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打仗,有拿板砖互抡的,也有朝对方脸上喷唾沫星子的,更有千军万马奔腾如飞,杀个天昏地暗的。古往今来,中西各国,方式规模不一而足。

偏偏我们的古人极有文化,把不同形式的打仗都用特定的字词规范了。如果是明白人,一看就知道什么是以大压小,什么是仗势欺人。也能通过这字词立刻分辨出哪方是保家卫国的正义之师,哪方又是欺压良善的虾兵蟹将。

古代排兵布阵的解析(文化常识都是打仗)(1)

所以,要读古文时留意这些关于描述打仗了字和词,对我们整体理解和掌握文章很有意义。下面就来说说这些字词的不同之处。

凌,现在的欺凌,霸凌差不多,都是表达侵犯的意思。如"凌余阵兮",就是说敌人侵犯了我们,可能是边境,也可能是首都。对表述方来说,敌人是主动攻击,己方是被攻击者。

攻,进攻。如"秦急攻赵都邯郸",秦军猛烈地攻击赵国首都邯郸。这种描述,只表示状态,并没有褒贬之意。

古代排兵布阵的解析(文化常识都是打仗)(2)

征,正义或尊贵者攻打无道或低下,才能叫征。比如说曹操"挟天子以征四方",惟有挟了天子,才能明正言顺地大杀四方,也才能用征字。

伐,不同于征,伐无所谓上下尊卑,也不论有道无道。所以伐简单粗暴,随便找个什么借口,干就完了。如"楚伐随,随曰无罪,楚曰,我蛮夷也"。楚国收拾随国,随国说你凭什么打我,楚国傲骄地说,我是流氓我怕谁。多豪横。

侵,比伐更野蛮。伐要正式宣战,还得有个借口。侵,就是不宣而战,打你没商量。如"齐侯侵蔡,陈”,齐国收拾陈国蔡国等小国,就是这么直接扑过去的。

袭,就是偷袭。如“楚人夜袭宋",就是那个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楚人,半夜偷袭人家宋国。属于不讲理,却讲战术的秘密行动。

古代排兵布阵的解析(文化常识都是打仗)(3)

得,打仗还能打出花样来,你们也太有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