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最前:

我是个观鸟爱好者,不是个拍鸟爱好者,

所以我肯定不会去放大数毛,一切都以拍到并辨认出即可!

本次带队前往天峻采风,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拍野生动物。

为什么要在冬天去拍,有两个原因:

一是 冬季野生动物的皮毛好看!

二是 冬季是野生动物的发情季节,动物们比较活跃

此次一行,总计5人,器材如下:

常乐老师(5D3 佳能 100-400 II);

山水老师(7D 适马 150-600 S);

竹衍老师(5D4 佳能 100-400 II);

松山老师(5D4 适马 150-600 S);

我(6D 适马 50-500);

不同的器材在同一地点拍摄,优缺点也显而易见!

(根据自己使用或者带队体验过的器材,感觉比较优秀的搭配(大定焦的土豪们忽略) 尼康D500 尼康80-400,佳能5D3/5D4 佳能100-400II,佳能80D 佳能400/5.6)

此次的行程很简单,因为人数少且都是专门去拍野生动物的,所以行程自由度高,基本上都是早出晚归而且根据实际情况都在调节目的地: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1)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2)

还有其他 兔狲等,看见了,没拍上

>>>No.1:普氏原羚<<<-

拍摄地点:刚察县哈尔盖乡

普氏原羚(学名:Procapra przewalskii)别名黄羊,现在普氏原羚只分布于中国青海省,包括青海湖北岸,以及天峻县和共和县,属于比大熊猫还珍贵的动物!以前一直认为是藏原羚,直到1875年由俄罗斯博物学家普热瓦尔斯基(Przewalski)在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上发现并命名。

主要特征:羊角和桃心屁股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3)

普氏原羚的桃心屁股(藏原羚也是桃心屁股,这俩比较难区分,到时候会专门写相关的文章)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4)

一只雌性普氏原羚叼着一根绳子,不知道是叼着玩还是吃别的东西带进去的,希望不是后面这种情况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5)

普氏原羚雄性的标准照,标志性的内弯角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6)

普氏原羚侧面照,特色的桃心屁股和弯曲的角

>>>No.2:岩羊<<<-

岩羊(学名:Pseudois nayaur),体型中等,形态介于野山羊与野绵羊之间,又叫崖羊、石羊、青羊等。两性具角,雄羊角粗大似牛角,但仅微向下后上方弯曲。以青草和各种灌丛枝叶为食。冬季啃食枯草。它们还常到固定的地点饮水,但到寒冷季节也可舔食冰雪。无固定兽径和栖息场所。它们在悬崖峭壁只要有一脚之棱,便能攀登上去。一跳可达2、3米,若从高处向下更能纵身一跃10多米而不致摔伤。冬季发情交配,次年6、7月产仔,每年通常只产1仔。主要天敌是雪豹、豺、狼,以及秃鹫和金雕等大型猛禽。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主要特征:羊角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7)

岩羊的标准照,两只大羊角,一只正侧面,一只背面,特征看的清清楚楚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8)

这张距离我们很远,都是雌性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9)

山脚下拍摄山顶的岩羊,任何焦距都有点吃力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10)

山脚下拍摄山顶的岩羊,任何焦距都有点吃力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11)

岩羊生活习性的标准照,真的是飞岩走壁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12)

真的是遥远的距离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13)

雌雄合群了,交配的季节到了(岩羊在除了交配期外,雌雄都是分群分开的)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14)

又一张飞岩走壁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15)

雌雄在一起,马上要孕育下一代了

>>>No.3藏狐<<<-

藏狐(学名:Vulpes ferrilata),分布于高原地带。喜独居。通常在旱獭的的洞穴居住。以野鼠、野兔、鸟类和水果为食,交配季开始于2月末至3月初,单配制(一夫一妻制)动物,选定配偶则终身相伴,双方共同生活、捕食以及抚育后代。雌狐妊娠期约50~60天,每胎产2~5仔,4~5月幼崽诞生。出生后前几周,幼狐不会走出洞穴。8~10个月长成进入成熟期。理想情况下的寿命为8~10年。藏狐在防治草原有害类动物也起有一定作用。藏狐主食鼠类,对农牧业十分有利,亦为益兽。

主要特点:大脸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16)

藏狐是草原山可以见到的最多的动物了,还好是益兽,可以控制一下属兔对草原的破坏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17)

藏狐有个习性就是见人或见车就跑,但是跑一截子路就会停下来回头看,拍摄的最佳时机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18)

这只藏狐的嘴角扎着类似金属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19)

嘴角的东西这张更明显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20)

藏狐背面照片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21)

远方,皮毛真好看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22)

奔跑的照片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23)

