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九龙镇有哪些村(英德永乐村贫穷地变身)(1)

永乐村农业合作社的产业扶贫项目。

英德市九龙镇有哪些村(英德永乐村贫穷地变身)(2)

英德市税务局驻永乐村干部卢辉宋(左1)与肉牛加工厂员工交流探讨合作事宜。

冠军代言“金牌”农产品、贫困户年收入翻两番、就业形势持续向好……英德永乐村的脱贫事业在一片欣欣向荣景象之下画上圆满的句点。近期,清远英德永乐村已顺利通过省市的脱贫攻坚考核验收,从昔日贫穷落后的省级贫困村变成今天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明星村。

丢荒地种出亚洲冠军代言“金牌”红薯

永乐村是英德市石牯塘镇最大的村落,其中精准扶贫户有85户,村道狭窄泥泞,房屋破败不堪,丢荒地杂草丛生,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村里留守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这是2013年英德市税务局驻村扶贫干部卢辉宋第一次踏足永乐村的印象。诸多困难没有影响驻村扶贫工作组的脚步,通过挨家挨户走访摸底,了解当地生产实际和村民生产意愿,永乐村的总体脱贫规划日渐成型。

“消灭丢荒地,种上值钱粮”是永乐村的第一张“拔穷根”药方。2014年,永乐村成立丰泰种养专业合作社,投入15.4万元修筑1.2公里机耕路,整合了50亩丢荒地,该村59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种植一些投入少、生长周期短的经济作物。当年底,50亩红薯喜获丰收,在微信、电商等平台销售之初便吸引了广东体育频道党支部的关注,专门请来曾两度获得亚冠联赛冠军的广州恒大足球队球员为永乐村的“爱心红薯”代言,经过“金牌”加持的“爱心红薯”还登上白云山迎新春义卖现场。一时间,“爱心红薯”受到当地甚至珠三角一些游客的追捧。

让村民“大胆”扩种增产的秘密

从2015年开始,为了让“值钱粮”再增值,扶贫工作组邀请当地有经验的种植大户进行技术指导,指导村民们开启一年三造的作物交替种植,年初种蔬菜、年中种香瓜、年末种红薯,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虽然丰富了农产品种类进一步增加了收益,相关收入却并不是直接全数分给各贫困户,而是用于为他们提供种子、化肥、竹杆等生产资料,再通过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带领村民继续种植高效益的作物。

在良性生产循环的积极引导下,村民们尝到了丰收的甜头。2016年,当地村民罗定阳大胆扩大了种植规模,另租了50亩地种植红薯、花生、玉米等作物,牵头成立了祥和种养专业合作社,和5、6个村民一同搞起了规模化种植。2019年,永乐村继续推动农业产业化,在村里推广构树种植,以合作社为平台,以“龙头企业 扶持项目 贫困户”模式,通过电商和代理点销售构树菜、构树饼、构树茶、构树饲料,协调带动贫困户就业,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增收。

贫困户变“股东”,“造血”帮扶让年收入翻两番

为了实现多元化发展,2013年,经驻村扶贫工作组、村委和贫困户代表共同商议,决定将部分扶贫资金和驻村工作组向上级部门争取的互助金共计44.29万元,投入到石牯塘镇旭日生态肉牛养殖场,首次合作期为三年,每年取得固定分红4.8万元,三年后返还本金,所得的全部分红用于贫困户发展种养和支持生产物资,贫困户们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为了“股东”。2018年再投入62万元,每年可获得6.2万元的分红,本次所得分红按照每户贫困户人口数量直接分到贫困户手上,每户最多分得2500元。

“我们考虑到散户养殖成本高,技术指导难以做到每户都到位,所以将资金集中起来交给专业的团队运营,利润分红方式采取固定分红,以确保贫困户的投资收益。”英德市税务局驻永乐村干部卢辉宋介绍道。

自此,入股项目一个接一个,15万元入股英德市白石窑水电厂,37.5万元入股英德市石牯塘镇尧西加油站,通过入股分红项目,贫困户每年均可取得红利。

“没想到我当了半辈子农民现在成了股东,我们家不久前就收到肉牛养殖场的分红2400元,这实实在在的分红,让我们脱贫奔小康更有信心!”永乐村贫困户朱玉坚高兴地说道。

通过多种“造血式”项目的帮扶,永乐村年人均纯收入从原来的5430元增加到13000多元,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从2352元提高至11385元,村委会年经济收入从1.5万元攀升至15万元以上。

驱散疫情阴霾,迎来就业新红利

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卢辉宋等驻村扶贫工作组的党员干部正月初三就取消休假,赶赴永乐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入户排查、宣传引导、消毒测温、通过各种途径购买了应急用的口罩和消毒液送到村民手中……高强度的防疫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稳就业、保民生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为帮助受疫情影响的村民解决收入问题,扶贫工作组和永乐村委组织线上技能培训,并积极收集就业信息,协调解决有劳动能力又符合条件的18户村民加入到合作社发展农业,并介绍有意向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实现就业。

最近村里又传来一个好消息。广东德康中药材公司在永乐村成立了种植基地,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气候种植药材,已经有十几户村民加入了药材种植的行列。这次企业发来一笔大订单,预计利润可达数十万元,而且订单数量也在不断增多。

“公司提供苗种和技术,订单也不愁,我们贫困户种植药材的收益越来越多,好日子有盼头!”谈起药材种植郭有孟感慨说道。贫困户郭有孟是单亲父亲,父母年迈多病,小孩上学也困难,如今他在种植基地种植药材,每年给家庭增加收益有2000元以上,日子也愈发好起来了。

这样看来,永乐村这条“明星村”的产业发展正是方兴未艾之时,小康之路也将越走越宽广。

图/文:清远日报记者 张彩霞 通讯员 高远辉 谭迁娟 王昭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