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孜然

中华田园女权相亲(我的相亲对象说我是田园女权)(1)

△今天这篇文章的配图来自电影《将来的事》

1.

和朋友说起父母最近给我介绍的一个男孩子时,她们都会半开玩笑地表示有点羡慕。“诶,你不要的话给我好啦。”

那是一个富裕经商家庭的儿子,据说学历很一般,但人很孝顺——这是父母介绍他时给出的信息。我们两个人的父母算是普通朋友,一次闲聊时发现两家人的儿子和女儿同龄、单身、适婚,就一拍即合,说要让两个小孩先加上微信,“聊聊看能不能成”。

此前我父母已经推荐了好几个男性给我了,都是类似的过程和形式。而我每次加了对方微信之后,都是尬聊几次就不再联系了。也不是故意对父母的“线上相亲”安排阳奉阴违,就是感觉要和一个陌生人忽然深度聊起来、并且能聊到一起,实在是太难了。

这一次也是,我和他说了说工作和天气,就不知道如何继续了。特别无奈的是,他时不时会误会我的意思,比如想知道他的职业,问“你现在做什么工作”,他会回答“在做表,明天要交”之类的,让我默默尴尬。

本来想就这样不了了之好了,和朋友闲聊吐槽起来,她们却觉得他的种种误会都很好笑,“很可爱”,又加之看他照片长相还可以、家境也好,完全可以再聊聊。

我想,自己大概是有些刻板印象先入为主了,因为听说他学历很一般,就觉得他的那些误会是他理解能力很有问题的表现,而不像朋友们觉得那也挺正常挺可爱的。我决定放下偏见,跟他保持联系看看。

但没过多久,我和这个素未谋面且“潜力很好”的线上相亲对象,居然卷入了一场“网络骂战”中,从此反目成仇。

中华田园女权相亲(我的相亲对象说我是田园女权)(2)

2.

起因是,他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控诉“田园女权”的文章,还附加评论“这种垃圾就不配得到爱,反正我是看得很清楚[抠鼻] [抠鼻] [抠鼻]”。

作为一个一直很怀疑有“田园女权”这种女权主义存在的人,我怀着好奇心点开那篇文章看了看,发现通篇控诉的是在cherry送键盘活动指明“送五个男生”、某警校招生规定“女生录取比例不超过15%”的微博下面,那些因为质疑这些做法涉及性别歧视,留下评论表示极度不满、语气有些激烈或者挑衅的女性。

作者为cherry以及警校的做法辩护,同时把发出反对声的女性等同于那些说郎朗太丑不配他妻子的人,一起列入“田园女权”“极端女权”的行列,把她们骂了一通。

看完我给那个男生评论:那些女性认为存在性别歧视,你认为没有,那就事论事,为什么要给她们戴上一个“田园女权”的标签然后痛骂呢?一方面,如果你反感的是她们的评论太“极端”,那你骂她们是垃圾不也很极端吗?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嘲讽郎朗的女性,她们也没有声称自己是女权主义者,无端说她们是“田园女权”,只会影响大家对真正的女权主义的印象而已,给女权整体抹黑。

没想到他特别生气,和我在朋友圈里开始了几十回合怒气冲冲的评论回复。他的看法是:那些质疑cherry活动和警校招生的女性根本就不仅仅是在怀疑有性别歧视已,因为这两件事里显然不存在性别歧视,她们就是见不得男性比女性好,想凭借女性身份获得好处,“不管这样的家庭和社会后果是什么”。其次,他不在意真正的女权主义者是谁、做了什么,但是贴“田园主义”标签的方法有助于大家识别、讨论和对抗那些“垃圾”。

他觉得身为男性,被一些女性攻击、威胁、或者占便宜了,很不舒服,“反田园女权”则是一个让他能理直气壮地反击和宣泄情绪的网络大阵营。所以不论我再怎么说他的归类有问题、指代有害,他都不以为然,只是不断地控诉着“中国这些可怕的女人”。

我决定放弃和他对话,而他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恐怕你也是那种想要权利不想要义务的女性吧。”

“只要权利不要义务”是他批判“田园女权这种垃圾”时经常说的话,我也问过他具体是什么意思,他说“以婚姻为例,只想要彩礼和男人养家,自己呢不想做家务生孩子。”

所以,他的意思大概是,我也被归入了他认为的“田园女权”中,成为他在网络骂战中的敌人之一。

我觉得很好笑,因为他这样的说法,再次证明了“田园女权”不过是一个被架空的概念、一个靶子,用来承载所有不温顺传统的女子。

还有,我确实是一个不想生孩子的女性,但我不觉得做家务和生养小孩是一个已婚女性的“义务”,也不会想要通过做这些事情来换取丈夫的财富,更加不认为男主外挣钱养家、女主内育儿操持家务的家庭分工是天经地义的。

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争执,我才知道,我们的性别观念差异如此之多,是不可能结婚的,而如果没有父母的介绍,我的朋友圈里不会出现有他这样观点的人,而他估计也不会遇到像我这样不满他的言论的人。

中华田园女权相亲(我的相亲对象说我是田园女权)(3)

3.

