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站在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艾萨克·牛顿、托马斯·杨、贾斯帕-古斯塔夫·科里奥利、威廉·汤姆孙、理查德·费曼、爱因斯坦......这些现代科学家用几百年的时间通过不断观察实验,总结后提出来的关于宇宙空间、时间与物质包括质能方程式的这些科学理论上,拨开岁月的尘埃,回望远古时代智者的思想精髓,不由拍案赞叹起源于五千年前的上古科学之伟大与神奇。

论能量的本质及意义(古今对能量思考和定义)(1)

质能方程式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老子和印度的释迦摩尼就提出了相同的概念,只是时代不同,而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也是因为这两位智者为代表的学术流派,对宇宙人生的观察和思考基本方向相同。所以;尽管佛学思想和组织形态在印度本国没有发展和传承,但最后中华文化却能够在与佛学思想相互包容、接纳、互动吸收后,融合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继而被发扬光大。

我们可以看到,佛学的中心世界观是色空不二,色即是空,空就是色,这个定义是斩钉截铁般地坚定。色是一切有形的物质形态,空是无形的能量形态,而这里也是明确果断地表达了,两种形态属于同一对象。这和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式的表达如出一辙,而费曼提出的守恒定律却和佛学强调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整体观大同小异。

比佛学更早的道家思想,居然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有无相生,虚实一体。有与实,代表客观具象存在的物质和现象,无和虚代表微观抽象看不见,是能量的微观世界和现象。在这里所表达的也是万物和宇宙存在的形态,这也应和了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都是在强调宇宙本体与万物存在的表达形式。

论能量的本质及意义(古今对能量思考和定义)(2)

太极

道家思想还继续用直观的阴阳与太极图的艺术方式表达了能量的属性。

相当于现代科学的分子结构图,在图里面可以看到正极和负极的关系;

正电子和负电子的作用和变化;

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博弈;

“量子纠缠”形态;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和“负熵”的较量;

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测不准”理论、“互补原理”、“波粒二像性”、“超弦理论”等现代科学的核心理论。

太极图就是这些理论的初级表达,令人惊叹的是,它居然能动态的表现出能量在人体和空间的螺旋运动模式,和伏羲女娲图与DNA的双螺旋结构所传递的信息,与现代科技拍到的卫星云图,海啸,龙卷风等照片的现象原理一致。它诠释了事物阴阳消长的变化过程,还表达出能量只是属性在发生局部变化,总量不变的守恒定律。

论能量的本质及意义(古今对能量思考和定义)(3)

伏羲女娲图

在这个大圆形里面,表达了宇宙能量的总和为零。在总和不变的条件下,局部却从未停止变化,变化的过程就是螺旋运动的过程。

也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熵增”和“负熵”有序互动的过程。阴阳鱼眼睛的位置,表达了量子纠缠的基本模型,中间区分黑白的S曲线,刻画的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龙的形象。说明古圣先贤早就发现了宇宙的核心变化是波动的。

说我们是龙的传人,其实就是强调,我们是最早发现了宇宙真相的人。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条曲线是一正一反变形运动的u,就是推动粒子产生振动的“弦”,刚好表达了目前现代科学的终极理论——超弦理论。

论能量的本质及意义(古今对能量思考和定义)(4)

龙的传人

上古科学对能量本体地认识非常清晰和精准,用一个“气”字就能表达能量本体的形态,然后从中分出:“气”类似于宇宙能量,“氣”类似于后天物质能量,“炁”类似于先天能量。三个类型从宏观的层面来表达能量。从微观的角度区分能量的类型,最后将这三个不同属性的气合一的过程,就是对其作功转换成能量的过程。古人认为整个虚空的宇宙,由连绵不断的气连接充满,不断不离,和今天的科学对能量的描述是一致的。

由于历史背景原因,更多人对宇宙的理解和观察局限于大气层以下,地球上的生物所呼吸的氧气也只存在于大气层以下,以此类推,海拔高一点氧气就会很稀薄,所以上古科学提到的“气”能连接整个宇宙空间,这种说法令人费解,现代科学描述宇宙是充满能量的,似乎更合情合理。

气和能量的差异到底在哪里?根据笔者的理解,应该是三种类型的气合一后的全新形态,才是现代科学表述的能量,古人也意识到了,他们把它称为“功”,是对这三种气进行提炼合成利用的能力,也叫做功力,和今天能量的英语单词所表达的意思相同。即是在呼吸上做功,这和现代科学能量的定义就一致了。所以中国人在能量训练的过程中即称为练功,或者修炼。修是不断调整的过程,炼就是融化改变能量的性状,这是基本和永远的训练方法和方向,只是在不同的水平和层次上的要求不同。

论能量的本质及意义(古今对能量思考和定义)(5)

练功

上古修炼者在训练的过程中,通过能量的链接发现大气层以上是光明长在的,所以希望自己训练以后,内心可以超越大气层阴霾云雾的阻隔,达到大气层以上的境界,光明永驻!他们希望生命自体通过修炼,像大气层以上一般,拥有浩瀚无穷的宇宙能量,让生命光明永驻。当然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修炼者毕竟是少数。

中国古人认为,阴阳变化的原理,就是能量与物质变化的原理,“万物负阴抱阳中气为和”所描述的就是宇宙万物的守恒状态。道家思想提出: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是调整的具体方法;佛家思想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来表达能量与物质的关系及人生宇宙的真相;儒家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告诉我们能量的获得方法与步骤,还包含了能量提升后即将呈现的生命结果。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对宇宙能量、万事万物及人生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与现代科学的表达惊人一致。

上古科学与现代科学,对于宇宙和生命能量的认识和研究区别在于;现代科学从物质出发了解宇宙和能量,现代科学侧重于对能量的微观研究,探索的是怎样通过物质和媒介使人体的能量发生变化和产生作用,相当于从山脚往山顶仰视;而上古科学则是从能量出发来观察物质,从宏观的层面上,通过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不断总结,跳过所有的物质和媒介,直接将人体的能量和宇宙能量进行链接交换,随时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即称为天人合一。相当于站在山顶俯瞰!

古人认为要想摆脱物质欲望、和环境能量的绝对依赖,就不应该通过物质和媒介,而是主动让自己的能量和宇宙进行互动连接和交换,这样才是更高级的进化,这个过程就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训练,所以中国古人一直致力于这个方向的探索研究与总结。不管哪家思想,到了最后都要通过能量的真实训练,才可以发挥最大作用。

如何将古今庞大繁琐的能量理论进行结合,让普通的读者在短时间内,能够理解生命能量在人体如何产生、储存、运行、使用的,就成了笔者最大的心愿,

古今科学是可以相互兼容相互借鉴的,去除门派学科的壁垒,屏蔽神秘玄学的色彩,形成科学简单实用的宇宙能量观,对生命和宇宙更深入的探索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