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身边的青年榜样有谁(寻找身边的榜样让我们听听)(1)

近日,“寻找身边的榜样——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届十佳大学生评选大会暨颁奖典礼”在英东学术会堂举行。学校部分院系党委负责同志、相关职能部处负责同志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审委员会,来自各学部、院系的300余名同学现场观摩了评选大会。

寻访身边的青年榜样有谁(寻找身边的榜样让我们听听)(2)

经过评审委员会投票,10位同学获得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九届“十佳大学生”荣誉称号,他们是:

天文系 纪璇

政府管理学院 刘晓航

教育学部 胡婉青

新闻传播学院 钟龙辉

地理科学学部 程雪雁

艺术与传媒学院 吉韵光

体育与运动学院 柴佳琪

哲学学院 吴双同

物理学系 刘肖一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张子浩

寻访身边的青年榜样有谁(寻找身边的榜样让我们听听)(3)

十佳大学生评选秉承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的理念,旨在激发广大学生的进取精神,以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自2000年首届十佳大学生评选启动以来,已有200名同学获此殊荣。他们身上体现着北师大学子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学刻苦的为学态度、开拓创新的求知精神,也展现了北师大学子崇德乐育、博学向上的独特气质和真诚坦荡、锐意图强的胸怀抱负,获得了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让我们一睹2019“十佳大学生”的风采,听他们讲述大学四年的成长故事:

天文系 纪璇

寻访身边的青年榜样有谁(寻找身边的榜样让我们听听)(4)

“我始终梦想站在人类知识的边缘来开疆扩土。”

我热爱天文,更想把它的魅力传播给更多的人。大家都知道天文系的楼上,有一个圆圆的望远镜圆顶。抱着天文应当向更多人普及的想法,作为天文系学生会主席的我促成了她第一次向公众的开放,还举办了球幕电影放映、天文摄影明信片义卖等系列活动。此外,我的科普视频《自然》获全国竞赛一等奖。我撰写科普文章12篇,其中三篇阅读量过千。

热衷科普、脚踏实地似乎是天文人的共性。世界范围内的天文人还投入很多关注到社会议题上。我本人在艾滋病防治知识推广、消除歧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接受人道主义培训、与知名抗艾人士张锦雄接洽在师大的讲座等,还包括去巴厘岛志愿教授贫困孩子计算机。我还想做得更多。

天文人的研究,在很多人看来显得有些不接地气;然而实际上,我们都有脚踏实地的共同属性。这是为什么?大概正如我彩页所展示,总是在如此壮阔的时空尺度下思考问题,我们认识到,那些天体浑然不觉我们身上的形形色色,只是壮丽地存在着。而我们的生命,不是像恒星、岩石那样的物质,而是像星风吹出、惊涛拍岸,这样一个过程。有开始,有结束,属于我们的时间,无论是长是短,与无垠的永恒相比只有一瞬。而这一瞬,是动态的,应该留下些什么。这大概是我生命里最大的突破,我不再为琐事担忧,真的能自由地去做好的、美的事情。比如科学,比如让更多人感受到科学之美,而且是平等地、自由地。

政府管理学院 刘晓航

寻访身边的青年榜样有谁(寻找身边的榜样让我们听听)(5)

用知识理解世界

用实践探求真知

用思维创造价值

“保持谦恭,追求卓越,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科研人。”

成长总是与对手相伴,而我的大学四年,正是在与最大的对手不断较量的过程中,突破极限,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的进阶,这个对手就是我自己。

左肩挑学工,右肩担课业,超越自我,是顶住压力,坚持选择。大二学年,为了提高自己的商科素养,夯实交叉学科基础,我在本专业课程外,又跨选了经管院4门专业课。30余学分之外,6项学生工作又填满了我所有的空闲时间。凌晨无人的京师广场,备忘录里满满一页的待办事项,我似乎已到极限,要放弃吗?退缩的诱惑是甜美的,但我深知走向成功没有捷径。我重燃斗志,在学业上求深,在工作上求精,不仅获得了国奖、宝钢优秀学生奖,工作能力也得到了认可,获评优秀学生干部,打赢了平衡学业与学工的漂亮一仗。

