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兰晓龙最新长篇小说《冬与狮》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新作讲述“钢七连”在朝鲜战争长津湖战役的作战故事,其中的主人公有伍千里、伍万里、梅生、谈子为、雷公、余从戎、平河……

士兵突击战争史(新作冬与狮书写长津湖战役士兵突击编剧兰晓龙)(1)

谈《冬与狮》: 18岁志愿军战士的照片激发创作欲望

《冬与狮》故事的主要背景是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东线战场的长津湖一战:1950年秋冬之交,第七穿插连所在的第九兵团原本驻扎在华东地区,被紧急征召开赴朝鲜长津湖战场。因为白天有美军不间断的空军侦查,为避免暴露,第九兵团战士在将近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中,昼伏夜行三周,隐蔽接敌,完成对美军的分割包围。十万志愿军战士发起总攻之前,美军毫无觉察……最终,我志愿军靠着伟大的牺牲精神、战争智慧战胜了美军王牌部队陆战第一师。

在《冬与狮》序言中,兰晓龙透露,自己的父亲曾作为军医参加了朝鲜战争,但自己一直以来对于朝鲜战争的真正意味却始终缺乏深入的了解。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位18岁志愿军战士的照片,“这位战士托着个橘子(也许是糕点),憋着乐,有点懵懂,生机盎然,有点跳脱”,这张照片让兰晓龙产生强烈的创作欲,他感叹道,“他真年轻,他们真年轻”。

谈及《冬与狮》的书名,兰晓龙表示,对这个故事的认知,都在书名里。“狮子是不属于冬天的,但冬天的狮子依然是狮子。长津湖战役,第九兵团的人来自江浙长江流域到胶东半岛,把这样一群人给非常仓促地扔到了盖马高原零下40度的地方。相比十三兵团在西线打的那一仗,第九兵团这一仗严格来说打得不那么成功——十三兵团叫胜利,第九兵团这个叫惨胜。”

为了书写《冬与狮》,兰晓龙阅读了大量有关长津湖战役的史料。他发现,相关史料较为零散,“看到后来,我感觉没有一本史料能把这场战役完整总结,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是十几万人化整为零,甚至以排为单位,于是乎散作满天星。这种情况下怎么做统计、归纳?所以最后我只能用谈子为去炸桥时的那句话——‘胜利需要证明吗’,这样一句不那么直白的话去总结。”而在创作中,他索性就将这种诗化进行下去,“书名《冬与狮》其实都是这样一个诗化的提炼。”

士兵突击战争史(新作冬与狮书写长津湖战役士兵突击编剧兰晓龙)(2)

谈写作:挖山洞 扩空间 在废稿中延续故事

15年前,兰晓龙编剧的作品《士兵突击》开播,剧中塑造的“钢七连”许三多、史今、高城、伍六一等军人形象,以及“钢七连”的战歌“一声霹雳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钢铁的意志钢铁汉,铁血卫国保家园……”都曾打动了无数观众,感人至深。此后,兰晓龙创作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好家伙》都得到读者、观众的高度认可。

兰晓龙表示,起初,他并未料到军旅题材会形成他的创作脉络,“写《士兵突击》的时候绝对、绝对没想到后面的事情。”作家并不希望重复自己,“我特别讨厌自我抄袭,那是一个比抄袭还恐怖的事情。所以,我会莫名其妙就把一部稿子废掉。”

谈及废稿,兰晓龙半开玩笑地说,自己打算找时间把废稿捋一下,来一个“废稿合集”。“我会去借废稿的力量创作,让另外一个戏的某一个人物在这个地方延续。这样,故事的世界会越来越大,我觉得我现在有点像在挖一个巨大的山洞。”

这次直播以“兰晓龙宇宙里的新星座”为主题,兰晓龙认为,“宇宙”未免太大了,“我比较认可空间这件事,作为创作者,你要做的事情是扩大这个空间。写东西需要给自己一个由头,往往最难的不是怎么编故事,而是为什么要写它。”

士兵突击战争史(新作冬与狮书写长津湖战役士兵突击编剧兰晓龙)(3)

谈挑战:最大的难题是一边写一边想打游戏

直播中史航透露,兰晓龙在写作时的解压方式是打游戏。“其实他在游戏中间依然在提炼着、实践着、感受着游戏中的伦理。”史航说,当年在拍《我的团长我的团》时,兰晓龙在剧组里修改剧本,但每晚8点,他准时“闭关”赶赴另一个“战场”,“8点,他就不能跟你说话了。为什么?他要打‘魔兽’,他要不在战斗的话,会‘死掉’很多人。虽然那边的网友不知道他是兰晓龙,但是他觉得那一刻一定要出现。”史航说,“只要玩过团战的,就会知道什么叫‘不抛弃、不放弃’。”

谈及写作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兰晓龙说,“一边写一边想打游戏,这是最大的难题。”不过,兰晓龙有自己的自律方式,“最近因为要写东西,开始回到回合制游戏了。”兰晓龙说,回合制对他的好处是可以双线工作:一边玩着回合制一边写着剧本。“比如说《文明》,每一个回合我希望开43个国家的地图,(这回合操作完)电脑读取43个地图一般需要好几分钟,这间隔,我能写好几句台词了。然后再回来操作游戏。”兰晓龙说,单机游戏他目前在玩《巫师3:狂猎》,因为游戏非常有情节感。

士兵突击战争史(新作冬与狮书写长津湖战役士兵突击编剧兰晓龙)(4)

谈《战与祀》:为写《冬与狮》积累资料而攒下来的

另据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冬与狮》中,随书附赠兰晓龙新作《战与祀》节选。史航透露,《战与祀》主要人物是八个人,他们的姓氏是百家姓的前八位——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故事将以他们为视角展开。

兰晓龙说,《战与祀》也是为《冬与狮》积累资料时攒下来的。“很奇怪,当时创作长津湖这个故事看的很多资料,多半没有用在《长津湖》上,反而用在《战与祀》里面了。看《冬与狮》,读者可能会发现,有很多资料在‘打补丁’。但凡作者用一大段解释心路历程,其实那就是‘打补丁’。《战与祀》,我不用打补丁。”在他看来,作者不需要去解释是创作的最佳状态。

不过,兰晓龙也请读者不要太着急,“不要问《战与祀》什么时候出版”。他透露,《战与祀》还要经历一些时日才能与读者见面。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张知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