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水浒传》里的宋江是真讲义气还是假仁假义?

文/尤磊

成语故事里应外合(成语说东周之趾高气扬)(1)

【作者简介】尤磊,笔名:归去来,驻马店市作协会员。喜历史人文。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一)楚王子趾高气扬,兵败上吊

楚国伐绞,兵发彭水时罗国(湖北省宜城市)便派出大夫伯嘉到现场侦察。也许是伯嘉老眼昏花,楚军兵力他数了三遍竟然没数明白,结果被楚军抓个正着。楚国也没怎么着他,只是这笔账却给罗国记下了。

公元前699年,楚武王遣师伐罗,主帅依然是屈暇。

身为王子,又颇打了几个漂亮仗,屈暇不免有些飘飘然。

成语故事里应外合(成语说东周之趾高气扬)(2)

赖国与息国接壤,地处今天河南息县包信镇,周文王十九子叔颖分封于此地,建赖子国。

到了这时,赖国已臣服于楚国军威之下。想来赖国是口服心不服,所以赖国使臣根本没有死命追赶屈暇大军,再说追上了又能如何,他是王子,怎会听命于一个小国使臣?楚武王英雄一世,结果所托非人。

可能是向屈暇进谏者太多,也可能是他想尽快拿出成绩让他父王看,兵进鄢水(汉水支流蛮河)后,他下了一道军令:乱言者死!

由于急功近利,军心不稳,渡河时军不成列,渡过鄢水,楚军已是盔歪甲斜,浑是吃了败仗一般。

成语故事里应外合(成语说东周之趾高气扬)(3)

行近罗都,早有罗师从正面迎战,不成想,背后卢戎国(湖北省南漳县)大军包抄过来,楚军瞬时溃散。

屈暇率败军向南一路狂奔,直到荒谷(湖北省江陵县境),看手下折损大半,不觉悲从中来。他解下丝绦,投于树上,看这意思是要上吊自杀了。将领们纷纷苦劝,屈暇道:今日之败,在我轻敌。纵我活着回去,有何颜面见我父王。再说,我一死承担罪责,父王必会宽赦你等。说罢,将头义无反顾地伸于丝绦之中。

将领们含泪收敛了屈暇的遗体,纷纷绑缚双手,自囚待罪。

成语故事里应外合(成语说东周之趾高气扬)(4)

(二)楚武王第三次亲征随国

楚武王也不禁老泪横流,悔之不及。此乃孤之过,与将士何干。于是,宣布众人无罪。

屈瑕自缢开创了楚将以死谢罪的先例,对楚军提振士气无疑树立了标杆,足以激励来者。

再说随国,自从与楚定盟之后,周庄王(周桓王之子)逮住随侯好一通数落,无非是天下乃我姬姓之天下,如今君侯竟尊楚为王,那还不就是周奸吗?把随侯羞臊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他奶奶的楚国蛮子,惹不起我就躲,爷不跟你混了。这之后,楚武王过生日他都没去,更别提朝贡了。

怎么着,欺我老迈无能吗?楚武王手拈银髯,恨恨地想。

自从伐罗失败以后,他一直在总结反思,在位已逾五十年,他为楚国带来了什么?

成语故事里应外合(成语说东周之趾高气扬)(5)

功劳当然是有的,南服百濮,北撼诸姬,楚国就是南中国事实上的王,至少为后代留下了一方安定的局面。至于以后,中原逐鹿,群雄争霸,那只能留给后代子孙。他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但随国还是要打的,若任其发展,那“汉阳诸姬”还不都得反了。

公元前690年春,已界古稀的楚武王决定第三次亲征随国。

早晨起来,楚武王心跳的厉害,夫人邓曼面有忧色:君王的福禄怕是到头了,满盈而荡,这是自然的道理,君王还是不要出征了。

楚武王道:戈戟已发到士兵手中,君王贵在取信于民,寡人决心已定,夫人不必再说了。

邓曼乃邓祁侯之妹,正牌的邓国公主,邓国(河南省邓州市)曼姓,所以称作邓曼。郑庄公夫人也叫邓曼,估计与这位楚国夫人是姑侄或姊妹。

成语故事里应外合(成语说东周之趾高气扬)(6)

(三)楚武王行军死在途中

楚国大军渡过汉水,直趋随都。

正行间,楚武王突感心中绞痛,吩咐叫来令尹斗祁(斗氏族人)、莫敖屈重(屈暇之子),二人扶着他到一棵冠盖如云,高大挺直的樠树旁坐下。

寡人命不久矣,随国之事要妥善处置,还有,赀儿就托付给你们了。说着,楚武王又回头看了一眼祖国,溘然长逝。

斗祁与屈重忍住喷薄的泪水,交换了一下眼色,同时点了一下头。

楚国大军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不移日便把随都围得铁桶一般。看楚军架势,那是不灭随国绝不收兵了,随侯又一次慌了手脚。无奈之下,派出使者缒城而下,至楚营谢罪。不多时,随使把屈重领来了。

君侯无故背盟且不与我国明言,如此背信弃义,你说怎么办吧。

成语故事里应外合(成语说东周之趾高气扬)(7)

没有虚应客套,有的只是开门见山,居高临下。

那什么,我……你看我这宫里有什么,你就搬吧。随侯彻底怂了。

屈重冷哼一声,至腰间拽出一筒简牍:这个,你就签了吧。

敢情屈重是有备而来,他亮出的是一纸盟书,汪洋恣肆,高屋建瓴,中心思想就一句:尊楚为王,永不背盟。

那,择吉日歃血,如何?

别吉日,就今天。屈重等不急啊。

就这样,随侯献了重金,盟了誓约,楚军方打道回国。

成语故事里应外合(成语说东周之趾高气扬)(8)

渡过汉水,进入楚界,斗祁与屈重才宣告武王死讯。举国上下,山河皆素。

这之后,随国与楚国一直同心同德,甘做楚国的附庸,直到战国初被楚国消灭为止。

武王之子熊赀登位,是为楚文王。

即位之初,文王干了两件大事:灭罗、卢,将两国遗民迁至今天湖南汩罗;将国都迁至郢都(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郢都背依长江,西通巴蜀,东达吴越,交通便捷,利于征伐。到战国后期秦将白起拔郢,楚国在此地定都四百余年。

楚国的故事我们先说到这里,回头再看中原国家。公元前709年,做了三年鲁君的鲁桓公大婚了,妻子正是那位郑忽不偶的齐文姜。

成语故事里应外合(成语说东周之趾高气扬)(9)

相关阅读:

成语“菟裘归计”隐藏的历史丑闻:鲁隐公的爹抢了他的妻子

成语“其乐融融”:挖一条地道,去见母亲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关注、点赞、转发,欢迎参与评论,说出您的想法;若不喜欢,敬请留下批评,分享您的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