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师曾仕强有言曰:世间万物的根源均可以用《易经》去解释,若用一句话高度概括《易经》之内容,唯有“一阴一阳之谓道”。可见,《易经》有吞吐万物之能,囊括宇宙之举,借用曹孟德之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晓自然之奥秘者,智也;利用其“天道”也,君也。

同时反观古之帝王,有所成者必通晓其理,倘若想皇权至上且长治久安,需怀着明白装糊涂,巧妙的平衡“皇室宗亲”、“外戚集团”、“官僚集团”甚至是“宦官集团”手中的权利,既不使其一方独大,亦不使其一方落魄。唯有如此,皇权才能保证至高无上且独揽手中,同时祖上基业才能历经千世万世而长存。故有一言以蔽之,“唯有平衡,才能永恒”!

明章之治的故事(从明章之治到)(1)

曹孟德诗篇《观沧海》

倘若帝王将相违背“平衡即永恒”之理,或有“皇室宗亲”碾压“文武官僚”,抑或“外戚集团”专权于朝野,抑或“宦官集团”践踏皇权法度。借此,我们用“平衡即永恒”的哲学思想,来探析东汉王朝195年间政权的“风雨飘摇”。

引言

更始三年,刘秀在河北鄗南千秋亭五成陌称帝,建立东汉王朝。刘秀深知西汉灭亡之内因,故而收揽地方与中央的权利于手中,使其皇权无人侵犯与分散;同时对开国老臣、宗室重臣及外戚权臣等均采取仅给头衔,赏赐等,并且明文规定其不得干涉朝政。汉光武帝刘秀的此种行为看似“不尽人意”,却直接在根源上避免了外戚、宗室、权臣可能存在的“明争暗斗”,避免了政权是否平衡的潜在危害。

明章之治的故事(从明章之治到)(2)

汉光武帝教授其子刘庄

明帝刘庄自幼熟读百家典籍,对父皇刘秀的治国方略及其理念均看在眼里,故汉光武帝驾崩后,刘庄严格按其原有制度有条不紊的施行,在“光武中兴”的基础上,更加勤政爱民,以儒教民,使百姓家中有田地之属,家家安居乐业,夜不闭户。同时在朝廷之上君臣和谐,上下一心,此皆为皇帝独揽皇权,人臣各附权利且互相制衡的结果。明帝的善用“制衡之术”的功绩,在史料中均有记载,如: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 》记载:是岁,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明章之治的故事(从明章之治到)(3)

光武中兴之繁华景象

“清之圣帝”康熙也深知其制衡之道理,但凡有丝毫政治平衡有颠簸的迹象,康熙均以最快的速度扼杀在萌芽内。曾记起影视剧《康熙王朝》中,千古一帝康熙曾痛心疾首对文武百官说到:“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乾清宫!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咱们这儿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

可见,康熙执政期间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腐败,更多的是权臣与皇亲子嗣们的相互勾结,这使其康熙内心痛恨却有“心有余力而力不足”如若不解除完全有可能导致政治平衡被打破,致使权臣和皇子们结党营私,甚至篡取皇权,此皆威逼到朝政不稳,江山易主等。

明章之治的故事(从明章之治到)(4)

康熙训斥百官

庆幸的是,康熙挽救了清朝政治平衡被打破的局面,不然将会出现东汉末年之“怪象”,即东汉泱泱大国,宦官肆意妄为,玩弄权术,无视皇权,视他人性命如同儿戏;皇室宗亲、外戚权臣、文武官僚等却无一人申讨其行为,彰显皇家权威。

故此,我们从“明章之治”到“党锢之争”入手,浅析东汉王朝是如何因打破“平衡即永恒”逐步走向灭亡。

外戚任职先河,归罪章帝刘炟

明章二帝继汉光武帝刘秀开创的“光武中兴”基础上,励精图治,再度开创了“明章之治”,其功绩不愧于先帝,然汉章帝刘炟本为明帝第五子,却能继承帝位,其功绩来源于养母明德皇后(即马皇后)。汉章帝“习读儒学,深知儒意”,为表达马皇后的养育之恩及扶持其继承帝位,并欲有提拔马皇后之兄弟之意,即违背先帝之制,任用外戚。

明章之治的故事(从明章之治到)(5)

汉章帝刘炟

然马皇后贤良淑德,母仪天下,执意不肯让其家族任用官至,可朝堂之上攀权者居多,讨悦龙颜者不少。在出现自然灾害后,有人臣上书此皆为章帝不知报恩,遭此上天警告。同时章帝对此也有愧疚之心,故借此天灾之害与马皇后再次商量,皇后不敢违背天意,只好同意章帝任用其兄弟。

