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赞

[原创] @通渭之声

春风拂柳杨柳依依(今我来兮杨柳依依)(1)

有这么一个优美的传说――

轩辕黄帝有三个漂亮的女儿,她们长大后个个如花似玉,黄帝决定让她们每人挑选一件宝物陪送出嫁。大女儿挑了个鱼缸,嫁到了江南水乡,在那里结网捕鱼,从事渔业,后来变成了一棵垂柳;老二选了一把麦粒,嫁到黄土高原耕田种地,后来就变成了旱柳;三女儿选的是一条马鞭,远赴辽阔的塞北高原,养羊喂牛,放牧成了她的营生,就是后来的红柳。黄帝去世后,每年清明前后,杨花飞舞,柳絮飘扬,人们都说这是老大老二穿白戴孝,来给父亲扫墓;唯有三女儿太远太远了,至今还没有得到家乡的音讯……

多么动人的故事!原来柳树是我们的先祖,是美丽、纯洁、善良的化身!难怪连“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元亮先生也在自已的陋室前种上五棵柳树,号称“五柳先生”。就连一代暴君隋炀帝也将自己的姓氏赐于柳树,――从此就有了“杨柳”的称谓。更难怪柳树在文人骚客笔下是那么的清新秀美――

春风拂柳杨柳依依(今我来兮杨柳依依)(2)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质朴而不俗,婀娜而不妖,杨柳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七九八九,沿河看柳”,此时的北方大地,依然寒意料峭,就连迎春花还在缩头缩脑打着盹儿,人们就已经能在杨柳的一枝头寻觅到春天发来的信息――一串串鹅黄的芽苞,绽放出饱满的希翼。“有意种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不论肥沃的黑土地,还是贫瘠的黄土高坡;也不论是沙土丘陵或者岩层石缝,它都能扎下深深的根基,乃至长成参天大树。即便是遭遇斧钱无情的砍伐,劫难之后根基不朽,生命不息,来年必然会发出新的枝芽!真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杨柳是无私的,它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人类,这种品质是可歌又可泣的。著名作家张恨水在拜谒了“左公柳”后,感慨万千,赋诗曰:“大恩当谢左宗棠,种植垂柳绿两行。剥了树皮和水煮,既作菜来又当汤。”在那天灾人祸的荒年,就是靠着这“左公柳”所赐的恩惠,饥不择食的灾民才得以延口残喘,度过年馑。――这在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里有详细的描述。而今说来,貌似夜谭天方,但杨柳的确是这样默默无闻地释放着自己的能量,放着热,发着光。她可以为栋,为梁,为薪,为柴;她的干是上好的木料,枝可供人们生火做饭,叶和皮既可供北方人过冬烧炕取暖,又是造纸做书的上等原料;就连烧过的灰烬,也是很好的肥料,施在田里,“化作春泥更护花”。她的回归自然,回馈自然,蕴寓着“树高千尺,叶落归根”的哲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多么高洁的情操!这又与那些肆无忌惮地勒索他人,贪得无厌地公饱私囊之徒形成何等鲜明的反差!

春风拂柳杨柳依依(今我来兮杨柳依依)(3)

杨柳有虚怀若谷的坦荡心胸。她妩媚而不妖艳,人们常用“弱风扶柳”来比喻美女的婀娜多姿和楚楚动人。但杨柳从不以此为炫耀和卖弄的资本,也不因此而飘飘然忘乎所以,她依然脚踏实地的生存,默默无闻的付出,有人讥笑“杨柳开花,毫无结果”,正是这不计个人得失的可贵之处让人赞叹。她全心全意为人类遮风挡雨、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美化环境,对自己从不患得患失,斤斤计较,决然不象某些人小有成绩,就志高气扬,昂昂然一副人民功臣的姿态傲然自居。楊柳是谦逊的,是直正的人民的公仆。

春风拂柳杨柳依依(今我来兮杨柳依依)(4)

我热爱楊柳,敬仰杨柳;赞美杨柳,呕歌杨柳,是因为当今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缺失的就是这种艰苦奋斗,顽强拼持,戒骄戒燥公而忘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杨柳的精神”。――又即将到柳絮纷飞的季节,相信借着"十九大"的雨润和“两会”的春风,“杨柳的精神”肯定会在天涯海角生根发芽。到那时,在天有灵的陈毅老总若再去“延安城头望柳青”的话,想必展现在他面前的肯定会是一个杨柳依依,绿树成荫的世界!

―――― 二0一八年植树节于兰州永通小区

(多谢点赞,多谢关注@通渭之声 )

春风拂柳杨柳依依(今我来兮杨柳依依)(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