中途转科研,重新定位人生目标,超越自我,是勇敢迈向未知之境。大三前我一直认为自己会沿着从学工、实习到专硕的路走下去。但在与导师促膝长谈后,我发现科研才是我的心之所向。为了快速入门,我在一年内同时开展了三项课题研究,但困难也随之而来,数据结果混乱找不到头绪,收到老师意见却不知如何修改。我不免怀疑自己是否转行得过于轻率,要放弃吗?舒适圈内有触手可及的未来,但不入未知之境,又如何能开启人生更精彩的另一种可能。我沉下心来,不厌其烦地检验一个个猜想,拟定一个个模型,尝试一个个参数,最终完成了4篇论文,发表SCI期刊,并在国际会议上讲述我的科研故事。

弃商从工,再度出发,超越自我,是能破能立、忠于内心的担当。在刚刚过去的保研季,我在北大光华金融和清华工业工程之间选择了后者。施一公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中国最精英的学生都去学了金融,然而还有许多领域亟需创新人才。相比于金融行业,我意识到我的专业在智能制造领域能贡献更多力量。于是,我放弃了已有成果,毅然转向工业工程,从零开始,心怀科研报国的理想,大步向前方。

回首来路,迷茫过、犹豫过、怀疑过,但却从未败给过自己。面对学习和工作的重压,半路出家做科研的困境,放弃熟悉领域的选择,是放弃安逸,选择挑战;放弃舒适,选择未知让我这样滚烫而精彩地活着!

教育学部 胡婉青

寻访身边的青年榜样有谁(寻找身边的榜样让我们听听)(6)

“求真济世,知行合一”

用教育的力量,照亮更多的人

照亮更多人,就如同我被照亮那样

学科知识让我能够自我审视,老师们对教育的热诚让我热血澎湃。在这种浸润之下,曾经畏惧考试的我,三年来专业成绩第一。曾不擅长数学的我,获美赛一等奖。曾被哮喘困扰的我,坚持锻炼后获得校运会女子跳远第三名。都说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能够在这里被师大唤醒,我何其有幸。

我深信这份教育的力量,所以这几年里,我也想用这份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我做了这样两件事。

一件是开发一个适合低龄孩子的编程学习工具。在中国儿童中心授课,参与编程软件mixly的开发等经历让我充分了解现在的编程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目前的编程教育并没有照顾到低龄的孩子。我和队友希望开发一个工具,让他们可以用更加利于协作、保护视力的方式进行编程学习。我们的项目被评为国家级,所撰写的论文也发表在国际会议上。项目结束过后,我没有停止思考。之前设计的工具硬件成本太高,贫穷的家庭很难负担。苦苦求索了近一年之久,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作为负责人发起了CodeWay项目,校赛金奖等奖项,专家、企业的支持都是对我们的认可。我不懈努力,是希望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拿到那把开启未来的钥匙。

另一件是通过折纸传递跨学科的知识。一开始,折纸只是一个爱好,随后我参与了中科馆委托的“现代折纸科学巡回展览设计”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深深意识到以折纸为载体进行科普不但创新还很有意义。几年里,我参与三支支教队,前往全国三地进行创意折纸课的教学。我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薄弱的,所以我参与教材《创意STEM折纸之旅》的编写、和小伙伴创建了STEAM折纸学社,带领社团面向大学生、老人、特殊儿童开展了多次公益培训。一开始我只当折纸是传播知识的工具,但是看到老人们开心的笑脸,孩子们专注的神情,我发现折纸也治愈了大家的孤单,释放了生活的压力。

这两件事贯穿了我整个大学生涯,它们背后是我的初心,“照亮更多人,就如同我被照亮那样”,它们背后是我的感激,因为我知道报答母校最好的办法,是心怀天下,脚踏实地,让木铎金声在这天地回荡!

