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编者按:半生斑驳的沧桑,母亲用包容与善良,涉过苦难之河,谱写人间最美的母爱与温情。

在众多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有很多母亲形象让人难以忘怀,她们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崇高的思想境界,她们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抛洒热血,割舍亲情,乃至付出生命。

在革命战争年代,母亲承受了太多的灾难与痛苦,但是这些苦痛并没有让母亲屈服,反而激发了她们体内潜藏的力量与胆性。正是女儿、妻子、母亲、革命者这多重特殊身份的叠加,为红色影视里的母亲形象增添了厚重的审美意蕴。

“母亲节”来临,就让我们循着光影,再去感受一下那些可爱可敬的母亲吧!

《苦菜花》 冯大娘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泪如雨下(我又想起妈妈的话)(1)

人物分析:

冯大娘——从普通的母亲转变为真正的革命战士

冯大娘是五个孩子的母亲,她慈爱、勤劳、坚强、慈爱,在那个艰苦、黑暗的岁月里,冯大娘的思想经历了从迷茫——认知――认同的转变。冯大娘最终在思想上觉悟,主动要求参加战斗,成功地完成了组织交给她的任务,此时的冯大娘已经不再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母亲,而是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

《党的女儿》 李玉梅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泪如雨下(我又想起妈妈的话)(2)

剧情介绍: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北上抗日后,兴国县桃花乡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

女共产党员玉梅死里逃生,又受到叛徒马家辉的纠缠,幸亏马家辉妻子帮助,玉梅才脱离了危险。她独身一人上东山去找党的组织,半道上遇见了秀英和惠珍。三位坚强的女共产党员自发地成立了党小组,由玉梅当组长,领导群众坚持斗争。不久,通讯员小程到玉梅处来取党小组为游击队准备的给养,被敌人包围。为掩护小程,玉梅挺身而出,英勇就义。

英勇就义前,玉梅怒睁着双目,冲孩子也是冲战士小程高声喊到:“要听妈妈的话,要听妈妈的话!”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泪如雨下(我又想起妈妈的话)(3)

人物分析:

李玉梅——为了革命事业义无反顾

李玉梅英勇就义了,她憎恨叛徒,她用她的死亡捍卫了她的尊严与信念,用她的死亡换来了斗争的胜利,用她的死亡挽救了她的党费——三筐咸菜。当小女儿想偷尝咸菜时,却被她竭力制止,大声怒喝,因为那是给前方共产党员的供给,她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品质令人感动不已。

在临死的最后一刻她还不忘共产党,握住通讯员小程的手叮嘱他一定一定要将那三筐咸菜送到前线去。这是何等的精神,一个女人为了革命的伟大事业而放弃了对家的照顾,放弃了年幼的孩子,为了革命事业义无反顾地走向了人生的终结点。

《高山下的花环》 梁三喜的母亲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泪如雨下(我又想起妈妈的话)(4)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泪如雨下(我又想起妈妈的话)(5)

剧情介绍:

解放军某部宣传处干事、高干子弟赵蒙生,一心想调回城市;某边境作战前夕,他凭借母亲吴爽的关系,怀着曲线调动的目的,临时下放到某部九连任副指导员。九连连长梁三喜已获准回家探亲,他的妻子玉秀即将分娩;赵蒙生不安于位,整日为调动之事奔波;梁三喜放心不下连里的工作,一再推迟归期;排长靳开来对此忿忿不平,替连长买好车票,催他启程;可是,九连接到开赴前线的命令,梁三喜失去了探亲的机会,赵蒙生却接到回城的调令,全连战士哗然,梁三喜严厉斥责了赵蒙生临阵脱逃的可耻行为,舆论的压力迫使赵蒙生上了前线。

吴爽不顾军情紧急,动用前线专用电话,要求雷军长将赵蒙生调离前线,当即遭到雷军长的强烈谴责甚至责骂。九连担任穿插任务,在激烈的战斗中,一个个战友为国捐躯,雷军长唯一的儿子“小北京”因臭弹未发而身亡;靳开来英勇杀敌,为给饥渴的战友搞“战斗力”不慎踩响了地雷壮烈牺牲;战斗临近结束之时,梁三喜为掩护赵蒙生而牺牲……赵蒙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了考验;战后,在清理战友的遗物时,梁三喜留下的一张要家属归还620元的欠帐单,使赵蒙生震惊不已。烈士的家属纷纷来到驻地,梁三喜的母亲和玉秀用抚恤金及卖猪换来的钱,还清了三喜因家里困难向战友借的债,这一高尚的行动震撼了包括吴爽、雷军长、赵蒙生以及战士的心灵;临别之际,赵蒙生和战友们含着热泪,列队向烈士的家属,举手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泪如雨下(我又想起妈妈的话)(6)

