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开年扶贫剧《山海情》,是一部凝聚众人心血、演员精湛的演技、把人带入那荒凉的西北农村的良心剧。

它演得太真实了,仿佛走进了上世纪90年代的宁夏西海固,很多人看得满眼泪光说:“这简直就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它讲述了宁夏西海固移民攻坚历程,它和对口城市福建莆田镇,成就了东西扶贫协作的典范。

涌泉村,看名字,都以为是一个山清水秀、泉水涌盛的地方,然而这只是村民的美好愿望和对水的渴望。

实际上,除了光秃秃的山,就是干巴巴的地。

没有水,就意味着没有生命、没有希望……

一个年代的山海情怀(二十四年风和沙)(1)

一、思维突破:打破旧思维,树立新思想

世上最难的事,就是把自己脑子里的东西放进别人脑袋里去。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讲究的就是“落叶归根”,家就是根,祖宗就是根。

几千年的思想根深蒂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就算再穷、家徒四壁,起码也有个待的地方。

《百年孤独》里说:哪里埋葬亲人,哪里就是故乡。

虽然很多村民不识字,但都知道“生同穴死同寝”。

搬迁对于老辈子人来说,就是断了“根”,很多村民因为搬到新地方还是一无所有,都不乐意去。

因为起码在涌泉村有救济粮、救济款,甚至把几十只救济养殖的鸡全都吃光了。

可想而知搬迁工作是有多么的艰难,但这是马得福一工作就面临的事情。

每天就是挨家挨户的做思想工作,而在村民眼中就是“画大饼”,新地方是天天风沙的戈壁滩,得先打工赚钱才能盖房子。

一些“老顽固”更是油盐不进,而搬走的又跑回来7户,工作难上加难。

一个年代的山海情怀(二十四年风和沙)(2)

人的思维一旦固定,很难有长远的眼光,这不仅仅禁锢着一代人,还影响着下一代人。

白校长,一个人教着全村整个1-6年级的学生,只有50多个孩子。

他是眼睁睁地见到自己的学生一天天的减少,很多学生家穷,孩子不到16岁就被迫出去打工。

有些孩子说,家里欠着钱还不上,自己家长被人叫做“赖狗子”,到哪都抬不起头,只有赚钱还上,才能挺起胸做人。

搬到新区闽宁村,依旧是白手起家,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福建的养菇教授凌一农,亲自来指导村民种菇技术。

可村民们什么是蘑菇都没见过,更无法想象这个东西能不能卖钱,谁都不想种。

马得福的弟弟得宝领头做起,种的蘑菇供不应求。

这时村民看到别人赚钱了,一个个像捅了马蜂窝似的炸开了,都开始轰轰烈烈地投入种菇队伍。

几千年前,古人就知道打破固有的思维来创新。

古有商鞅变法,推翻的就是旧秦人的思想,开阡陌封疆,让人们都能凭自己的本事勤劳致富。

不要让狭隘孤立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也认清自己。要直面生活,打破自己对脆弱的依赖。

一个年代的山海情怀(二十四年风和沙)(3)

二、心的突破:对别人好,只能亏欠了你

没有谁喜欢吃亏,也没有谁喜欢亏待自己的家人,可为了大众的利益,只能舍弃家人,这种“心硬”一般人很难做到。

白校长为了学生,对自己女儿关心很少。

麦苗一直不肯原谅父亲,她觉得是因为白校长不关心妈妈,导致她永远的失去了最爱的人。

每一次面对麦苗的责备和发火,白校长都是低头默默不语,满脸的亏欠和不知所措的样子。

他也不想失去自己的爱人啊,不仅是孩子没了妈妈,他也永远的失去了妻子啊。

不敢多想,也没法多想,只能每天依旧蹬着破自行车继续家访,去给那些来不了课堂的孩子们补课。他自己只有一个信念,能让孩子多学一天是一天。

还有得福,也是一天天在亏欠的负担中度过的。

因为家里穷,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学,父母把上学的机会都给了得福,现在得福吃上了官粮。

而弟弟得宝,一直很怨恨哥哥,因为他自己小学都没毕业。

还得响应哥哥的号召来到戈壁滩,得福住的是单位的宿舍,还有床可住。

而得宝呢,住的地窝子,早上起来,沙子会把门埋掉一半。他说得福:你就拿我们当指标,给你个人官路铺路子呢!你当初为啥不敢娶水花姐,她现在多可怜!