以上照片拍摄的是两只狐狸,是在路边拍摄的很近的照片了

>>>No.4 高原属兔<<<-

高原鼠兔(学名:Ochotona curzoniae)是一种小型非冬眠的植食性哺乳动物,又称黑唇鼠兔,属兔形目鼠兔科。高原鼠兔身材浑圆,没有尾巴,体色灰褐色。高原鼠兔为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数量大,多栖息在土壤较为疏松的坡地和河谷栖息在高原地带。因被认为是草场退化的元凶,一直被当作灭杀的对象。

主要特点:满地都是,满地乱跑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24)

遇到人,都会漏半个头上来,一只观察,早晨有在洞口晒太阳的习惯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25)

目前拍到的最萌的一张照片,标准照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26)

属兔和棕颈雪雀

>>>No.5大鵟(kuang)<<<-

大鵟(学名:Buteo hemilasius)为鹰科鵟属的鸟类,是一种大型猛禽,体长 570-760毫米。头顶和后颈白色,各羽贯以褐色纵纹。头侧白色;有褐色髭纹,上体淡褐色,有3-9条暗色横斑,羽干白色;下体大都棕白色;跗蹠前面通常被羽,飞翔进翼下有白斑。虹膜黄褐色,嘴黑色,蜡膜黄绿色,跗蹠和趾黄色,爪黑色。栖息于山地、山脚平原和草原等地区,也出现在高山林缘和开阔的山地草原与荒漠地带,垂直分布高度可以达到4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区。喜停息在高树上或高凸物上。主要以啮齿动物,蛙、蜥蜴、野兔、蛇、黄鼠、鼠兔、旱獭、雉鸡、石鸡、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主要特点:毛脚,喜欢落在电线杆等制高点上,所以路边很容易拍到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27)

喜欢落在路边人类“搭设”的制高点上,所以路边很常见,很容易拍到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28)

仰视图,看看毛色,真漂亮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29)

大鵟VS胡兀鹫,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俩的区别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30)

起飞时 的威武,跟着老师们拍了一次传说中的飞版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31)

制高点,制高点,最爱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32)

两只大鵟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33)

大鵟在起飞前习惯性的动作,拉屎,不!是喷屎!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34)

制高点制高点,所以很远就能看的见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35)

山顶展翅翱翔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36)

真的狂啊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37)

山顶起飞,好大好大,好威武

>>>No.6 秃鹫<<<-

秃鹫(学名:Aegypius monachus): 大型猛禽,体长108-120cm。通体黑褐色,头裸出,仅被有短的黑褐色绒羽,后颈完全裸出无羽,颈基部被有长的黑色或淡褐白色羽簇形成的皱翎。幼鸟比成鸟体色淡,头更裸露,亦容易识别。

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高山荒原与森林中的荒岩草地、山谷溪流和林缘地带,常单独活动,偶尔也成小群,特别在食物丰富的地方。要以大型动物的尸体为食,常在开阔而较裸露的山地和平原上空翱翔,窥视动物尸体。传说中的座山雕就是指这个。

主要特点:黑色,吃腐尸,与高山兀鹫混编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38)

秃鹫和高山兀鹫的混编草原清洁工部队,秃鹫起飞前会抖身上的羽毛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39)

第一次看见秃鹫,放大看了一下这货的脸,好恐怖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40)

体积大,真的是大型猛禽

>>>No.7 高山兀鹫<<<-

高山兀鹫(学名:Gyps himalayensis):是隼形目鹰科的鸟类,大型猛禽,全长约110厘米。羽毛颜色变化较大,头和颈裸露,稀疏的被有少数污黄色或白色像头发一样的绒羽,颈基部长的羽簇呈披针形,淡皮黄色或黄褐色。上体和翅上覆羽淡黄褐色,飞羽黑色。下体淡白色或淡皮黄褐色,飞翔时淡色的下体和黑色的翅形成鲜明对照。幼鸟暗褐色,具淡色羽轴纹。栖息于海拔2500-4500米的高山、草原及河谷地区,多单个或结成十几只小群翱翔,有时停息在较高的山岩或山坡上。经常聚集在“天葬台”周围,等候啄食尸体。主要以尸体、病弱的大型动物、旱獭、啮齿类或家畜等为食。

我目前见到最多的高山兀鹫还是在色达天葬台,但是从来不拍,有阴影!

主要特点:真正的秃子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41)

高山兀鹫仰视图,很有特征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42)

高山兀鹫的巢穴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43)

刚用晚餐的高山兀鹫

>>>No.8 胡兀鹫<<<-

胡兀鹫(学名:Gypaetus barbatus):也名胡秃鹫,体重3.5-5.6千克;体长1-1.4米。全身羽色大致为黑褐色。它的名字因吊在嘴下的黑色胡须而得。头灰白色,有黑色贯眼纹,向前延伸与颏部的须状羽相连。后头、颈、胸和上腹红褐色,后头和前胸上有黑色斑点。体型一般是雌鸟比雄鸟稍大。栖息在海拔500-4000米山地裸岩地区。喜栖息于开阔地区,象草原、冻原、高地和石楠荒地等处,也喜欢落脚于海边和内陆的岩石或悬崖之中。它们的巢大多位于岩洞里或悬崖的突出处,是用细枝堆成的平台,中间呈浅窝,里面衬草和毛发、毛皮、骨头等。食腐。常在空中长时间的滑翔和盘旋,取食腐尸上其他食腐动物不能消化的部分,会把骨头从高空抛向岩石打碎。