人物分析:

梁大娘——自己再苦再难都不能拖累别人

为了保家卫国,梁大娘毅然把自己的最后一个儿子梁三喜送进了部队,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解放大军。

梁三喜壮烈牺牲后,留下了一张620元的欠帐单,梁大娘和玉秀用抚恤金及卖猪换来的钱,还清了三喜因家里困难向战友借的债。对于梁大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拖累别人,即使是自己再苦再难都不能拖累别人,更不能拖累政府。

电影《革命家庭》 周莲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泪如雨下(我又想起妈妈的话)(7)

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民国初期,农家姑娘周莲在丈夫江梅清的帮助下,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北伐战争开始后,江梅清参加了北伐军,但在大革命失败后被反动派残忍杀害。

周莲没有被苦难击倒,继承丈夫遗志,毅然参加革命工作,并于30年代初期,去了上海的地下党机关。不久地下党机关被破坏,周莲与留苏归来的儿子立群不幸被捕。为了得到上海地下党组织的人员名单及了解他们与苏区的关系,敌人对她威胁利诱,软硬兼施,但始终不能使她就范。敌人甚至又用立群的生命作为得到所需情报的交换条件,周莲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信念,仍不开口。为了革命的利益,儿子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抗日战争爆发后,经党组织营救,国民党迫于压力,释放了周莲。她与女儿小莲、小儿子小清,在党组织的护送下,被送到了党中央的所在地延安。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泪如雨下(我又想起妈妈的话)(8)

人物分析:

周莲——周总理也被这个妈妈感动

周莲身上不仅体现了中国妇女善良、坚韧、勤劳、忠贞的传统美德,还表现了新一代女性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尤其是她被捕和监狱里母子相见的情景,使她的形象更加突出,更加光彩照人。

电影《闪闪的红星》 冬子妈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泪如雨下(我又想起妈妈的话)(9)

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红军抗击日寇时期。少年潘冬子的父亲响应号召,参加红军抗击敌军去了,只剩下母亲与东子相依为命。

秋天深夜,冬子已经睡熟了,冬子妈秉灯劳作为前方的红军战士赶做军鞋,内心挂着在前方打仗的丈夫的安危,她的思绪早已飞向前方。此时的她还是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她唯一的挂念是丈夫,对革命也只是朴素的感情。

县委吴书记和宋大爹深夜来访,透露了丈夫牺牲的真相,这对冬子妈是一次打击和考验。二人走后,冬子妈的感情如黄河决堤。丈夫的牺牲使冬子妈充分认识到革命的残酷性,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一天,汉奸胡汗三带领日军来捉拿冬子的母亲,眼看形势危急,冬子妈决定留下来掩护其他群众撤退。冬子妈牺牲的结局已定,她也已经成为一名成熟的革命者,在烈火中永生。她唯一的心愿就是冬子能够成长为一名战士。在连扔两枚手榴弹砸死多名敌人后,她平静地整理着自己的上衣,梳理自己的乱发,冬子妈英勇就义。目睹了妈妈被敌人杀害的惨况,冬子决心用自己的力量为母亲报仇。 “妈妈是党的人,决不让群众吃亏”,冬子重复着妈妈说过的话,励志当红军的决心更坚定了。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泪如雨下(我又想起妈妈的话)(10)

人物分析:

冬子妈——妈妈是党的人,决不让群众吃亏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传万代。”冬子妈最后牺牲了,但是革命精神却如歌词唱的一样,传给了潘冬子。冬子记住妈妈的话:等到满山遍野的映山红开放了,你的爸爸就会回来。在冬子的漫长等待中,突然有一天,满山的映山红开了,红得如火焰一般,通往山那边的小路上,红军队伍出现了,带队的人正是冬子爹。冬子参加了红军,头戴闪闪的红星,身背钢枪,同红军叔叔踏上征程。

