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有些殖民地不愿意独立#

我们如果聊到历史上的殖民强国,我们难以避免会提到英国,法国等殖民列强。他们曾经在世界各大洲建立属于他们的殖民地,并利用殖民地的资源和市场来进行工业化发展。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列强们因为战争元气大伤,而各殖民地民族的问题也开始爆发。从这以后,几乎欧洲列强曾经的殖民地都纷纷脱离了他们的殖民母国选择了民族独立。而其中有一个例外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就是法国和他的殖民地们。

作为曾经的殖民强国,法国的殖民事业可以说相比隔壁荷兰和英国并不算是多么亮眼的成绩。虽然先辈们之前的确有远见的对美洲和印度进行了殖民,但是因为本土欧陆战争的军队要求极大再加上海军不够强大,每次发生大规模殖民地战争的时候,法国本土总是对殖民地的支援捉襟见肘。因此,最后也只勉勉强强保留了西非的庞大殖民地。但是,这块西非殖民地对于法国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这些殖民地和法国本土是隔海相望,在很多方面是可以迅速支持法国本土。例如,二战时期,戴高乐的自由法国政府就是在西非进行反法西斯战争。而法国的非洲部队也做出了极大贡献。

法国曾经差点统一整个欧洲(为什么有小国甘愿受控于法国)(1)

绿色为法国最早拥有的,蓝色为之后仅有的,红色本土。

但是,问题来了。历史上,有不错成绩的殖民地还是相当多的。其中不乏如今的发展强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是曾经的英殖民地,在如今的现代化发展也取得了相当亮眼的结果,为什么就单单选法国的这些穷殖民地来讲呢?事实上,本文主要是要讲讲法国的殖民是怎么成功让这些已经脱离法国的殖民地们依然“离不开”法国,而依然直接或间接受控于法国的原因。

文化方面

法国长期实行的同化政策导致了对西非的长期文化霸权。由于法国同化政策的目的是使法国殖民地最终成为法国的一部分,并完整地'法国化'覆盖整个西非。法国民族主义哲学家和作家弗朗茨·法农(Frantz Fanon)展示了法国人是如何在殖民地建立起文化和语言霸权的。他提到法语垄断了殖民地的生活,包括政府、公共媒体和教育,并用它来重新定义等级制度。例如,法语是人们在申请政府工作时应该使用的专有语言,而当地方言则被视为“低阶层”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代表。因此,他指出,“在殖民地时期,根据一个人说话的方式,他会被认为属于某一类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民族运动在非洲各地蓬勃发展,但长期的殖民统治在西非对非洲土著文化进行了文化侵略,法语语言和文化的影响一直留在这片土地上。因此,自然而然法语在西非国家宣布独立后成为正式语言。法国的语言和文化成为维持法国与其过去殖民地非洲国家之间联系的重要工具。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了“法语社区”的构想。1970年,21个法语国家在尼日尔尼亚美举行的一次会议上签署了成立文化技术合作署的宪章,标志着法语国家组织的成立。在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倡议下,第一次法语国家首脑会议于1986年举行,此后几乎每两年举行一次。因此,法国与西非国家之间牢固的语言联系不仅没有形成其独特的民族认同,反而使西非国家在文化上仍处于法国的管辖之下。

法国曾经差点统一整个欧洲(为什么有小国甘愿受控于法国)(2)

法语国家组织缩写OIF,成立于1970年,来源于21个法语国家在尼日尔首都尼亚美签署了成立文化技术合作

政治方面

在民族主义狂潮的时代继续奉行传统的殖民政策,对法国的政治利益和法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影响都有潜在的威胁。因此,在戴高乐担任总统之初,他决定“从今以后,不惜一切代价,使法国摆脱其过去帝国地位强加给她的义务”。尽管如此,戴高乐的非殖民化政策并不意味着法国完全断绝了与前殖民地的联系,完全放弃了在前殖民地的利益。戴高乐在允许殖民地获得独立的同时,及时提出了“合作”政策,以取代旧的殖民政策。他坦率地说,给予殖民地自治或独立,不是“放弃他们”,不是出卖他们,也不是把他们从我们的脑海中抹去,“而是“既然他们讲我们的语言,分享我们的文化,我们就应该帮助他们。”事实上,为了维持对非洲国家的间接控制,法国共同体的建立,使非洲成员国以法国的干预为代价,获得了法国的国际支持和军事援助。冷战期间,包括乍得、中非、加蓬、科特迪瓦在内的法国共同体成员国相继与法国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法国军队可以长期驻扎在这些成员国,并间接影响成员国的国家安全和决策。因此,法国利用灵活的方式来抵消非殖民化的强烈阻力,这有助于法国继续对过去的殖民国家施加影响。

法国曾经差点统一整个欧洲(为什么有小国甘愿受控于法国)(3)

法兰西共同体:由法国与原法属非洲殖民地国家间关系演变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国家结合体

经济方面

从经济上看,二战后西非国家广泛依赖法国市场的传统殖民经济体制仍长期存在。法郎在西非的普遍使用反映了法国对非洲货币体系的影响和控制。1955年以前,法国政府负责发行非洲法郎。1955年以后,发行权从法国中央政府转移到法西非殖民地政府和法赤道殖民地政府,直到19世纪60年代非洲国家民族独立浪潮的到来。独立后,这些法非国家由于财力不足、管理能力低下,无法建立新的货币体系,只能继续使用非洲法郎。

法国曾经差点统一整个欧洲(为什么有小国甘愿受控于法国)(4)

除了货币体系之外,非洲经济还存在殖民地经济体系留下的根深蒂固的缺陷。畸形的经济体系过分注重生产原材料,工业仍然不发达,导致需要从发达国家进口。西非的一个特别例子是科特迪瓦。为了促进农作物的销售,20世纪50年代初的科特迪瓦需要与法国进行商业合作。科特迪瓦的产量仅占世界产量的3%,缺乏多样性使其特别容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然而,由于1954年与法国的协议,象牙海岸生产的咖啡在大都市市场既得到了配额保证,又得到了价格下限的保护。因此,许多西非原法国殖民地依然有强大的经济依赖于法国。

法国曾经差点统一整个欧洲(为什么有小国甘愿受控于法国)(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