新闻传播学院 钟龙辉

寻访身边的青年榜样有谁(寻找身边的榜样让我们听听)(7)

“当得起每一个失而复得,凭着我够执着。”

大学三年转瞬即逝,有三句话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前行。

一是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作为教师,不但要在学术知识领域当别人的老师,行动和品格方面也应该成为世人的典范和榜样。”每当我为来自不同初高中的学子介绍师大校训、分享师大生活时,我都感到格外的自豪。师大是我的高考第一志愿,虽然我不是师范专业,但我却深深热爱着教育。连续两年前往白鸽利民项目开展支教,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连续两个暑假带队前往不同省份进行实践,获得当地师生的好评;考取高中语文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参加未教赛并获奖,前往教育机构实习……我用行动证明我的热爱。

二是院训,传薪播火,光明在望。

作为新传人,我致力于推广媒介素养教育,担任过十余场新传专业分享的主讲人,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用生动的语言传播给更多感兴趣的受众。三年来,我勤奋学习,获得人大、上交和南大的优秀营员,并保研至北大,为了把我的学习备考经验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同学,我创办了新传考研保研服务类公众号娘娘腔,目前已服务超过一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传考生。200多期理论打卡,30余篇答题经验帖,还有精心策划的公益批改,我希望能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人。每当看到粉丝发来的鼓励和感谢,都让我更坚信: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发光发热的火种。

三是社训,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

作为师英爱心社社长,我带领着家人们一起做温暖的事。倡议和发起唐爱马拉松活动,吸引全国20余所高校社团共同参与举办,号召师大近200名师生通过环保公益长跑的形式加入爱心捐助;在20余所高校社团互相交流的年会上进行优秀项目汇报;打造特色家文化,推动志愿服务次数稳步增长,指导3支实践队全部获奖……我深深热爱着我的社团,获得自强之星、十佳志愿者、十佳社团和十佳社长第一名等称号。

阳光、快乐、孩子气,自信、自强、正能量,当得起每个失而复得,凭着我够执着。

地理科学学部 程雪雁

寻访身边的青年榜样有谁(寻找身边的榜样让我们听听)(8)

“高山上立,深海底行”

白眉初先生说:爱国,学地理之首;建国,学地理之本。我将带着这样的首和本,做普通人。

我是一个普通人。如果有人问我,你得过最有意义的奖是什么,我可能会说——是2008年感动中国特别奖。那一年的感动中国特别奖,颁给了每一位中国人,他们都是普通人。我的专业,地理学,是一个普通的学科,从我们呼吸的空气质量空间差异,到每天出行看的地图导航,都是地理。地理,也是最普通的爱国教育,小朋友也可以指着中国地图说,北京是这只雄鸡的心脏,宝岛台湾是它的一只脚。

但是,地理,又是不普通的。

第一次察觉到它不普通,是大一在地缘政治课上,一张竖版中国地图出现,南海九段线赫然眼前,这样看中国,它不是一只雄鸡,而是一把火炬!曾任师大历史地理部主任的白眉初先生,在他画的全国地图上最先画出“九段线”雏形,他愿意钻这个“牛角尖”,做一个地理学者该做的普通的事,而这条“普通”的线,成为证明我国对南海领土主权的重要证据之一。

渐渐地,地理学好像让我也变得不普通了一点,我开始思考普通人关注之外的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应该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京津冀大气治理有效果吗?师大的校园里,哪个教学楼的垃圾最多,我们该怎么进行垃圾分类?甚至,师大到底为什么有这么多乌鸦?

