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70集古装电视剧《清平乐》收尾了,电视剧虽然已经谢幕,结局不算完美,但是这个话题远远没有终止。部分观众表示:《清平乐》开场即是巅峰,服饰和场景还原倒是不错,只是不知道这部剧到底要表达什么?难道,没有主题(让观众自行想象)就是主题?

清平乐舌尖上的宋代(宋朝人的一天幸福生活)(1)

抛开剧情逻辑,我认为《清平乐》场景制作方面还是不错的,特别是服饰、建筑、家居、饮食、礼仪等细节方面,基本尊重和再现了历史,代入感较强,为千年之后的我们了解和领略大宋的风采提供了现实的参照样本,剧中各种美食更是把很多并不十分关心剧情的吃货变成了拥趸,可谓写实版的“因为一个人(美食),爱上一座城(清平乐)”。我想,吃货的世界一定是香飘四溢,充满追逐美食的活力和享受美食的幸福的。对他们而言,《清平乐》秀色可餐,处处福音。

清平乐舌尖上的宋代(宋朝人的一天幸福生活)(2)

湖南卫视选择在夜间播放这部由副业进阶为主业的“美食剧”,多少有点深夜放毒的意味,勾起了不少人的馋虫,想吃却想不到的感觉无疑很难受,很抓狂。

接下来,我就来为大家“解毒”,按宋朝人的一天,盘点《清平乐》中出现的各种美食。

清平乐舌尖上的宋代(宋朝人的一天幸福生活)(3)

吃货范仲淹:晏大人,借问美食何处有? 饕客晏殊:清平乐新到货一批大宋名吃。 ……

『思念零食:蜜饯』

晨起罢梳妆,独坐意茫茫。伊人何处去,蜜饯慰衷肠。

在《清平乐》前几集中,宋仁宗赵祯思念亲生母亲李顺容的情感寄托就是蜜饯果子,这是他的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北宋制糖技法成熟,蜜饯果子已经发展为蜜渍、糖腌两种主要制作方法,宫中有“蜜煎局”专门制作蜜饯果子,不少嫔妃和宫女也制作蜜饯。京城“梁家蜜饯”驰名远近,不少文人雅士、社会名流、达官贵人纷纷前来,蔚为风尚。蜜饯果子就是今天蜜饯的前身,其工艺流程大同小异,只是蜜饯品种和甜味更丰富,但古法制作的蜜饯口感更加淳正浑厚,回味悠长。

清平乐舌尖上的宋代(宋朝人的一天幸福生活)(4)

『正餐主打:烧饼』

结束早朝或劳作一上午的人们,一天中最重要的午膳时间到了。

宋朝的主食以饼类(各种面食)、大米、小米为代表,在饮食方面吃出新高度的宋朝,面饼自然符合人们对美食更高层次的需求。《清平乐》第五集,士林领袖韩琦在清风楼用餐,定了几个菜品,最后点的主食就是烧饼。宋朝的“饼”是面食的统称和俗称,《水浒传》武大郎卖的炊饼即今天的馒头,而韩琦点的烧饼就是今天的油饼,多经过煎炸,里面有馅料,口感酥脆,经济实惠,这与韩琦的性格有相似之处。烧饼外表朴实无华,实则内涵乾坤,最后一口才能吃到全部滋味。

清平乐舌尖上的宋代(宋朝人的一天幸福生活)(5)

『午后时光:糕点』

讲究清逸雅致的宋朝人,正餐之后,那必须再来一些爽口点心。

蜜饯果子只是梁家蜜饯主打产品之一,只是宋朝美食地图的冰山一角。在极度讲究并追求精致生活且物质充裕的宋朝,就是普通士人阶层,家居饮食上除了正餐,还有各种糕点(点心)、茶点和宵夜,各处勾栏酒肆来自五湖四海的美食更是应有尽有。相比于蜜饯果子,糕点的做法更为精致,口感更加细腻。各种粗粮细粮浸泡、磨碎,加入谷类粉末和糖,整形后使用模具或手工雕刻成各种形象,栩栩如生,有时还会点缀一些名贵食材。蒸熟后的糕点软糯香甜,第一口就爱上了。