后来再和朋友复述这一争执过程,又听到了一些新的有趣的评论。

“这就是相亲的力量,把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拉到一起。”

“微博上都说了,你父母给你介绍的相亲对象的水平,就代表了他们眼中的你的水平。”

“对啊,女性的学历在相亲市场上不值钱的,你看你的名校硕士,相亲的都是些什么人。”

其实,我完全不觉得我们的分歧是由于学历差异产生的,看看某些社会学教授发表过的性别歧视言论就知道了。但我也开始回忆过往的相亲经历,思考为什么自己和父母介绍的对象,总是会陷入或大或小的对话僵局。

此前,父母也给我介绍过两个985本科毕业的男生,介绍时也会跟我强调那些男生的“学历好”。只是,他们认识这些人的渠道也是通过对方的父母,即生活在同个小镇上的60后们,而从那个偏远小镇长大、与我同龄并拥有高学历的人也很是有限的。

所以后来,这一列资源穷尽后,他们就开始介绍学历不相当的相亲对象了。不过,他们确实也觉得,相比经济实力和潜力,学历并没那么重要。这从他们找的人要么家境富裕、要么薪资很高就知道了。

同时他们还会考虑很多让我啼笑皆非的因素。曾经他们俩很兴奋地推荐一个男性给我,说了三点他的优势:一,是公务员,铁饭碗,薪资高,后顾无忧;二,父母和祖父母身体都很健康,没有任何遗传病,后顾无忧;三,他从小就在体育课上出类拔萃,现在人高马大力气大,可以保护我,后顾无忧……

拜托,现在又不是乱世,我为什么要找一个身强体魄的人“保护”我呢?且不讨论公务员是不是铁饭碗,在我看来,自由选择喜欢的职业远比选了一份不会丢的饭碗重要。这些他们非常看重的“优势”,对我来说根本不是我会在恋爱和婚姻里看重的因素。

不过,由于相中了那个男性的颜值,我还是和他聊了很长时间,但是因为那时我在找工作,他反复跟我说“女孩子还是做教师比较好吧”“女孩子做这个太辛苦了,等生了孩子就做不下去了”,让我觉得他的性别刻板印象很深且不可扭转,慢慢也不再联系了。

后来我和父母说,我是因为谈论性别话题,分别放弃“公务员男”“家境好男”的,他们都表示不太理解我为什么这么在意这一些事情。但也跟我说,如果我和对方在观念上有很大差异,确实也不合适,那就算了。

中华田园女权相亲(我的相亲对象说我是田园女权)(4)

我意识到,其实父母介绍对象并没有什么问题,他们也是真心地希望我通过婚姻可以过得很好,他们只是帮我先做了一些前期筛选,例如经济实力、家庭情况等等,然后让我从自己的角度做后续的筛选。只是,我和父母的婚姻观实在是太不同了,这样的相亲模式不太可能找到适合我的人。

一方面,父母从传统的婚姻观念出发,帮我找一些很“传统”的男孩子,这些人的工作常规而有“钱途”、行为举止很符合他们自己父母的期待。这在父母一辈看来是非常好的品质,意味着我嫁给他,能减轻经济压力,而且会“嫁进”一个母慈子孝的和谐婆家。

而我,也会对此动心,但和那些男性深聊之后,就会发现潜在的代价:支撑他们做稳定工作和奋发赚钱的,很大一部分是传统的男性养家的性别和婚姻观念,而反过来,他们也会用这些观念要求女朋友和妻子,例如做好生育孩子的主要“工作”,孝顺体贴等等。

我不能接受这样传统束缚的婚姻模式,那也不应该被它的红利所吸引。就像和我争执的那个男生说的,他把那些红利当成是女性履行孝顺公婆育儿持家的“义务”之后才能享受的“权利”,而我会跟他相亲,要么就是已经接受了这一“协议”,要么就是一个打算骗他钱的“田园女权”。

不知道在他的眼里,是不是都不存在任何其他的家庭性别分工模式,例如两个人一起分担赚钱压力、一起分摊家务、一起组建一个家庭而不是女性进入婆家等等。

其实并不是想盖棺定论说,父母介绍的对象都会是这样的,也不是说,很多上进的男性都有这样强硬的性别和婚姻观念,我不想贴标签。只是意识到,如果相亲市场和婚姻模式很难逃脱传统的性别秩序的影响,那不相亲、不结婚会是我最好的选择。

而不婚不育,就像女性做警察、男性做全职爸爸等等脱离传统性别秩序的选择一样,总会被质疑说代价太大。但就像我通过一次次相亲感受到的,传统的模式也有非常多的代价,限制着男女双方的选择和生活。

只不过是因为传统模式太过于传统和理所当然,所以它们的代价也被当成理所当然、甚至不被看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