据《后汉书·皇后纪》记载:建初元年,帝欲封爵诸舅,太后不听。明年夏,大旱,言事者以为不封外戚之故,有司因此上奏,宜依旧典。

明章之治的故事(从明章之治到)(6)

章帝养母明德皇后

故在公元79年,章帝册封其三位舅舅马廖、马防和马光为列侯,然三人均推辞不受,声称愿意只担任关内侯,且只领爵号不领封地。同时,马皇后其兄马廖等一干人因不敢公然违背章帝旨意,暂时接受了封爵,后又辞官回家。

章帝是真心实意让其舅舅们当权,来表达自己的养育及帝位之恩,同时上承天意,下表民心,然马氏一族贤德高于一切,铭记先帝之制,遂无一人担任高官。令人悲痛的是,本为贤德之行为,却遗留一祸患,导致东汉之根基摇摇欲坠。

明章之治的故事(从明章之治到)(7)

外戚马氏代表马廖

有《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自明帝以后,迄乎延平,委用渐大,而其员稍增,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黄门二十人,改以金珰右貂,兼领卿署之职。

该史料客观记录任用外戚,致使东汉王朝外戚当权的罪责为汉章帝刘炟。如若章帝不开启任用外戚的先河,后继幼帝将不会遭到外戚强权的干政,整个东汉王朝不会被窦氏外戚窦宪、邓氏外戚邓骘、梁氏外戚粱冀、阎氏外戚阎显等外戚代表所蹂躏,忠良之士、贤德之才不会被陷害,百姓亦不会被鱼肉。

明章之治的故事(从明章之治到)(8)

外戚专权

粱冀飞扬跋扈,桓帝力挽狂澜

汉章帝刘炟开创任用外戚的先河下,幼帝刘肇继位,窦太后临朝听证,任用亲族,从而导致东汉政权落入外戚之手。在东汉帝王的迭代中要不外戚专权,致使政权平衡严重倾斜至外戚家族,要不皇帝连同宦官势力将外戚集团给予铲除。

继而政权被宦官占据,皇权依旧处于旁落的状态。在汉恒帝期间,粱氏外戚长达二十余年,时间之久,危害之深,同时也是东汉外戚专权达到顶峰的时刻。借此我们从粱氏外戚代表粱冀展开,诠释政权不平衡状态下的危害。

明章之治的故事(从明章之治到)(9)

粱氏外戚粱冀

大将军粱冀凭借其姐妹二人均为为汉顺帝之皇后,继其父粱商死后,在郊外新建庭院,大肆召集奸邪小人,专门用来对抗朝廷政敌,或将其陷害致死,或直接将其暗杀在路上、家中等等,如忠良之臣李固,富豪之人士孙奋等。

同时粱冀公然背反法律条文,大肆修建形如皇家园林等宫苑,在民间指使下人强抢貌美女子关在庭院内专门来服侍自己或家人。在朝堂之上,粱冀趾高气扬,指手画脚,视皇帝为无物,视皇权为己私,然文武百官无不忍气吞声。但因汉质帝一句“此为跋扈将军”,粱冀痛下杀手用毒酒将其杀死。

明章之治的故事(从明章之治到)(10)

粱冀朝堂指手画脚

有《后汉书·孝顺孝冲孝质帝纪 》记载:闰月甲申,大将军梁冀潜行鸩弑,帝崩于玉堂前殿,年九岁。

可见,粱冀专权到了何种程度,试想如果皇权被加强,政权被制衡,外戚集团何敢如此嚣张,外戚之臣何敢飞扬跋扈,幼帝也不会无端的惨死。政权平衡不仅是皇帝的制衡之术,同时也是百官、宗亲等避免遭到伤害的护身法宝。

明章之治的故事(从明章之治到)(11)

粱冀毒杀质帝

延熹元年,粱冀派人行刺舅母宣,然刺客却妄想通过中常侍袁赦的屋顶进入宣家,可事情败露。宣诚惶诚恐,赶紧将此事告诉恒帝,故恒帝命中常侍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等五个人制定计划,试图将粱冀铲除。

万幸的是此时计划严密且周祥,没有被粱冀安排在宫内的“线人”发现。最后,粱氏外戚被恒帝一次性铲除,可不幸的是外戚专权虽然被铲除,看似皇权得到了回归,政权也得以平衡,然宦官集团却到来了,东汉的百姓再一次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

明章之治的故事(从明章之治到)(12)

宦官代表人物徐璜

宦官践踏皇权,诱发党锢之争

恒帝借助宦官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等五人的力量,铲除了头上的外戚集团,本想着可以行使皇权。然恒帝不知“平衡即永恒”之理,为感激宦官之功绩同日内封其五人为诸侯,即为“五侯”,同时其帮忙者封为“乡侯”