清平乐舌尖上的宋代(宋朝人的一天幸福生活)(6)

『解忧上品:美酒』

美酒惹人醉,花好令人迷。可以说,酒是宋朝人饮食文化的魂。

浪漫飘逸、清雅轻奢的宋朝,当然不能没有酒来助兴。《清平乐》中多次出现的矾楼,为东京酒楼之首,也是天下第一酒楼,具备宴请、娱乐、博易等功能,又称樊楼,是后来徽宗皇帝、著名词人周邦彦与传奇艺伎李师师的相遇缠绵之地,各路风流名士和达官贵人争相在此日夜笙歌。今天的行酒令,就是在宋朝发明并流传开来。其实,中国历史数千年,历经大小十几个朝代,数宋朝的生活方式,包括美学、艺术、哲学、饮食,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最广泛、最深远,没有之一。

清平乐舌尖上的宋代(宋朝人的一天幸福生活)(7)

《清平乐》曹皇后端庄贤惠,会酿好酒,深得仁宗皇帝的喜爱,于是我们能经常看到两人约酒(秀恩爱),虽然场面简单,但仪式感十足。名臣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等人被贬,特地提到酒和酒具,这些是他们情感的慰藉和理想抱负的见证。文人、士人和官僚斗酒成风,经常开展家庭宴会(文化沙龙),不乏品酒赏花、写诗作画(书法)、传阅古玩之举。剧中,仁宗皇帝就曾仔细端详酒瓶,如同凝视爱人。小徽柔和娘娘放风筝时,仁宗路过也要讨酒来喝,可见美酒的魅力。

清平乐舌尖上的宋代(宋朝人的一天幸福生活)(8)

『醒酒消食:茶饮』

正餐量大油多,重口易腻,不利于身体健康,这时茶就登场了。

饮茶之风始于唐朝,以抹茶(碾茶)、煎茶为主。北宋饮茶回归本真,重以原料冲泡,与今天饮茶方式相似,讲究微苦回甘,帮助醒酒消食,有利于保持良好身材,对健康有益,很快就在全国风靡起来,点茶、斗茶、品茶成为时尚。《清平乐》中仁宗就推行过榷茶、榷曲(酒)制度,民间也能参与经营茶酒,还将名贵的龙凤茶(茶饼)这种珍品赏赐给守卫边疆有功的将军夏竦。茶学家蔡襄改进的小龙凤团茶一斤兑黄金二两,经常买不到,可见宋朝人对珍稀好茶的喜爱程度。

清平乐舌尖上的宋代(宋朝人的一天幸福生活)(9)

『极致茶具:建盏』

艺术是我们追求的品质生活方式,宋朝人则把生活过成了艺术。

宋朝人不仅饮食精致而丰富,就是饮食的器具也堪称艺术品。以茶具为例,宋朝人认为,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茶具是茶文化最好的注脚。《清平乐》就有茂则点茶时各种茶具的正面特写,先将茶叶碾成碎末,取适量放入茶盏,待壶水沸腾后倒入汤瓶,静置一小会倒进茶盏,搅拌成糊状,再次快速倒入沸水,边转动茶盏边搅动,出现白汤花即成。剧中的茶具为建阳窑出产的黑釉,现在称为建盏,是茶具精品,其烧制工艺特殊而复杂,成品具有五彩斑斓的黑色,神秘而深邃。

清平乐舌尖上的宋代(宋朝人的一天幸福生活)(10)

一部《清平乐》,半数美食剧,情景再现般演绎了舌尖上的大宋,描绘向往的生活。美食、美酒、美物,美即真理,不可辜负。你,看饿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