五月,满山开着映山红,不免想起了《闪闪的红星》,想起冬子妈唱的那首《映山红》。

电视剧《娘》 娘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泪如雨下(我又想起妈妈的话)(11)

剧情介绍:

30年代末的中国北方遍地饥荒,善良的娘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收留了九岁小女孩端午、栓子娘和她的儿子栓子……娘的二女儿穗儿与栓子成了亲。

财主孟氏的女儿灵芝被鬼子糟蹋。孟氏求娘叫儿子满仓娶灵芝,娘深明大义应允。

抗战胜利前夕,娘的大女儿陈谷雨在战斗中牺牲。娘强忍悲痛找到自己的丈夫――旅长陈国贤,却得知丈夫和富家小姐程天瞳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国共两党开始了内战,参加国民党军队的栓子和参加解放军的满仓在战场上相遇,满仓死在了栓子的枪下。几年过去,娘的小儿子新四和养女端午结了婚。娘终于得知,原来丈夫并未背叛过自己……夫妻误会终于解开了,可丈夫却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

十年动乱来临,娘的小儿子新四被打成了走资派,妻子端午为了保住新四和孩子,揭发了灵芝当年怀有日本人孩子的事。娘照顾着又有身孕的端午,但却始终无法原谅她……端午在医院难产而死。改革开放前夕,穗儿和娘来到广州看程天瞳,程天瞳却已在几年前去世。广州一派新气象……

春节将至,儿女齐聚广州,四世同堂,除夕之夜娘为儿女们分好一碗碗饺子,自己却静静离开了人世……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泪如雨下(我又想起妈妈的话)(12)

人物分析:

娘——历经生活磨难却深明大义

娘,一位平凡朴实的农妇,在漫长的岁月里遭遇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曲折,但她把悲苦默默咽进心底,坚韧地用母爱为儿女扛起一片天。跟地主婆孟氏恩怨纠缠了一生。因为儿子满仓跟孟氏女儿的身份差异,孟氏硬把两人拆开;后来因为孟氏女儿被鬼子强暴,娘深明大义让自己的儿子与孟氏女儿成亲。

电视剧《戈壁母亲》 刘月季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泪如雨下(我又想起妈妈的话)(13)

剧情简介:

几十年前的一天,刘月季带着两个儿子冒雨爬到屋顶上修房,风雨中她收到丈夫钟匡民的一封信。信中告诉她,部队已经批准他和刘月季解除封建包办婚姻,过几天就会把手续寄来。第二天天刚放晴,刘月季便毅然举家千里寻夫。

在她内心深处有着不容辩驳、最朴实的道理:儿子不能离开爹,我不能离开儿子。就这样,刘月季带着大儿子钟槐、二儿子钟杨和在戈壁滩上捡来的女儿钟柳,踏上了艰辛的寻夫之路。

到新疆后,她主动与丈夫离婚,不纠缠、不取闹;在艰难的创业时期,她反而真诚地照顾着钟匡民新娶的妻子孟苇婷;在危急时刻,她忍痛杀掉自己的小毛驴抢救战士;在十年动乱时期,她甚至要照顾被关进“地窝子”里的钟匡民。她操心郭政委的婚姻;收养了程技术员的女儿并关照着这位落难的知识分子。

默默无闻一头扎进工作、一心照顾他人的刘月季,成了人们危难时的主心骨。她所管理的机关食堂,也成了让人感到温暖的“家”。她朴实善良,没有多少文化,但是识大体、重大义,把人间至深至美的大爱撒在了中国大西北的土地上,撒在了那些书写历史新篇章的儿女们身上。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泪如雨下(我又想起妈妈的话)(14)

人物分析:

刘月季——一株挺立的胡杨树

刘月季的形象如一株挺立的胡杨树,自强不息、朴实无华,彰显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强大力量。

刘月季这个典型人物是深深植根在中国优良传统道德的沃土里的。刘月季的人生没有传奇,但她的人生是一代军垦人几十年无怨无悔浴血奋战的生动写照。她的形象无须用矫情粉饰、用空话堆砌、用虚假装扮;她的心胸像戈壁滩一样宽广豁达,她的意志像胡杨树一样坚强不屈。

(本文综合《北方文学》等,编辑:康哲、刘秋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