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申明原创,享有原创版权】

余华学习经历(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不是高考)(1)

十八岁,是一个即将“出门远行”的年龄

有人说人生最重要的考试是“高考”,因为它决定着今后人生的走向,甚至改变着人生的命运,然而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今天,我认为这种说法确实有些夸大。

如果不是“高考”,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呢?

的确有这样一场考试,从古至今,从未缺席,每个人都必须经历,它就是“成人之考”

并非每个人都能参加“高考”,但是每个人都必须从青少年走向“成年”。在这场走向“成年”的考试中,有的人成功了,他的“荣耀之光”“福禄之光”甚至能够照耀几辈人;而有的人失败了,他们要么自短己命,要么残害他人。

“成年”这一场考试实在是太重要了,“十八岁”是一个转折点,它绝不仅仅是一场“仪式”,更不仅仅是一个“年龄”,它是关乎个人命运和家庭福祉的一场修行,一次涅槃。

32年之前,作家余华发表了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这篇小说改变了余华的命运,从牙医投身作家的余华因此而“名声大作”。在这篇小说中,余华描写了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小青年走进社会,初次参加“成人之考”的场景。

著名作家王蒙如此盛赞这篇小说:

《十八岁出门远行》写出了“青年人走向生活的单纯、困惑、挫折、尴尬和随遇而安”

王蒙的话点出来“十八岁”青年的生活困境和性格特征。十八岁,它往往用一种“无形”的考试方式,考验着每一个人的成长!

余华学习经历(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不是高考)(2)

余华在小说中写出了青年走向“成人”的困境

十八岁,考验你的独立生活能力

小说的主人公“我”,生活在经常“高高兴兴地玩了半天”的青少年阶段,然而,这一天,他满“十八岁”了,“十八岁”就意味着成年,于是,他的父亲帮他收拾好背包,然后将他赶出家门,让他自己去“闯荡世界”。

“独立生活”,是“十八岁”的重要标志。

01.没有方向的“远行”注定会失败而归。

“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

面对“父亲”的驱赶,“我”倒是非常乐意去“闯荡世界”,而并未显得沮丧和伤心。因为在“我”看来,外面的世界“精彩纷呈”,“我”早已抵不住诱惑而迫不及待。

这正是所有青少年的特征,他们在学校里、家庭里待的时间稍微有点长,总是希望离开学校,摆脱家庭,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一种“自由”,这是被学校和家庭压抑已久的强烈渴望。

然而,“出门”倒是挺容易的,“走向何方”却是个问题。小说中的“我”出门以后一直沿着马路前往走,他不知道这条路通向何方,他只管“往前走”。甚至,当那辆汽车载着他往回走时,他也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最终,“我”的这次出门以“失败”告终。“我”不但没有找到一个可靠的去处,还被村民们打得“遍体鳞伤”。可以说,由于“我”完全没有“方向感”,不知道该去哪儿,更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地”,只知道“出门”,最后导致这样的“远行”归于失败,落得伤痕累累。

余华学习经历(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不是高考)(3)

没有方向的“远行”注定会失败而归

02.过于单纯往往让人遍体鳞伤。

“这时我看到那个司机也跳到拖拉机上去了,他在车斗里坐下来后还朝我哈哈大笑。”(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

“单纯”不是错,但过于“单纯”往往就会让人在现实生活中伤痕累累。“我”因为递给司机一根烟,因为乘坐了司机的汽车,坐进了汽车的驾驶台,便天真的以为“我和他已经成为朋友了”。

正是由于这种“一厢情愿”的真诚,在稍后村民前来“抢苹果”时,“我”才怒不可遏地大喊“强盗”,才为司机呐喊,希望帮助司机阻止村民们抢劫他的苹果。而“阻止”的结果就是,村民们将“我”痛快地揍了一顿,“我”在“热心肠”的驱使下获得了一次鼻青脸肿、遍体鳞伤的体验。

这个结果确实太令人感到意外。司机对村民们抢他的苹果竟不为所动,甚至连一声怒吼都没有,反而是“我”这个“局外人”从中阻拦。“受害人”无动于衷,而“旁观者”则一腔愤怒。

残酷的事实再次证明,“热心肠”并非都有“好回报”。在读书时代学到的“正直”和“真诚”之举过于单纯,那个司机在狡黠的眼神中“哈哈大笑”,他竟然最后也逃走了,逃走时还顺便抢走了我的背包。

我们必须坦诚:在“狡黠的社会”面前,“正直”和“真诚”不堪一击。

余华学习经历(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不是高考)(4)

过于“单纯”往往会让人在现实生活中伤痕累累

十八岁,必须保有直面“未来”和“生活”的勇气

无论社会多么“狡黠”,无论“正直”和“真诚”多么不堪一击,你都得去迎接和面对,这是“成人之考”的第一份答卷。

生活无论多么困难,多么坎坷,你都必须得有面对的勇气。一个真正的成年人,男子汉,绝不会被生活的困难而吓倒或后退。

01.要有“走过去看”的精神信念。

“我在路上遇到不少人,可他们都不知道前面是何处,前面是否有旅店。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我觉得他们说的太好了,我确实是在走过去看。”(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

如果说“没有方向”是主人公“我”的最大问题,那么“走过去看”则是主人公“我”的最大精神财富。虽然他年轻气盛,单纯幼稚,但是,他一直有一种“走过去看”的精神信念。他从未放弃“前行”。

“走过去看”意味着“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执着”,意味着在面对前路中可能存在的种种危险时仍然“勇气十足”。只有勇敢地“走过去看”,你才能看到前面的风景。

