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红楼梦》的读者,都对宝玉挨打一场戏记忆尤深,薄薄的绿色裤子渗出的红色,触目惊心。

人丁单薄的贾府,嫡出的孙子就是贾宝玉一人,本来王夫人还有个大儿子,名叫贾珠。贾珠少年老成,才华惊艳,然而天妒英才,贾珠十多岁夭折了。

这也是观众在看电视剧的时候,一直疑惑,为什么叫贾宝玉为“二爷”的原因。

贾府阴盛阳衰,宝玉整日混迹在姐妹中间,性情温柔细腻,众姐妹又是妥妥的“扶弟魔”,造就了宝玉单纯又随性的日常。

宝玉挨打的原因

说起挨打的缘由,也是因为宝玉喜欢一个戏子琪官,就是互赠信物的蒋玉涵。蒋玉涵红色的汗巾子在宝玉身上。

这本来是一段跨越阶层的友情,但在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当时,在众人眼里,都是伸出高位的贾宝玉狭玩戏子的把戏。

而琪官确实中顺王府老王爷的心爱之物,忽然不见了,便有中顺王府的人来找宝玉要人。

贾政一怕得罪中顺王府,又觉得宝玉狭玩戏子让自己没面子,心里已是又急又气。

宝玉告诉王府的人琪官在哪里也就罢了,然而送走王府来人的贾政,又听到贾环的故意煽动,更是急怒攻心。

贾环作为赵姨娘的孩子,虽然也是贾政之子,但待遇和身份在贾府都很低,这也造成贾环对宝玉总是心怀嫉恨。

趁着父亲愤怒之时,再浇一次油。

说自己是被井里捞出的丫环吓得乱跑乱叫,而这个丫环是王夫人屋里的金钏,宝玉强奸人未遂,金钏跳井自杀了。

而事实呢?只不过是宝玉见金钏给母亲扇扇子辛苦,想要金钏来自己屋里,众姐妹轻松自在。这却被王夫人认为是金钏勾引宝玉,羞辱责骂了金钏,才导致金钏跳了井。

贾政可不管到底是什么原因,气到发抖,一路叫嚷着拿宝玉,拿大棍,锁门打人的阵仗已经拉开了。

细细想来,宝玉挨打的整个过程,却不仅仅是因为做错了事。

无法承担的光耀门楣的责任

贾府人丁单薄,嫡出的只要宝玉一人,集万千宠爱,人虽然机灵,但总是惹是生非,贾政的一顿暴打,打的更多的是宝玉的不争气,整天混迹在女人堆里,狭玩戏子,让本就岌岌可危的贾府更是摇摇欲坠,此时又得罪了皇帝面前的中顺王府老王爷,仕途更加艰难。

府内,丫环婆子众多,宝玉却躲到自己母亲的身边,逼死了金钏。

即使这些原因都是莫须有的罪名,但贾政对儿子的暴揍,与其说是教训,不如说是抒发自己这么多年的心惊胆战和万念俱灰。

在众多门客的面前,他必须做出严惩儿子的戏码。

古代8岁小男孩挨板子(封建父权制度下男孩背负的责任和期望)(1)

#亲子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继承香火的唯一人选‍‍

贾政打的起劲,只顾着出气,一个暴躁的父亲跃然纸上。此时闻风赶来的王夫人进了门,跪求贾政手下留情。

封建父权和夫权制度下,贾政在贾府有着无上的权利,王夫人进了门,最先关心的还是贾政:老爷,这大热的天,别气坏了身子。

此时的贾政暴怒:我大不了就当没有这个儿子,也要打死他。

王夫人哭泣哀求,顺着贾政哭诉:奈何自己命苦,可怜的大儿子贾珠早早地就去了,如果珠儿还活着,就是立刻打死宝玉,自己也没话可说。

这一句软话,像刀子一样戳破了贾政暴怒的气球,想到大儿子贾珠的可心之处,再看看宝玉的顽劣,不禁悲从中来:宝玉再不济,贾家的香火还要靠他来传承。

古代8岁小男孩挨板子(封建父权制度下男孩背负的责任和期望)(2)

无法抗争的封建家庭关系

父权,让宝玉有苦难言,即使冤枉也要承受。一个暴躁的父亲和一个顽劣的孩子,谁胜谁负没有任何悬念。

夫权,王夫人疼爱宝玉,却不敢直接反抗。一个可怜的母亲,在自己的丈夫面前低声哭诉,顺着丈夫的心思,反向为宝玉求情。

不过,父权制度的掣肘之处也很明显,当贾政的母亲颤巍巍地走来,喊着:要打死他,你先打死我。

刚刚还在暴怒的贾政,慌慌张张出门迎接母亲,贾为了宝玉的一番言论,让贾政手忙脚乱慌了神儿。

本来在惩罚儿子的过错,如今自己的做法,在贾母眼里更是大错。

贾母指责贾政的暴力无力,自己要带着宝玉回南京,留贾政一个人在家才干净。

最后在贾母的吵闹之下,一场闹剧混乱收场。

古代8岁小男孩挨板子(封建父权制度下男孩背负的责任和期望)(3)

无论是贾政,王夫人亦或是贾母,其实都是为了宝玉好,但表现出来的方式却不同:一个暴躁的父亲,无助的母亲,和一个溺爱的祖母。

有句话说,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宝玉小小的年纪,不知道自己承载着什么,只是享受着众人的爱。

整个贾府,把希望寄托在小小的宝玉身上,显然找错了方向,这也是贾府终将败落的征兆。

任何时候,还是要寄希望于自己。

贾宝玉不是贾府的救世主,反而是封建社会的掘墓人。

一场暴打,也让他对贾府的高压生活更加厌倦,自己承担不起这无边又庞大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