一个年代的山海情怀(二十四年风和沙)(4)

得宝不理解的声音,噎得马得福无法开口,得宝的话像锥子一样一句句扎在他心上。

不就是因为穷么,所以自己娶不到水花,也辜负了水花。

得福看着水花跟着瘫痪的丈夫,一天也没过上好日子,还得像男人一样干着最出力气的活儿,筛沙子、和泥、盖房子、积肥、种蘑菇,还要住在地窝子里,心如刀割一样。

可水花是别人的媳妇了,自己又有什么权力去过问呢?谁让自己原来穷呢?

现在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过上好日子么,但四五年了,新村连电都没通上,很多人问:未来在哪?未来是多久?

马得福无言以对,只有他知道政府和党的伟大蓝图,这也是他一直坚持下去的信念。

但是得福对村民没有亏欠,他知道早晚有一天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这代人的付出,就没有下一代人的出头之日。

“人生”二字在每个人面前都是一座山,沉重的枷锁并不是眼前这座山。

是落后的思维压弯你的腰,你只看到低下头眼前的这块土地;让人抬不起头的并不是贫穷,而是贫穷带来的狭隘思想、发不出的光。

一个年代的山海情怀(二十四年风和沙)(5)

三、财富的突破:人可以不富,但心不能黑

闽宁村,顾名思义,就是福建和宁夏的合称。

村里的女娃可以安排到福建工厂,去流水线当女工,挣了钱,不仅可以给家里盖房,自己在工厂也能得到学习和锻炼。

麦苗不仅在工作上勇争第一,还因为工厂着火抢救物资,当上了先进青年。

秋红也是第一批进厂的女工。洗衣服的时候,看到有人开着自来水也不关,这个从贫瘠荒滩走出来的女人,看到被浪费的水实在心疼。

她忍不住过去关上了水龙头。不一会儿,一个女人跑到秋红宿舍,劈头盖脸上来就骂秋红是小偷,说偷了她的内衣。

可是这个淳朴的山里女人根本没有拿,她委屈地哭了。

后来又见到有人不关水龙头,她还是照样去关,她并没有因为上次的事而放任不管。

一颗好心,抵过万金。

这些村里去的女工,没有给家乡丢脸,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一个年代的山海情怀(二十四年风和沙)(6)

闽宁村变成了闽宁镇,马得福当上了镇长,可日子并没有轻松。

为了乡亲,他把最烂的工程给了自己弟弟得宝,结果得宝赔了30万,他又跟得福吵了起来。

后来新村另一工程得宝中标了,而这时,很多人说马得福偏向自家人,走后门让得宝干的,他还被停了职。

得宝这时候才知道,自己哥哥是有多么不容易,他立誓要做成标杆工程,要让那些胡说八道的家伙,永远都张不开嘴。

得福、得宝两兄弟,与过去和解了。

蘑菇市场已经饱和,卖不出去了,村里想各种办法帮村民们销售。

凌教授亲自跑城里超市,给大家联系订单,他告诉乡亲,并不是市场饱和了,是我们的消息太闭塞了。

为了给村民高价、给菇民信心、让种菇推广下去,凌教授自掏腰包垫钱为村民补差价。

因此一些低价蘑菇贩子收不到蘑菇,他们把凌教授给打了一顿。

凌教授用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保全了村民们种下去的“希望”。

通过种蘑菇,村民们也懂了,什么事情不能乌泱乌泱大帮哄,谷贱伤农。

后来大家又开始种枸杞,到底熏不熏硫磺(因为熏了硫磺可以红得好看,卖得好价钱),大家都在问大有叔。

而大有叔给的答案就是:枸杞可以不红,但咱这人心不能黑了。

是啊,有什么颜色会比人心的红色更加艳丽呢?

一个年代的山海情怀(二十四年风和沙)(7)

24年,从涌泉村到金滩村,再变成闽宁镇,村民知道了什么是庭院经济、科技扶贫。

也终于知道了,靠自己双手挣出来的天地是什么样子。

一个年代的山海情怀(二十四年风和沙)(8)

现在的闽宁镇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正是这些普通平凡的人们,在书写着不平凡的中国历史。

山川换颜,水土重生。

你就是自己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