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分型面设置等高垫块,间隙排气

设置等高垫块,(平面接触块),使等高垫块的平面与动、定模的封胶面一样髙,间隙值不得大于塑料的溢边值(0. 02〜0. 04mm),如

图12-5所示。设置等高垫块的目的是减少封胶 面的接触面积,提高封胶面的接触精度,便于加工和维修

12.3.2分型面幵设排气槽排气

(1) 分型面排气槽的开设要求

只允许气体排出,而不允许塑料熔体泄漏,

靠近型腔部分一级排气槽深度小于塑料溢边值。

(2) 排气槽的平面布局

① 排气槽的间距为50〜75mm,根据模具大小选定。锁模力在1000kN以下的注塑机,排气槽间距为50mm (2in);在1000kN以上的注

塑机,排气槽间距为75mm (3in)。排气槽的平面布局。在塑件两边的相交角处,开设排气槽,角度为45°,如图12-6〜图12-8所示。

注塑模具排气的重要(注塑模具排气途径和方法)(1)

注塑模具排气的重要(注塑模具排气途径和方法)(2)

(1) 排气槽的尺寸要求

① 根据塑件不同选择排气缝深度为0.02〜0.04mm (以流道末端见飞边为准),见表 12-1。

① 排气槽的长度通常为3〜5mm (英制排气槽长度为0. 125〜0.75in,根据封胶量的宽度确

定),宽度为3〜5mm,如图12-9所示。

② 二级排气槽(放气通道)通大气,一般深度为0. 50〜0. 80mm。截面展示了梯形圆形排气的深度、宽度和离模腔的距离,见图12-10。设计者必须靠自己的常识来气槽的所有排气孔横截面积之和。

① 英制排气槽尺寸见图12-11。

② 英制排气槽尺寸见表12-2。

注塑模具排气的重要(注塑模具排气途径和方法)(3)

注塑模具排气的重要(注塑模具排气途径和方法)(4)

注塑模具排气的重要(注塑模具排气途径和方法)(5)

12.3.3排气杆、顶杆、间隙排气

如图12-12所示,排气杆的标准设计是在排气槽以下的孔径部分,以用手能轻轻推入的配 合(在直径方向上有0.005〜0.008mm的间隙)程度来保证排气孔与孔壁同心(均匀分布)。

注塑模具排气的重要(注塑模具排气途径和方法)(6)

12.3.4推管间隙排气 推管间隙排气如图12-13所示。

12. 3. 5动、定模采用镶块结构排气

如图12-14所示,排气对保证塑料充满深的加强筋是绝对需要的。因为如果加强筋是整体形成的,只要加强筋的深度大于它宽度的1.5倍(塑件加强筋超过15〜25mm),加强筋的底部就必须设置足够数量和大小的顶杆或排气杆以防止残存空气。动、定模采用镶块结构便于加工,防止电火花加工时的积炭,便于抛光。

12.3.6利用浇道系统料道末端开设排气槽或冷料穴排气

如图12-15所示,这种方法可以使被注入的塑料流推向前端的空气,在到达浇口前能够溢出,以利于冷流道系统充模。这里的排气孔尺寸应与分型面排气孔一样,也可以做得窄—些。

注塑模具排气的重要(注塑模具排气途径和方法)(7)

注塑模具排气的重要(注塑模具排气途径和方法)(8)

注塑模具排气的重要(注塑模具排气途径和方法)(9)

想 学 U G 产 品 设 计、U G 模 具 设 技、U G 数 控 编 程 联 系 1 8 8 1 9 1 0 6 2 7 6 ( 微 信 同 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