我试着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代表师大参加京区高校地理辩论会获得亚军;从空气质量月报里扒数据,分析近年来京津冀的空气质量变化,一作发表中文核心论文;从数字化描线开始,分析我脚下这片土壤的有效态元素分布,获得截止当时师大在超图杯地理信息大赛的最好成绩;连续一周每晚闭楼时间去教学楼统计垃圾种类与数量,结合在美国交流时记录的垃圾分类方式,为师大垃圾分类建言献策,在十九大专项调研中获得优秀…普通,是在自己的专业上坚守,发出微缈但有力量的光——因为,中国,正由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组成,他们,造就了世界上最令人惊叹的不普通的腾飞奇迹。Normal,是普通,但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让我从普通的人成为不普通的地理人,让我从普通的人成为努力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大人。白眉初先生说:爱国,学地理之首;建国,学地理之本。我将带着这样的首和本,做普通人。

艺术与传媒学院 吉韵光

寻访身边的青年榜样有谁(寻找身边的榜样让我们听听)(9)

讲中国好故事

做新时代媒体人

如果要谈起我的大学生活,不得不介绍的就是我手中的这台相机。它叫“拾光”,捡拾回忆,记录吉韵光经历的每一寸时光。三年来我用“拾光”拍下了一万四千三百多张的照片,这些既是我成长的记录,也是我在每一个现场的见证。它就像我的一部分,看我所看,听我所听。

“拾光”记录的第一张照片,就是三年前我与师大东门的合影。怀揣着一份期待,进入大学之后在保证专业学习的同时,我选择加入了不同的学生组织,丰富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在“明月杯”现场,我用它拍下了师大学子为院系拼搏流下的汗水;在校歌赛后台,我用它拍下了工作人员彻夜准备的身影;在毕业生晚会观众席,我用它拍下了师大毕业生相拥而泣的画面。这些经历,不禁令我动容,还让我对师大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作为一个艺传学子,我强烈的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能够听到,能够和我感同身受。

于是,我开始用文字与图片,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和媒体分享我的见闻和我的理解。

除了传播记录师大校园里的风采,我还与同学一起参与暑期实践,用师大人的视角体验祖国风貌。在遵义市习水县,奔涌的赤水河畔,实践队员用画笔绘制出一幅幅回忆先烈的作品;在赣州革命烈士纪念馆,记录着上万革命烈士的大理石墙上,我找到了毕业于北师大的马克思主义先行者邝才诚的名字;在门头沟区椴木沟村,我看到了京郊贫困村烧着柴火的生活环境,体味到了扶贫攻坚的不易。实践途中,我拍下照片,制作成推送,让更多人了解过去的峥嵘岁月,知晓师大学子亲身实践的青年责任与担当。当我在实践结束,将拍摄剪辑的椴木沟村旅游宣传片发给村支书的时候,我一直忘不了他对我竖起的大拇指。一次国家级优秀,一次市级优秀和一次校级优秀的实践结果,是我们努力的见证。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而我也一直将普通人的故事当作我的记录对象。从师大校园到现在的媒体活动发布会现场,作为《光明日报》的实习编辑,我用我的思考撰写评论,于《光明日报》刊文9篇,客户端发稿60余篇。

“帧纪流年,文铸英华”是我对自己的定义,而“讲好中国故事,做新时代媒体人”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以专业综合第一名身份推免至北师大继续学习的我,在未来将和“拾光”一起为师大记录,为中国记录,为时代记录。

体育与运动学院 柴佳琪

寻访身边的青年榜样有谁(寻找身边的榜样让我们听听)(10)

