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北大红楼第六展厅,看着蔡元培先生的照片、任命状,办公室的基本陈设,以及他在北大进行了一些改革资料,回想电视剧《觉醒时代》里的众多镜头,蔡公为北大和国民教育发展鞠躬尽瘁的形象浮现在眼前。

1912年1月4日,蔡元培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成为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也是中国历史上首位教育总长。1月19日,他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并主持制定了《大学令》和《中学令》,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大学和中学校令,强调要把中学和大学建造成健全国民的学校。

觉醒年代里的蔡元培公对北京大学和国民教育都有巨大影响(觉醒年代里的蔡元培公对北京大学和国民教育都有巨大影响)(1)

任教育总长期间,他还提出了“为提倡成人教育、补习教育起见,主张增设社会教育局。”在国内首次倡导国民教育,这在中国教育史上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后因不愿与袁世凯政府合作而辞职,随后赴法国从事学术研究。

在法国期间,他接到教育部的电报,督促他回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在他的回忆录中有这样的段话:“民国五年冬,我在法国,接教育部电,促回国,任北大校长。我回来,初到上海,友人中劝不必就职的颇多,说北大腐败,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于自己的名声有碍。这当然是出于爱我的意思。但也有少数的说,既然知道它的腐败,更应进去整顿,就是失败,也算尽了心。这也是爱人以德的说法。”

觉醒年代里的蔡元培公对北京大学和国民教育都有巨大影响(觉醒年代里的蔡元培公对北京大学和国民教育都有巨大影响)(2)

可见他当时面临的情况是相当复杂的。但他知难而上,本着教育救国的宏愿,毅然走马上任。

1917年1月9日在北京大学发表就职演说。蔡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并“从聘请积学而热心的教员着手”,打破北大的旧习惯,实行教授治校。并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长”,以此来改变学生观念。

为此,他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引进大量有新思想、有真才实学的新教师。仅1917年一年间,就先后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梁漱溟等不同学术背景和不同政见的人来校任职任教,一时间名师荟萃、人才云集。

觉醒年代里的蔡元培公对北京大学和国民教育都有巨大影响(觉醒年代里的蔡元培公对北京大学和国民教育都有巨大影响)(3)

蔡元培的改革不仅限于北大,也不限于教育界,其影响也不限于教育界。蔡元培领导下的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创建北方中共早期组织的基地,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改革,历久弥新,影响深远。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在评价蔡元培时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