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说明什么(锄禾日当午的锄禾)(1)

唐诗宋词历经千百年的枝繁叶茂与开花结果,已然成为一棵蓬勃葱郁的大树,树上的诗烟雨纷飞,树下的人卧听潮生,我们都在享受着它的荫凉。古诗词的火热,对中国文化来说是一件幸事,但千万不能使其成为假象。因为目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人人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很多人却不解其意,或者错误地滥用。

比如李白在《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有一句"树深时见鹿",被很多伪文青拿来消遣,并为之配句"海蓝时见鲸",但其实下一句是"溪午不闻钟"。再比如白居易入门级的"离离原上草","离离"为何意?又如王安石入选进小学课本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曈曈"又是何意?

锄禾日当午说明什么(锄禾日当午的锄禾)(2)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掠其表而疏忽其里,这种现象在当今文化圈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非常普遍。就拿最简单的来说吧,骆宾王的《咏鹅》与李绅的《悯农》堪称中国孩子的启蒙诗,也是很多人一生中背的第一首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可是大家真的理解此诗的意思吗?首句"锄禾日当午"就是个争议点:"锄禾"该怎么解释,难道是锄掉禾苗?这个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是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的现场上,当时出题方给出一副《耕织图》(下图),然后给出三个诗歌选项,要求选出其中最贴合画作内容的一个。

锄禾日当午说明什么(锄禾日当午的锄禾)(3)

A. 欲羡农家子,秋新看刈(yì)禾。

B.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C.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答题选手稍经犹豫之后选择了C,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答案应当是A,出自唐代诗人崔道融的《过农家》:我非常羡慕农家的孩子,能够在秋收的时候收割庄稼,享受丰收的喜悦。导师兼评委蒙曼在点评时说"这就是城市的孩子呀,没有农业生活经验",接着又说:"'锄禾日当午'是种庄稼的过程,庄稼还没收呢。"

蒙曼这一语激起千层浪,惹来了巨大的争议,网友纷纷表示:蒙曼也不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接触过农务的人都知道,种庄稼的时机不能选择在中午,尤其夏天午后温度很高,植物水分损失严重,而以冷水覆之则会引发病症,一般难以存活。

锄禾日当午说明什么(锄禾日当午的锄禾)(4)

"锄禾日当午",正值日光强烈,分明这不是种庄稼的过程,显然蒙曼老师理解错了"锄禾"的含义。其实课本里也未详细说明"锄禾"的意思,但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所谓锄禾,是一个省略兼倒装词语,它还原以后就是"为禾锄",为庄稼锄草的意思。这与"忧"的用法类似,作"为……而担心"讲。

有人或许会问:大中午的冒着炎热,农民们不能干点更有意义的事吗,只是为了锄草?或者这是李绅的过度夸张?其实不然,之所以选择温度高的时候锄草,是为了使被锄掉的草快一些丧失水分死掉,因为很多生命力顽强的杂草即使脱离了土壤,但可以重新扎根。

锄禾日当午说明什么(锄禾日当午的锄禾)(5)

可以说,李绅的描写是非常贴合劳作实际的,没有艺术夸张的成分,而蒙曼老师可能同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所言"种庄稼"是不合适的,应当是打理庄稼。有趣的是,作者李绅这个官员却是个言行不一的人。

李绅早前写下》悯农二首为天下百姓发声,而当自己当上父母官后,却滥施淫威,不仅不善待百姓,还横征暴敛,闹得民怨四起,不少农户都搬迁到了其他域县。所以说,读史不能只读表面,李绅如此,而平时妙语连珠的蒙曼也有犯错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