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女孩被叫作“便利贴女孩”,她们平凡朴素、待人和善,对生活怀揣着最简单安分的期待,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三十而已钟晓芹性格大家喜欢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三十而已钟晓芹性格大家喜欢吗(三十而已钟晓芹经历婚姻)

三十而已钟晓芹性格大家喜欢吗

有一种女孩被叫作“便利贴女孩”,她们平凡朴素、待人和善,对生活怀揣着最简单安分的期待。

热播剧《三十而已》中的钟晓芹就是这样一位“便利贴女孩”,她如云一般素雅,永远不争当主角,即使被风雨侵袭,也总有办法进行“自我修补”。王漫妮问她,认识顾佳那么多年,有没有羡慕,甚至嫉妒?她笑吟吟地答,唯有欣赏她用心经营生活的积极姿态,没有嫉妒。

在很多观众眼里,钟晓芹是最贴近生活真实、最容易引起共鸣的角色。然而,看似与世无争的“便利贴女孩”真的没有烦恼吗?

“迷糊”的婚恋态度,这场悲剧是否注定发生?

有人说,钟晓芹的婚姻悲剧只是“遇人不淑”,但长期的家庭矛盾往往是“一个巴掌拍不响”。

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钟晓芹曾经是无忧无虑的小公主。母亲秉持着传统观念,向钟晓芹灌输着价值观——女性一定要结婚生子才算作达标。被动地接受了这套说辞,钟晓芹从未问过自己真正的追求是什么,只是跟着母亲安排的人生规划走。这种“迷糊”的婚恋态度注定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钟晓芹与丈夫陈屿之间有着天然的裂痕,她养猫,他养鱼;她爱西式早餐,他爱中式早餐;她阳光张扬,他沉默内敛。如果说生活习惯和细节可以互相包容,性格差异或许还能互补,那么原生家庭的环境完全割裂了这段感情,无从修补。对“小公主”来说,家就是避风港,她在婚姻中渴望陪伴,追求浪漫;而他却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更想要踏实的生活。

无视如此迥异的婚恋态度,一头扎进婚姻的漩涡,随着激情由浓转淡,隐形矛盾慢慢显现。而此时,“便利贴女孩”钟晓芹依旧选择了“自我修补”,没有与陈屿进行必要沟通,而是任凭“一地鸡毛”累计成婚姻家庭的大崩塌。

心理未成年,“妈宝”真能逃避婚姻家庭的责任吗?

钟晓芹式的婚姻,在当下社会并不鲜见。在婚恋圈被普遍diss的“妈宝”们,在荧屏上依旧闹腾得“生龙活虎”。

《三十而已》中,钟晓芹即使到了30岁,母亲依旧把她当成宝宝来对待。结婚后,丈母娘雷打不动每周上门二到四次,为小夫妻收拾屋子和做饭;家中最隐秘的事情都必须向母亲汇报。而钟晓芹最喜欢的事儿,就是回娘家。老公一出差,她就收拾行李箱回家。连养只猫,也要跟着挪来挪去。因为在家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这也导致了钟晓芹与陈屿矛盾频发。陈屿埋怨她没有“成”的样子,长期依赖父母,心理上始终“未成年”。

钟晓芹有一个极为突出的性格标签——缺乏成年人应当具备的自我判断的能力。她太习惯于将决定权都丢给别人,自己则逃避本应承担的责任。发现意外怀孕后,钟晓芹对未来的判断完全取决于丈夫的意见:陈屿想不想要孩子。顾佳问她自己怎么想,她却说:“这么大的事我哪儿想得明白呀,你觉得我该不该要?”顾佳闻言向她指出:钟晓芹一直把别人的想法当成她自己的想法,她必须对自己和孩子负责。

心理“未成年”的另一个具体体现,是钟晓芹在思考与处理问题时往往被“情绪”主导,缺乏理性。失去孩子后,她一味地将孩子问题归咎于陈屿最初的态度,而忽略了对方的悲伤,更无法谅解丈夫工作上的压力。

在种种误会的交织下,他们渐行渐远。

站在30岁的门槛前,谁才是你的避风港?

对钟晓芹来说,30岁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她发现,自己所拥有的都不是发自内心真正想争取的。经历了失去孩子的打击后,她正视了自己和陈屿的貌合神离,开始反思人生。工作上不思进取;生活中草率结婚;婚姻里缺乏沟通……与丈夫在家庭角色分配上从未达成一致,建立起的小家庭缺乏幸福感。

离婚前夜,恰逢钟晓芹的生日,她终于向陈屿吼出了那一句:“都想避风,谁当港啊?”

既是在问陈屿,又是在向自己发问:过去她曾把父母、丈夫、好朋友当作自己逃避责任的避风港,但跨过30岁这道坎的钟晓芹,想要做自己的避风港。

于是,观众看到钟晓芹对婚姻的“断舍离”。她没有征求身边人的意见,而是果断地选择了离婚。她向父母坦白称,结婚是为了他们,但离婚是为了自己,她要为自己而活。她接受了比自己小6岁的男孩钟晓阳的追求,尝试了许多新鲜事物:蹦迪、学车、玩热气球......一步步全新摸索可以看作是她潜意识中想要跳脱出传统观念桎梏的愿望。

正如钟晓芹的扮演者毛晓彤在微博中所写:这一切都是钟晓芹“自我重建”的过程,建成后的她将对自己走出的每一步都充满自信,并承担起做出选择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