做合格的体育人

行无悔的教育路

作为一名健美操高水平运动队队员,在大一时,我就给自己定下奋斗目标:我要拿下健美操所有单项奖,为校争光。因此,在训练场上,我从不吝啬自己的汗水,坚持每天3小时的训练,无论寒冬酷暑,始终坚持如一,累计训练时长2000多个时。三年来,我9次驰骋全国赛场,为师大而战。2017年7月,我从“国家一级运动员”晋升为“国家级运动健将”,同年11月摘得健美操全国冠军。一路走来披巾斩棘,我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诠释了“追求卓越,顽强拼搏”的竞技体育精神。体育赛场上的自信也成为了我在专业学习上的强化剂。为了弥补因训练而耽误的学习时间,我不断调整方法、提高效率,学习成绩一路进步到第一,拿下了国奖和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在竞赛和学业上勇攀高峰的同时,我时常在想作为师大体育人,能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点什么。当体育的号角在校园响起,我作为学联主席,积极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组织开展了30余场阳光体育系列活动,累计参与4000余人次,营造了良好的校园运动氛围。当体育的脚步走向社会,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我积极践行“四有好老师”精神。2000余个小时,走过10余个省市,只为给偏远地区的孩子上一节生动有趣的体育课,用师大学子的星火去点燃孩子们的体育梦,中国梦。

今年暑假,我收到支教过的青铜峡一中的班级来信,上边写道“每每看到您获得的荣誉,都让我们为之振奋,您就是我们心中最好的榜样”。是啊,有这么多人在背后默默支持着我,以我为榜样,我还有什么理由紧张。于是我作为方阵队长拿出自己最完美的状态向祖国母亲展示了高难度的健美操动作,圆满完成任务。

在活动结束的那一刻,我回想起书记的那句话:“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体育强国梦已然成为体育人的奋斗目标,而我作为北师大体育人,将继续发扬“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为母校的双一流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为祖国建设体育强国而不懈努力!

哲学学院 吴双同

寻访身边的青年榜样有谁(寻找身边的榜样让我们听听)(11)

做新时代有情怀、有温度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

我的宣传海报中有这样一句话——“做新时代有情怀、有温度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限定词很多,但关键词只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这既是我大学四年的关键词,也是我未来人生的关键词,因为我的保研专业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或许有的同学一听到马克思主义,想到的便是政治考试。但事实上,马克思很萌,马克思主义很暖。

大学的时光,让我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温度。这种温度体现在对底层民众的深切感知和对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永恒追求中。马克思告诉我,“只有禽兽才会漠视人类的苦难,而只关心自己。”在他的指引下,我开始了行程近七千公里的田野调研和超三百小时的志愿实践。当我陪伴老人度过温暖的一天,当我引导患者顺利走入诊室,我对老龄化社会和就医难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018年,我主持的国创项目选择了一个城乡双重边缘群体,研究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身份建构问题。或许我难以对这些棘手的难题做出根本性改变,但我愿意为他们传递一份温度。

大学的时光,让我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情怀。这种情怀体现在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和对理想社会的无限憧憬中。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与柏林洪堡大学主楼正墙上刻着同一句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对我来说,11月26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一百年前的那一天,青年共产国际成立了;两年前的那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年级首批党员。在北京市教工委“十九大精神进课堂”基础课集体备课会中,我作为北师大唯一学生代表,向全北京市的思政课教师发出了师大学子的声音。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光明日报的采访中,我作为95后大学生的代表,表达了对思政课未来发展的期待。

大学的时光,让我更加坚定地要成为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马克思告诉我:“时间是人的生命尺度,也是人的发展空间。” 我三年综合成绩稳居专业前3,多次获得京师奖学金和学术奖学金,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组织、参与创新科研课题6项,获评“北京市三好学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愿做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带着新时代赋予的底气与自信,展现马克思主义的情怀与温度。

物理学系 刘肖一

寻访身边的青年榜样有谁(寻找身边的榜样让我们听听)(12)

动手动脑

格物致理

“我这个姑娘呀,一直深爱着物理。”

我大一时便加入了国家级本科生科研项目,后来又加入张宏宝老师课题组。一路摸爬滚打,不会的,学!不懂的,问!我记得碰到一个关于黑洞表面引力大小的证明问题,冥思苦想数日以后,我和导师决定请教目前广义相对论界最有话语权的人之一——芝加哥大学的Wald教授。两天之后他表示只能给我们定性的解释,无法给出定量的说明。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太多经验的研究者,这一回复反而激起了我的斗志,连续通宵两晚,终于给出了证明。这样的困难不知道遇到了多少次,但我从未放弃,终于,今年十月份在高能物理方向SCI一区top期刊JHEP和PRD上分别发表关于强弱宇宙监督假设的文章。