主要特征:胡子,胡子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44)

飞翔时的后背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45)

仰视图,胡子很明显吧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46)

即是飞的很高,胡子还是能暴露他的身份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47)

胡子很明显很明显

>>>No.9红隼<<<-

红隼[sǔn](学名:Falco tinnunculus)是隼科的小型猛禽之一。红隼很少像燕隼和游隼那般疾速振翅飞行,更多时候是在低空缓慢扇动翅膀悠然滑翔,但是却有如蜂鸟一般振翅悬停的能力;红隼的眼球较其他隼类和猛禽要小,但是却有其他猛禽没有的功能——能看见紫外光。红隼就靠着这两个技能,在田鼠经常出没的田野上空振翅悬停,观察寻找田鼠行进时在路上留下的尿液反射的紫外光,进而找出田鼠的藏身之处。一旦锁定目标,则收拢双翅俯冲而下直扑猎物,然后再从地面上突然飞起,迅速升上高空。

主要特征:背部红色,空中悬停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48)

漂亮的红隼,最喜欢了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49)

漂亮的红隼,最喜欢了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50)

漂亮的红隼,最喜欢了

>>>No.10 猎隼<<<-

猎隼(拉丁学名:Falco cherrug),季候鸟,大型猛禽。主要以鸟类和小型动物为食。分布广泛,中国和中欧、北非、印度北部、蒙古常见。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眼下方具不明显黑色线条,眉纹白 ;

主要特征:眼下黑色线条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51)

还是喜欢这种生境片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52)

侧面特写,眼下的黑线条是特征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53)

脸部正面照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54)

背面着,这张拍摄已经很晚了,高ISO,噪点明显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55)

特写一张,路边很容易看得到

>>>No.11 棕颈雪雀<<<-

棕颈雪雀(学名:Montifringilla ruficollis)为文鸟科雪雀属的鸟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新疆、四川、西藏等地,多见于海拔约2500-4000m 的高山、草原、荒漠和裸岩带以及多营巢于墙洞、土岩或鼠兔废弃的洞内。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锡金。

主要特征:棕颈及喉部具两条分开的黑纹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56)

你好肥你好肥你好肥肥肥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57)

最标准的一张脸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58)

肥嘟嘟

>>>No.12白腰雪雀<<<-

白腰雪雀(学名:Montifringilla taczanowskii)小型鸟类,体长14-18厘米。额和眉纹白色,上体灰褐或沙褐色、具暗褐色纵纹,腰白色,尾黑褐色,外侧尾羽具白色端斑,两翅黑褐色,翅上初级覆羽具白色端斑,外侧飞羽基部白色,形成翅上大块白斑,下体白色,嘴夏季黑色,冬季黄色。栖息于3000-4500米的多裸岩的高原荒漠、草原及沼泽边缘,喜结小群枉于鼠兔群集处,栖息、营巢于鼠兔废弃的旧洞中。白腰雪雀是中国特产鸟类。

主要特征:挺白的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59)

这是一张标准照,听说她跟属兔共用一个巢穴,可以啊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60)

头部照片,这么一看俩黑眼圈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61)

侧面照,哎呀,虚了,焦点没对好

>>>No.13地山雀<<<-

地山雀(学名:Pseudopodoces humilis,英文名:Ground Tit)属山雀科山雀属,别名地鸦、土里钻钻,藏名“迪迪”。有趣的是,该鸟种过去被误以为是鸦科的一种地鸦,因此被称作褐背拟地鸦(学名:Podoces humilis)。分布于印度、中国大陆和尼泊尔,国内分布于青藏高原及中国西部昆仑山脉。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

主要特征:嘴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62)

无意中拍了个飞版,那就看看翅膀下什么样子吧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63)

这是一张标准照片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64)

头顶的样子

>>>拍摄花絮以及风景照片<<<-

青海的美在一年四季,希望各位摄影师们来青海采风拍摄哦!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65)

风光大气的冬季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66)

笔直的草原公路以及远处的雪山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67)

大地换冬装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68)

老师们在路边拍摄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69)

这边的风景有点像可可西里了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70)

150-600 S版 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扛的动的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71)

老师们在拍摄岩羊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72)

老师们换上了广角拍风景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73)

真的很像可可西里了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74)

真的是大美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75)

这里就是天峻沟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76)

雪山地下好牧场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77)

冬季的色彩更加层次,更加多样

青海的野生动物简介(青海野生动物拍摄游记)(78)

青海湖边的羊群

>>>完<<<-

!欢迎大家来青海采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