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思维、抽象思维及其它拙文《宗教信仰与抽象思维》提出了宗教信仰(观念文化)的长期熏陶有助于抽象思维功能发挥的观点,其主旨也想揭示中国传统世俗性观念文化不利于抽象思维功能提升的问题风清老人由此有段议论可酌吾以为其有利于该问题的进一步深化讨论,遂予对话,并将之撷给好者们分享批评,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抽象思维训练逻辑能力?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抽象思维训练逻辑能力(抽象思维及其它)

抽象思维训练逻辑能力

经验思维、抽象思维及其它

拙文《宗教信仰与抽象思维》提出了宗教信仰(观念文化)的长期熏陶有助于抽象思维功能发挥的观点,其主旨也想揭示中国传统世俗性观念文化不利于抽象思维功能提升的问题。风清老人由此有段议论可酌。吾以为其有利于该问题的进一步深化讨论,遂予对话,并将之撷给好者们分享批评。

风清老人:中国古代人是经验思维和整体思维,这种思维的极致就缺少了一些追问和对细节的研究,阻滞了哲学和科学理论的发展。注意我说的是“科学理论”,因为中国古人的经验思维也是科学,只是缺少了高度的抽象。而哲学在人文方面有独特的思维。就是因为经验思维所以就排除了宗教存在的可能。这不是缺陷而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优秀基因!

吴青萍:上面的话,是否可以简化为这么样三层意思。1、传统中国人运用的是经验思维(中国人传统的整体思维其实笼统含混,暂时按下不表),它能够产生科学。2、经验思维因为缺乏抽象(思维),所以不能产生科学理论。3、由于经验思维能产生科学,所以即使它排除了宗教的滋生,也是中国历史传承的一种根本性优势(优秀基因)。我细心地思辨如此说法的逻辑,觉得虽然它在某种程度(角度)上看说出了一些道理(如中国人主体上为经验思维;经验思维缺少高度抽象【思维】,不能产生科学【理论】等),但并不清晰,所以最后推断的结论也涉含糊(如既然不能催生科学理论【包括“哲学人文”的深透性普适性】,为何还是“优秀基因”?)。

如此一想,我就觉得还可以进一步再作讨论。第一,经验思维的概念究竟如何界定(定义),它是否与抽象思维(概念)对立?我以为,西哲中有经验论与唯理论(理念论)的划界,但其并非就指经验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两分。实际中,经验思维中也往往使用抽象思维。比如中医的验方治方积累,就少不了反复总结抽象诊疗各种病患的经验教训的,这里便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在起作用。我又想,与抽象思维对立更为明显者可能还是形象思维,因为前者是通过抽象的概念和既定的逻辑链条,来进行概念的定义、判定和立论推理;而后者则是通过具体鲜活的形象,来联结联系的思维,继而得出某种表象化的思考结论。当然,从人性这个根本上讲,由于人们均有一个超强大脑,所以在具体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的思想活动中,经验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皆全存在,区别可能只是各有多少、强弱和影响大小的问题。

第二,科学与“科学理论”这两个慨念又究竟如何划分(定义)。依你说法,是讲中国人的经验思维可以产生科学,但不能产生科学理论。这样讲,你说的科学即是没有上升到理论(体系)的科学,那大致便是技术、发现之类的东东(不如不用科学这个外来字眼,就用技术、发现更切了)。且这样讲也是符合历史事实的。问题在于,依照人类现代文明极其倚重科学(理论)的发展而得以迅速提升(如人均寿命史无前例的成倍延长)的基本逻辑,你又如何能推出缺乏科学理论成果的经验思维为“优秀基因”呢?比如我们传统中国若在封闭条件下,假以时日发展,能不能出现蒸汽机和工业革命,能不能将农业种植产量成倍的提高,能不能将食品、衣物、住房、交通等等的产出效益成十倍上百倍的提高,来不断满足人类生存福祉增长的需要,能不能逐步的确立人人平等、自由竞争、天下一家(不是西方的现实,而是现代化的方向)的观念,并慢慢付之于实践实际呢?

第三,关于中国人因为惯于经验思维,就自然“排除了宗教存在”的推论亦须“两分”来看。即是从传统中国世所罕见的世俗性观念文化已然成形后,促使(成)中国人偏重或阈于现状、就事论事、浮浅感性、实用主义等经验思维的特征而著称于世,你再讲什么宗教超越呀、信仰精神呀,大家便确实就很容易排斥其存在,甚或敬而远之的。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排斥毕竟不会是敌对的绝对的。换句话即是说,只要有了相应相关的条件,大家也就可家能不那么排斥宗教或信仰了的。此中的根本原因还是因其基本人性所提出的要求是相通的。人性具有两面性,既有世俗功利追求的一面,又有信仰超越追求的另一面。所以,只要功夫到,世俗的人们也可信仰起来。这既包括三五千年前中国文明的发韧初期存在这种可能性,也含百年前发生的狂风暴雨般中国革命曾经实现了这种可能性,还可通观眼下中国信教人数的急增也成就了这种可能性。再就经验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这种群体性深层的思想嬗变来讲,更深邃的问题则在于,并非所有的宗教超越或信仰精神都是能够带来好效果的抽象思维。可能只有内涵那种先进性思想意识的信仰,才是我们最为急需最值确立最堪践行的抽象思维根基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