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是因为他创造了一个新的唐僧。

点评西游伏妖篇(跟原著中唐僧的对比来看西游伏妖篇)(1)

小时候看西游,我就觉得唐僧最可怜,他虽是师徒里唯一的一个人,却也是四位里最不像人的那位。

吴承恩创造的唐僧人设,简单地说,就是——He is the chosen. 生母被贼夫欺凌,只好把婴孩系舟送出,顺着江水流到金山寺下,被老和尚抱养,取小名江流子,长到十八岁时,受具足戒。在佛教的世界观里,只有前世修行之人才能得到这世出家的因缘。而江流子从小长于寺庙,就只有金蝉子转世的身份能够匹配了。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他可以一路开挂,得到唐王礼遇,合了如来想要送三藏真经到东胜神州的心意,又被观音一眼看中觉得可堪大任,只因为他在五百年前就已经被选中成为取经人。所以虽然唐僧是人,但他最不像人。

金蝉子累十世修行,而唐僧这一世,在他果正金身、恢复记忆以后,不过是漫漫轮回中的一场弹指梦幻。原版《西游记》,一点也不可爱,充满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冷漠,制定规则的是如来,取经这九九八十一难,不过是取悦上位者的一场游戏。

大部分人看吴氏的西游IP,都把孙悟空当第一主角,从石头顽猴到斗战胜佛,从妖化魔又修道入佛,而那个念紧箍咒的男人,带着一颗想取经的心,长了一张丰神俊秀的脸,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靠着三个徒弟保驾护航,到了天竺就得了盛名。

大翻译家玄奘法师仅被留在狭仄的图书馆佛教史编栏和寺院落灰的典籍里,我以前听师兄讲解《成唯识论》,翻阅《大唐西域记》的时候,在心里想,如果大家能了解真正的玄奘法师该多好呀。结果后来,黄晓明主演的《大唐玄奘》上院线了,代表中国冲奥斯卡了……我就感慨,算了吧,大家还是看西游吧,让历史属于学术,让神话属于人民。对于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来说,唐僧都是一个远不如美猴王、天蓬元帅、沙和尚生动的迂腐师傅,古板地守着戒条、放纵地滥用信任,对自己人苛刻,对陌生人友善。

最广为人知的央视版《西游记》,响应的是国民经济崛起前的艰苦奋斗精神,之后历代版本,都沿着圈定的框架不越雷池一步,直到周星驰用人性彻彻底底地重写了自己的西游故事。

点评西游伏妖篇(跟原著中唐僧的对比来看西游伏妖篇)(2)

2013年的《西游降魔篇》把我彻底惊艳了,在我心里,还隐隐胜过《大话西游》一截。

周星驰一定熟读吴氏《西游记》,《西游降魔篇》里的玄奘,生就一颗佛心,如明镜台,本无尘埃。这是十世修行的佛子,是被命运择定的取经人,所以他不像凡人,他直接就见到了众生与天地,以驱魔为己任,用的还是毫无杀伤力的《儿歌三百首》。

面对段小姐追求与告白时,他冷冷拒绝:“男女之间是小爱,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是要为世间的大爱去修行的。”我看到这里时,第一次哭。

因为这是我见过最可爱的唐僧,一个中二的唐僧。

他知道自己的使命,所以他不会动心。

点评西游伏妖篇(跟原著中唐僧的对比来看西游伏妖篇)(3)

可他那时候太年轻,还不知道,做人与做佛不一样,做人的话,哪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心。

周星驰第一次明明白白地点出了唐僧的悲剧属性。所以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周星驰的唐僧养成计划:既负如来又负卿》。舒淇扮演的段小姐,白衣飘飘,执着地爱上了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驱魔人同行,甚至为了追求到他使尽手段,最后为了保护他,死在了孙悟空手里。她的驱魔工具,遗为唐僧这段记忆的唯一见证,最后变成了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圈。唐僧也由此顿悟了小爱与大爱的关系。

因为这个设置,段小姐的角色常常被解读为观音,因为在吴氏人设中,正是观音尊者帮助唐僧降服了孙悟空,并留给他紧箍咒。周星驰的剧情暗合了原作安排。

这很悲剧,教会你爱的那个人,也教会了你不得不学着去放下爱。

在2017年的续集《西游伏妖篇》里,唐僧这句台词再度出现:“有过痛苦,才能了解众生之痛苦;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牵挂,才能了无牵挂!”