我这个姑娘呀,一直深爱着物理。这份热爱不仅在于学习与科研,更在于温暖和帮助更多的人。我曾去树仁小学支教,用物理知识向孩子们解释生活中有趣的现象;也曾参加北师大三附中朋辈项目,为物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答疑解惑。我依然记得自己在学业指导室为师弟师妹分享考试经验的声音,记得在物理视界作为一名普通干事忙碌工作的身影,正是这份热爱让我意识到肩上的责任,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致大尽微当努力,位卑未敢忘忧国。我深知基础物理研究绝不能局限于某一封闭的环境,所以我决心出国深造,锤炼过硬本领,勇担时代使命,待学成之日,回到祖国,尽自己绵薄之力促进祖国基础科学的发展。

我曾仰望星空,看到了西北戈壁滩的风沙,看到了寰宇天宫号的建设,看到了近代中国物理人一代代的耕耘;今后我将继续脚踏实地,站在巨人肩膀,捕获更远的星光。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张子浩

寻访身边的青年榜样有谁(寻找身边的榜样让我们听听)(13)

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懂中国

当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新街口外大街的19号,我想用自己的声音和行动去make a difference。

我曾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来回颠簸四小时,每周去大兴区的打工子弟校支教,一教就是一年。我曾半蹲在母亲居敬老院里陪伴孤独的老人,一蹲就是三年。在白鸽青年志愿者协会当主任,在暑期支教团当团长,我带领着百余名师大同学,服务各类社会群体超过千人。还记得我在六盘水乡村学校教授一带一路主题课程的时候,有孩子对我说“老师,谢谢你让我看到了大山外的宽广世界,要不是你,我混个初中毕业证书就走人了”;还记得敬老院有奶奶对我说“这最后几年,你们北师大的孩子是我见的最多的人,谢谢你们”。每当这时候,我会觉得我的付出可以让这片土地上有人的生活变好一点点。另一方面,这些经历也让我更加了解我的国家,这样我才能更好地去让别人读懂她。从师大走向中国大地,公益实践让我更加了解“中国”一词的含义。

同时,我也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走向整个国际舞台,修读英语和传播学双学位,努力做着中国和世界之间的沟通桥梁,用中国声音诠释“世界”二字。译制长达150分钟的CGTN中非合作专题片、珠峰纪录片,我讲述着中国成果和中国精神;经学校选拔担任“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新闻中心志愿者,协助顶尖媒体报道,我在国际传播中促进文化互通,构建大国形象。还记得我在翻译中国对非援助纪录片时的一段素材,摄像机对准了几个非洲小孩,他们有些瘦弱,身边环境恶劣,也可能没有见过眼前这个金属制品,只知道这是一个可以表达自己的机会,他们用生涩的中文争先恐后说着“woaizhongguo,xiexieni”。那一刻我的心中满是感动,原来我的国家正在做着这么有意义的事情,我也很庆幸我能够有机会去见证、去向世界讲述,去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参与。

大学四年,有人通过学业认识我,有人通过我带领的公益组织认识我,有人通过我跳街舞的舞台认识我。而此刻站在这里,我最想把我的理想和坚持传达给大家。当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新街口外大街的19号,我想用自己的声音和行动去make a difference。

热爱自己所热爱的,坚守自己所坚守的,不负时光,不负自己。

在属于我们自己的青春年华里,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执着追求,敢于筑梦!

寻访身边的青年榜样有谁(寻找身边的榜样让我们听听)(14)

-bnuweixin-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

文案、排版:韩明均

责任编辑:黄钊艺

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

寻访身边的青年榜样有谁(寻找身边的榜样让我们听听)(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