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集团研发投入(康佳集团仅1.29的研发投入)(1)

今天聊到的康佳集团,是一家在A股和B股都有发行股票的老牌上市公司。

现在同时存在于A股和B股的上市公司,已经不足80家;比起A股近1.5亿的开户数量,B股只有不到300万的开户数量。

当年为了吸引外资,在1991年~1992年期间,中国股票市场发行了B股(B股是指在境内的上市公司,发行的人民币特种股票),并且规定只能以美元和港元交易。

B股市场目前处在边缘化的状态,没有什么新股,也没什么增量资金;也许未来B股将不复存在!

而康佳集团,早就失去了原有的市场地位,似乎也处在边缘化的状态中。

改革开放后,成就的首家中外合资公司——康佳集团

我们现在熟知的“改革开放”这个词,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缩写。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实施“改革开放”后,1979年7月15日,广东、福建正式被批准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在这个背景之下,1979年的12月,原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了一家中外合资公司的成立:广东省光明华侨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也就是现在康佳集团的前身,不过康佳集团后来把1980年5月21日定为正式开业的时间,通常的说法是因为商标“KONKA 康佳”是在这个时间点上正式确定的。

康佳集团研发投入(康佳集团仅1.29的研发投入)(2)

不过刚开始成立时并没有做电视机,只是生产一些收录机、电子手表、电子元器件一类的小物件。

康佳集团的电视机出口量,在1990时跃居全国第一,不过有90%的销量是由康佳集团的外方股东协助达成;不过这也是康佳集团外方股东的核心优势。

康佳集团的外方股东香港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其董事长林中翘原来是广东中山人,读完中学后没多久,他先是去澳门待了一个月,然后转到香港。

林中翘先是在日资与美资的公司积累了一些经验与资源后,在1969年与黄道源共同创业,刚开始时是生产小型收音机卖到美国,1979年在侨务办的的引荐下到国内投资。

香港港华电子创办的时间,正是电子工业兴起没多久的时候,香港港华电子与美国通用电气、美国爱默生电气、日本东芝、德国西门子等公司都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那个年代国内的工业体系关不发代,原材料的采购也没有现在这么容易,因此与香港港华电子合作,也有助于原材料的采购,同时也有助于产品的外销创汇。

可以说当时林中翘手上的国际市场渠道正是康佳所需要的,不过这已经是历史了,1997年12月,康佳集团用了8亿港元收购了港方股权,不过1936年出生的林中翘也算得上是功成身退了。

并且中方的股权,在1986年由广东省华侨企业公司移交给深圳特区华侨城经济发展总公司;直到今天,华侨城集团依旧是康佳集团最大的股东,大概持有21.75%的股份。

目前,康佳集团总市值A、B股加起来不到200亿元,写文章的时候A股4.81元/股,B股1.98元/股。

制造业向内地转移的红利过去后,康佳集团能否再创辉煌

怎么说呢?虽然1984年康佳集团第一条彩电整机生产线正式落成后,业绩从不足3亿元开始,到1999年破百亿,成为彩电巨头,但一直以来似乎都是只有量没有质的感觉。

1984年开始做电视机后,直到2002年,康佳集团经历了辉煌的一段路,不仅在1988年税后利润突破千万元大关,达1,715万元,更是获得了主管部门授予的一系列荣誉;借着这些“东风”,1992年就成功股改,并在深交所上市成功。

其实当年也有一个市场格局变化带来的红利,那就是制造业向内地转移,包括电视机,当年从事电视机生产的少说也有数百家。

尽管康佳集团创造过蝉联国内彩色电视机销量冠军的宝座超过5年;不过当年国内80%的市场都被三洋、日立、松下、索尼等品牌占据,国产的这些电视厂商,包括康佳集团其实最终都是以价格取胜。

康佳集团研发投入(康佳集团仅1.29的研发投入)(3)

当年彩电产品的竞争有多激烈?据网友提供的资料,2002年之后,康佳康团销售净利润直接降到1%左右;而且价格战带来的后果就是品牌形象一路下降。

面对这种情况其它几家公司都重新调整战略进行了产品的升级,康佳集团却是反其道而行之,2007年投身于房地产;房地产确实让康佳集团获利挺多,也因此在产业链上的布局落后于人,带来的就是在该领域的竞争力下降。

不过也许康佳集团早期定下的战略注定了不会那么专一,上世纪90年代,康佳集团提出一战略就是:股份化、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

2018年,康佳集团再次确定了“一个核心、两条发展主线、三项发展策略、四大业务群组”的战略,制定五年,达到千亿营收的营收目标。

不过2021年,康佳集团的总营收500亿元不到,估计设定的五年达到千亿营收没戏,有网友整理了康佳2021年产品销售的情况:

2021年深康佳A主营业务总收入为491.07亿元,主营业务总成本为514.66亿元。

其中:彩电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为73.00亿元,营业成本为69.23亿元;白电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6.99亿元,营业成本为33.95亿元;环保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为43.55亿元,营业成本为40.31亿元;工贸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为296.83亿元,营业成本为295.15亿元。

发现一个事情没有?每一项业务的成本都非常的高!

2019年底,华为芯片断供,一时间,资本掀起了一股“芯片热”,康佳集团刚好在2018年11月成立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主要从事储存器主控芯片的设计和销售,这股“芯片热”让康佳集团在2个星期内收获9个涨停。

不过狂热过后,大家发现这种芯片就2元钱一颗,年销量上亿颗也就2亿元;芯片和芯片之间并不一样,有些芯片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因此毛利也很低。

我们可以对比看下目前在同一领域的三巨头,美的、海尔、格力的研发投入情况:

2021年美的研发投入120.14亿元,占营收3.52%、海尔研发投入89.66亿元,占总营收3.94%、格力研发投入62.96亿元,占总营收3.48%;而康佳则只有6.33亿元,占总营收的1.29%

康佳集团成立42年以来,历经了6任董事长,最开始的钟云天上任,到1994年任克雷,再到2005年的侯松容,2014年先是吴斯远上任,没多久改成了陈跃华,现任董事长刘凤喜则是2015年开始上任。

对于一家在1999年就破百亿的公司来说,其业务范围也是一直在增长,还是国营性质,资源也不缺,到2021年营收连500亿元还差点,这二十来年干嘛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公司性质在那里,不管谁上任当掌舵人,采用保守一点模式经营也正常,谁也不愿意拿自己的前程与市场做赌注;接近500亿元的营收也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 END-


深圳上市公司系列-第117家-康佳集团

我是“木木叔在深圳”,有空就研究下在深圳的那些上市公司,顺便练习下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