点评西游伏妖篇(跟原著中唐僧的对比来看西游伏妖篇)(4)

我原先以为周星驰署名编剧和监制的《西游伏妖篇》,不过是一个炒冷饭强关联卖特效的新电影,但令我惊喜的是,从人设上看,它真的是续集。

讽刺的是,当出现了一个跳着段小姐跳过的舞的小善,唐僧发现,他的心还会动。

我们好像都搞不明白,你到底是爱上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出现的那个人满足了幻想中该有的样子;还是你爱过一个人之后,被塑造了爱的习惯,从此以后所有你爱的人,都在扮演她的样子。

唐僧当然也不明白,他作为一个被选中的有使命的人,从小都秉持着“要为世间的大爱去修行”的理念,却碰上命中注定的障,无可奈何地动了心;刚刚懵懵懂懂地发现自己动了心,微微品尝到了小爱的滋味,那个心上人就死了,连问问她为什么的机会都没有。

慧根和天分让他见了众生与天地,段小姐让他窥到了自己。

点评西游伏妖篇(跟原著中唐僧的对比来看西游伏妖篇)(5)

他以前是个一心取经的人,没有欲望,没有痛苦;段小姐死后,他心上有了个洞,每次看到悟空头上的紧箍圈都会隐隐作痛。

因为自己痛苦过了,才感同身受芸芸众生的痛苦。

他以前只知道自己要取经渡人,如今终于知道自己要渡什么。

那为什么周星驰还要继续当编剧写《西游伏妖篇》?毕竟段小姐死的时候,文章扮演的唐僧就已经明白了大小爱的道理。

因为周星驰发现,自己还是不明白,所以到了伏妖篇里,唐僧还是不明白。

我们以为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只是一周天里的三层境界,其实不是的,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没有终点的螺旋上升。

点评西游伏妖篇(跟原著中唐僧的对比来看西游伏妖篇)(6)

所以到了《西游伏妖篇》里,唐僧不仅没有得到内心的安宁,还变得易燃易爆炸。他变得阴晴不定,喜怒无常,激发了内心SM的癖好,喜欢上了皮鞭和辱骂,虽然仍然坚守取经使命,还保持着心性的底线,却不再是《降魔篇》里那个心如明镜台的玄奘。

段小姐的死并没有被他放下,而是成为心里的一个结,孙悟空成为他怨气的释放口,而小善成为他弥补的机会。

所以他飞奔回皇宫,要回了小善。我倒觉得他最后说反间计,不过是一个强撑的借口。为什么事实上不可以是:他就是被小善给骗了,但因为他爱面子,所以不能在阵势上输给九宫真人,所以临时改口说自己早就看穿了九宫真人和红孩儿的计谋,强说自己和孙悟空是反间计。

点评西游伏妖篇(跟原著中唐僧的对比来看西游伏妖篇)(7)

他喜不喜欢小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小善提醒了他,他的心中,还在为小爱而动。——这一点,猪八戒和沙和尚这两个旁观者都看得明白,却不敢正面和唐僧提;孙悟空却不明白,他只是觉得唐僧在“泡妞”,还会有一点点吃醋。 而作为导演的徐克,很恶趣味地在里面加入了一点点孙悟空与唐僧之间微妙的禁忌情感,让人窥见到《青蛇》的影子。

这是很特殊的一个设定,《西游伏妖篇》的彩蛋明明白白告诉了我们星爷的念头:唐僧,就是没有忘掉段小姐。

如果心里有个人,还能取到真经吗?

点评西游伏妖篇(跟原著中唐僧的对比来看西游伏妖篇)(8)

《西游记》第十三回开头,长安众僧为之送行,说起水远山高,路多虎豹,峻岭陡崖难度,毒魔恶怪难降。而三藏用手来回指心点头,回道:“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九九八十一难,不过都是心中幻相,这其中最难过的是情关。

过去那么多年,文艺青年们最执着的,还是那一曲《女儿情》。我们不替他惋惜错过了多少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却替他遗憾错过了如花美眷、一片真心。

点评西游伏妖篇(跟原著中唐僧的对比来看西游伏妖篇)(9)

周星驰的西游故事还没有完,因为段小姐还没有忘,所以下一部,我还是会很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