据《后汉书·宦者列传》是时,让、忠及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二人,皆为中常侍,封侯贵宠,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贱,为人蠹害。

明章之治的故事(从明章之治到)(13)

恒灵二帝及宦官

清议党人(如李膺等士大夫)无法容忍宦官在朝堂上肆意妄为,无法无天,践踏皇权,与太学生们一起抨击宦官专权。同时李膺秉公执法处死了张成之子,然宦官指使张成上书,以李膺与太学生结党营私,妖言惑众等为借口来诬陷李膺,借此打击清议党人。

恒帝对此不查直接将李膺等人打入打牢,太尉陈蕃,国舅窦武纷纷上书审时度势,针砭利弊下,恒帝只好将李膺放出。该事件也被史学家们称为第一次党锢爆发的导火线,可见,政治平衡一旦为打破,就算有忠义之士挺身而出也不能改变其处境,甚至有生命之危,下列史料为窦武上书恒帝部分内容。

明章之治的故事(从明章之治到)(14)

清议党人李膺

据《资治通鉴》记载:而陛下委任近习,专树饕餮,外典州郡,内干心膂,宜以次贬黜,案罪纠罚;信任忠良,平决臧否,使邪正毁誉,各得其所,宝爱天官,唯善是授,如此,咎征可消,天应可待。

窦武乃恒帝之岳父也,其言与诸葛亮《出师表》如出一辙,告知恒帝应当亲近贤德之人,远离奸邪小人,同时保持朝廷政权的平衡,只有平衡手中的皇权才能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中。然窦武一番谏言,亦不能阻挡东汉被灭亡的悲剧。

明章之治的故事(从明章之治到)(15)

《出师表》

宦官肆意妄为,灵帝听之任之

《出师表》中有一言“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诸葛亮才文采军事出生,如同恒、灵二帝时期的士大夫等人,然灵帝对宦官保持听之任之的态度,任其宦官子弟借助其势搜刮百姓,甚至残害老少妇孺;同时当朝的宦官们残害敌意者,使其上下一体,政治平衡彻底被打破。

最痛失人心之事莫过于两次党锢之争,导致现有的太学生和士大夫等被铲除殆尽,同时波及的“五属”更是数不胜数。对于文人来说,对其禁锢如同宦官遭到阉割之辱,可想而知有志之士忘而却步,东汉政权再无“新生力量”将其挽救或是延伸。

明章之治的故事(从明章之治到)(16)

汉灵帝影视照

在朝的百官如有对朝廷抱有一丝希望者,只好冒死上书于灵帝。然灵帝身居后宫不出,留恋与美女、玩物之中,已有“乐不思蜀”之意。纵使灵帝看到上书之言,深知客观实际,然总会有一言搪塞而去。

据《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本侯家,宿贫,每叹桓帝不能作家居,故聚为私臧,复寄小黄门常侍钱各数千万。常云:“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

明章之治的故事(从明章之治到)(17)

黄巾起义

可以想象进言者在听到“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后,内心的失望之至。这样的东汉朝廷还能有救吗?俗语说“救人自救”,国家亦复如此。灵帝此等行为真是上愧天意,下负宗庙,东汉不灭亡,“怪”矣。

史家说评价

秦朝先有百官之首李斯腰斩而死,后有宦官赵高“指鹿为马”,致使政权平衡被打破,大秦帝国历经二世而亡;隋朝先有宗室之臣杨林战死,后有宇文化及等权臣当道,致使政权平衡被打破,大隋历经二世而亡此皆为当朝帝王者不懂“平衡即永恒”之理,不善用“制衡之术”也。

明章之治的故事(从明章之治到)(18)

东汉最后一帝汉献帝

从“制衡”的角度,明显的看出章帝违背汉光武帝之制,开通外戚之先河,在帝王幼小下皇权旁落于外戚,外戚权威兼身不加收敛,在外欺压百姓,在内排除异己,致使皇权不能控制政权之平衡。

继外戚强权后,帝王借助宦官之手铲除外戚之权,故使政权不平衡由外戚转化为宦臣,两次党锢后百姓苦不堪言,引发黄巾大起义。在此引用影视剧《康熙王朝》之言:大清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

可见,但凡帝王者“权衡之术”乃必修课程,如若不学政权不稳,皇权旁落,朝代危机;如精于学习可保其国泰民安,万邦朝贺。如有对其感兴趣者,皆可交流其要义,一同窥视历史,传承华夏精髓!

参考文献:《后汉书》、《资治通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