现在的很多青少年,缺乏“走过去看”的精神信念,他们不但对未知的社会感到“可怕”,而且常常在懒惰的行为习惯中消耗自己,堕落自己。

他们即便是已经满足“十八岁”,他们也宁可待在家中“打游戏”或“睡大觉”,他们最终会变成“啃老一族”,这样的人无疑是“最失败的人生”,他们从来没有“青春”。

余华学习经历(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不是高考)(5)

只有勇敢地“走过去看”,你才能看到前面的风景

02.要有“健全暖和”的内心力量。

“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

人生的可贵之处往往在于:他能从跌倒的地方再次勇敢地站起来。

在现实当中,很多青少年在遭遇困难和坎坷后边便立即沮丧退缩,他们被困难、坎坷吓倒之后,便再也没有信心面对未来的世界,更别说创造美好的生活。这一切,都源于他们“精神的坍塌”和“内心的决口”。

而余华不愧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他在小说中,将“我”初涉世事遭遇的种种困难和坎坷以“遍体鳞伤”的形式展现出来,然后写道“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

这即是向读者宣告:遭遇困难和坎坷并算不得什么,人最终要的是要有一个“健全而暖和”的强大内心,在跌倒之后懂得站立起来,在痛苦之后懂得自我安慰,在失败之后懂得重振精神!

弱者从“困难”和“坎坷”中,得到的是“绝望”和“退缩”;强者从“困难”和“坎坷”中,得到的是“倔强”和“力量”。

余华学习经历(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不是高考)(6)

人生的可贵之处往往在于:他能从跌倒的地方再次勇敢地站起来

十八岁,是“情怀”和“现实”的一次激烈碰撞

学生时代,往往是一个充满了“理想”与“情怀”的时代,而进入社会,那些“理想”与“情怀”只能在“残酷的现实”中摸爬滚打。

这是一次极为残忍的考验,通过考验者将会不断利用“现实规则”的鞭子让自己变成生活中的强者,而未能通过者只能一次一次地被“现实规则”的鞭子打得遍体鳞伤。

01.十八岁进入社会方能发现“人性的真实”,你要学会妥协与顺从。

“那个时候我连愤怒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只能用眼睛看着这些使我愤怒极顶的一切。我最愤怒的是那个司机。”(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

在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中,余华凭借着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和“荒诞哲学”,写出了人性的“荒诞”和“丑陋”。

汽车司机接过了青年的烟,却想将青年赶走。村民们看到抛锚的汽车,竟然当着苹果主人、汽车司机的面,大摇大摆地驱车前来抢苹果,做了“光天化日之下”的强盗,却一副满不在乎、正大光明的样子,反而将前来阻拦他们抢劫的青年打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

但最令人感到荒诞的是,这个被抢了苹果的汽车司机,竟然对此“好不愤怒”,他还站在远处“朝我哈哈大笑”。结果,汽车司机跟着拖拉机也逃走了,逃走时还抢了我的仅有的背包。

这种“丑恶”的人性看似荒诞,实际上却最为“真实”。真正的人性就是“瞬息万变”的,“美丽的表面”往往隐藏着“丑陋的黑暗”。

而面对这一切,“我”却只能忍气吞声。这种看似十分窝囊的“忍气吞声”,也许就是最好的应对方式。社会是复杂的,而青年则相对单纯,如果要完全融入社会,就必须在社会的种种“荒诞”面前,学会“妥协”与“顺从”。

不过,余华在小说中再三用“暖和的心窝”的语言暗示:

“妥协”与“顺从”并非“纵容”与“退缩”,而是一种“改造自我”。初入社会的青年,由于“锋芒太露”,或多或少会受到碰撞和伤害,这个时候,唯有很好地“改造自我”,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

余华学习经历(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不是高考)(7)

如果要完全融入社会,就必须学会“妥协”与“顺从”

02.只有“家”才是最温暖可靠的精神归宿,即便在成年之后也要珍惜。

“旅店就这样重又来到了我脑中,并且逐渐膨胀,不一会便把我的脑袋塞满了。那是铁脑袋没有了,脑袋的地方长出了一个旅店。”(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

一个人在“成年”之前,可能不会想到“家”的重要性。当他一个人走出家门,在漫无目的、茫无方向、备受打击之际,他才会真正意识到“家”的温馨与可贵。

小说中的“我”,在“离家”的时候,“欢快地冲出了家门”,但是,当他走了整整一天,眼看黄昏即将降临之际,他想到了要寻找一个“旅店”。

“旅店”就是栖身之所,青年看到汽车再次抛锚即将露宿于荒野中时,他急了,他害怕露宿于荒野,于是头脑中一遍又一遍地想着要寻找“旅店”。

然而,“旅店”仅仅是暂时的栖身之所,只有“家”才是永远的精神归宿。

当青年一个人遍体鳞伤地躺在汽车驾驶台时,他想到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帮他整理好背包,想让他去闯荡社会,体验社会。只有“父亲”才如此慈祥,只有“父亲”才如此充满“爱意”。

是否珍惜自己的“家”,是否尊重“家庭成员”,是否能够理解家庭成员的“爱”,这也是“成人之考”中最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

作为青年,一旦长大成人,那就必须珍爱自己的“家”及家中的每一个成员。

余华学习经历(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不是高考)(8)

“旅店”仅仅是暂时的栖身之所,只有“家”才是永远的精神归宿

结束语:

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不是“高考”,而是“成人”。十八岁,正是以这种“无形”的考试方式,考验着每一个人的成长!只有真正通过了“成人之考”,让自己“长大成人”,方能为自己的人生和家人的生活牟取幸福。那些未能真正通过“成人之考”的人,他们的生活将一败涂地,如果不养成“作恶”坏习惯影响他人,就已经是事之万幸了!

(如果您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或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