种子,这颗“种子”能生长出完整的神经系统,接连生长出身体所需的各个部分。我非常喜欢歌德的这个想法,这也是这系列的首件作品《Root》背后的语境。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16)

安东尼·葛姆雷《Root》,铸铁,202.5×51×37cm,2016年,Photograph by Stephen White, London © the artist

除了作品《Root》,葛姆雷这一系列的其它作品也同样融入了这个另类的人体构造概念。看似呈现出不同姿态的身体,实际上实在传递背后每一个状态下的身体感受,视觉上植物化的躯干像越过身体边界的触须,在四面八方的空间中探寻着。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17)

安东尼·葛姆雷《Signal》,铸铁,189.2×51.7×36.4cm,2017年 Photograph by Stephen White, London © the artist

虽然解剖学是人类的壮举,可它不能吸引我。

芭莎:这种对于“身体”的理解与传统解剖学相差甚远,你怎么看?

安东尼·姆雷:是的,传统的解剖学大约产生于16、17世纪,它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理论探索的壮举。但是,虽然人类通过解剖学史无前例地了解到关于人体肌肉、器官等奥秘,可它并不能吸引我。我希望用另一种思维去表达人类关于身体感受上的共鸣,为观众提供一个专注的感受空间。所以说这与讲故事无关,与呈现某个身体状态无关,它关乎精神,更多关乎的是未来的未知。

芭莎:你如何看待东西方截然不同的世界认知体系?

安东尼·姆雷:这是很关键的一点,有趣的是,我更认同东方人对世界认知的思考。西方人偏向用所谓科学的途径来理解世界,将“身体”看作是运转的机器,对其各个机能进行研究;我更希望重新思考“身体”,把它当作一个接收信息与养分的空间,它能够治愈思想,甚至“身体”本身也许就有思维,它同样具有意念。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18)

安东尼·葛姆雷《Large and small fall》,炭墨纸本,18.8×27.8cm,2018年 Photograph by Stephen White, London © the artist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19)

“根生根寻”展览现场

还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此次展出的新作并非单纯模仿植物的分枝系统,而是透过一系列90度屈曲、按身体四肢比例缩放而成的分枝去揭示作品的动态。这个细节看似简单,但背后却意义深远,并且其铸造过程也十分具有“生长”的体验感,是以冒口浇道系统控制金属在固化之前,在砂模内流动的距离而形成的。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20)

安东尼·葛姆雷《Chute》,铸铁,114.1×60.5×47.9cm,2017年 Photograph by Stephen White, London © the artist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21)

安东尼·葛姆雷在接受采访中生动讲述背后的创作思考,摄影:贾睿

身体就是承载你的那个空间

芭莎:如今在你看来,“身体”依旧是一个未知吗?

安东尼·姆雷:我认为“身体”就是感知世界的其中一种途径。我一直在说,“闭上你的双眼,能否感受到在黑暗中,你在它的里面,身体就是承载你的那个空间”。并且,“未知”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认为好奇心本身是带有很大价值的,它让人们对于那些不可描述的东西具有了理解和感知的愿望。

芭莎:在创作雕塑的过程中,它会对你所思考的内容有所回馈吗?

安东尼·葛姆雷:我的创作只会和创作本身有关。在创作时,我必须立刻反应出接下来马上要处理的细节或问题,所以我很陶醉在那种时刻里。比如说有的作品,它是关于在空中飞翔的感受,或者像是滑雪跳跃时的姿态,所以脑海中往往会浮现的是“下次试一下这个吧”!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22)

安东尼·葛姆雷《Fall》,铸铁,67×142.5×113.6cm,2017年,Photograph by Stephen White, London © the artist

葛姆雷让雕塑彰显时间及各种元素对物料的影响,既有空气氧化所造成的斑驳锈渍;也有将雕塑浸于鞣酸之中,以模拟氧化所引致的暗哑表面。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23)

安东尼·葛姆雷《Swoon》,铸铁,185.5×49×37cm,2017年 Photograph by Stephen White, London © the artist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24)

安东尼·葛姆雷在“根生根寻”展览现场,摄影:贾睿

在我看来,“铁”是生命的核心

芭莎:此次的作品材质都是铸铁,为何选择这种材料?

安东尼·姆雷:铁是地核构成的最基本材料之一,我希望作品中有这样一种核心物质的存在。在我看来,它也是生命的核心。地核主要包含铁这种元素,它的状态是液体状的,大约在4000摄氏度的高温状态下,而这个温度与我创作时所需要的温度非常接近。

芭莎:材料虽然都是铁,但作品呈现出红与黑两种颜色倾向,背后还有哪些深层联系?

安东尼·姆雷:当铁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一旦生了锈就会泛起铁红色,而若是沉于水中或埋在地底就会变为深黑。这实际上也与作品背后的思考密切相关,它的两种状态分别也等同于作为一颗“种子”被埋在泥土里,经过浇灌再而生长出来的感受。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25)

安东尼·葛姆雷《Stand》,铸铁,193×53×29cm,2017年,Photograph by Stephen White, London © the artist

此外,“根者”系列还引用了大量的文化指涉,呼应我们对人造和自然世界中的重复图案的迷恋。从希腊的回纹、中国古代的云纹,再到玛雅人的藤蔓,这些将自然系统转化为图形的设计,也不断地启发着葛姆雷的探寻。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26)

安东尼·葛姆雷《Retreat》,炭墨纸本,28×18.8cm,2018年 Photograph by Stephen White, London © the artist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27)

安东尼·葛姆雷《Stand》,炭墨纸本,28×18.9cm,2018年,Photograph by Stephen White, London © the artist

并非“改变”世界,而是“成为”世界

芭莎:这系列作品会让人同时联想到“人造”和“天然”两层概念,并且作品中唯独运用了“垂直与水平”的结构,这之间有对应关系吗?

安东尼·姆雷:是的,这个细节很值得引起注意。一方面,这些作品会令观者联想到自由生长的植物,但与此同时,它的结构又是极为理性的垂直水平。实际上,这是自然与文化之间的谈判,或者说是生命体和几何学之间的对话。

芭莎:这系列创作背后还涉及了许多古老的文化图腾,古老的文化对你有什么潜移默化的影响?

安东尼·姆雷:如果我没有亲自接触那些古老的文化,我就不可能有现在这些创作。上世纪70年代,我在印度有幸接触到了冥想,它使我能够真正从内心开始探索世界。近些年,我也开始阅读一些古老的书籍经典,例如《易经》《老子》,我一直都对东方思想中关于身体的探索很感兴趣。此外,人们往往说要“改变”世界,但我逐渐意识到是要“成为”世界,这令我顿时释然了。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28)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29)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30)

“根生根寻”展览现场

正在展出

德国国际雕塑大师作品欣赏 他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大师(31)

展览:《安东尼·葛姆雷:Rooting the Synapse》

地点:白立方 香港

精彩回顾:

他与基弗、里希特齐名,用艺术炼金术提炼德意志精神!

他是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影响了美国设计界,被全球模仿!

[编辑、采访、文/张婧雅][人像摄影/贾睿][图片提供/白立方(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