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贡说:“君子也有讨厌的人或事吗?”孔子说:“有讨厌的人或事。讨厌那些专门讲别人坏话的人,讨厌那些身居下级而诽谤上级的人,讨厌那些勇敢却不懂礼的人,讨厌那些敢作敢为却顽固不化的人。”孔子又说:“赐,你呢?”子贡说:“讨厌抄袭别人成果来彰显自己有学问的人,讨厌那些把高傲不谦逊当做勇敢的人,讨厌那些揭发别人的隐私而自我标榜为直率的人。”

无论是何人、在何地、居何位都有喜欢的或者讨厌的人和事。只不过,君子讨厌的事物有其独特的出发点。孔子关注的角度是道德修养、公心、恕道等角度。然后他问子贡,你有什么憎恶的事。子贡也说了三点。他的三点其实与孔子的相近。其角度都是君子的。

论语通读里仁篇第16章(论语通读阳货篇)(1)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

解释一:孔子说:“只有建生惯养的女儿和伺候人的佣人是最难蓄养的,稍有亲近,他们就会放肆无礼,稍有疏远,他们就会报怨。”

解释二: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不容易相处的。亲近了,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了,他们就会怨恨。”

钱穆先生认为:孔子说:“只有家里的妾侍和仆人最难养。近了,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了,他们就会怨恨。”

杨逢彬先生认为,这里的“女子”就是通指一切女性。

而孙钦善认为,这里的“女子”当是女儿之意。理由理由如下:

第一,孔子讲求孝道,认为孝道是敬和养结合的不能缺一。所以长辈女性,用“难养”这个词,是与他的理论自相矛盾的。

第二,难养是娇生惯养的女儿的共性。

第三,古文中,当时“女子”有时有专指女儿。

李泽厚先生认为“女子”为泛指一切女性。不过认为这是不是歧视,而是事实陈述。

鲁迅先生对孔子的这句话是持批评态度的。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女子与小人归在一类里,但不知道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亲。后来的道学先生们,对于母亲,表面上总算是敬重的了,然而虽然如此,中国的为母的女性,还受着自己儿子以外的一切男性的轻蔑。

——鲁迅·《关于妇女的解放》

鲁迅的批评,是时代的产物,是新文化运动大背景下诞生的,具有明显时代烙印的观点。是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对妇女的歧视的。

我只是列举了各家的解释,但是我认为和前面几句莫名其妙的话一样,孔子说这句话一定有场景。脱离具体场景的解读都是推测,是脱离历史实际的。所以允许争议存在,但可以确定的是历代的解读一定是结合时代需要的,且一定是远离孔子本意的。

对于我而言主观的倾向于上面的解释一。(解释一:孔子说:“只有建生惯养的女儿和伺候人的佣人是最难蓄养的,稍有亲近,他们就会放肆无礼,稍有疏远,他们就会报怨。”)

论语通读里仁篇第16章(论语通读阳货篇)(2)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孔子说:“活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还被人所厌恶,那他这辈子也就完了吧。”

这还是一个前言不搭后语,无明确指向、无明确缘由。

《子罕篇》里我们说过,“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通读 |《子罕篇》(113) 对于而言四五十岁就算老年了。要是到了这个年龄还没有悟道,那这辈子也就算完了吧。我想这两句话是有互相参考意义的。

论语通读里仁篇第16章(论语通读阳货篇)(3)

在《阳货篇》的最后照例总结一下这一章里出现的成语

怀宝迷邦:意思是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

时不我与:意思是时间不会等待我们的。嗟叹时机错过,追悔不及。

割鸡焉用牛刀:割:宰杀。焉:疑问代词,怎能。杀只鸡怎能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磨而不磷: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影响。

涅而不缁:涅:矿物名,古代作黑色染料。缁:黑色。原指质地纯白的东西,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质高尚纯洁,不受恶劣环境影响。

色厉内荏:荏:软弱,懦弱。形容外表强硬而内心怯弱。

道听途说:道、途:道路。从路上听来的话,就在路上传播给别人。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患得患失: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去。形容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

饱食终日:一天到晚都吃得饱饱的,形容无所事事。

无所用心:用心:用心思,动脑子。做什么事都不用心,对什么事也不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