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油菜花张也原唱(家乡的油菜花)(1)

家乡的油菜花张也原唱(家乡的油菜花)(2)

▲2022年3月15日,双峰县锁石镇油菜花基地 廖永华摄

家乡的油菜花

文 | 杜旭杰

“老兄,哪天回来啊?锁石的油菜花节开幕了。”我刚停下手里的工作,在家乡乡镇工作的朋友就打来电话。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但我却偏爱油菜花。我对油菜花的热爱是朋友圈里出了名的,每年家乡油菜花盛开的时候,我总是拖家带口,如赴盛宴一般回家赏花。

油菜花,没有牡丹的富贵,没有莲花的清高,没有桃花的妖艳,它简单、清纯、朴素,一如我的父老乡亲。

每当我回到老家,我总喜欢在夕阳下,看父老乡亲们在油菜花田里劳作。男人们习惯嘴里叼根烟,随意地吧嗒着,短袖里露出健壮的臂膀,手里的锄头一刻不停地挥舞;女人们衣着朴素,在弯腰劳作的间隙,不时直起身子,在如海的花朵里露出头来,用沾满泥土的手拢一拢散落在额前的头发,用慈爱的目光到处搜寻在油菜花里玩耍的孩子。夕阳、远山、村舍、花海、人相映成趣,和谐、宁静、悠美!

家乡的油菜花张也原唱(家乡的油菜花)(3)

家乡的油菜花张也原唱(家乡的油菜花)(4)

▲3月15日,游客在双峰锁石油菜花基地拍照打卡 廖永华摄

每次我站在油菜花里的时候总会发呆,回忆着过去的艰苦岁月,回想起孩提时代快乐的时光。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贫穷的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山村里的人们还是吃不饱饭。到了冬天,油菜就成了饱肚子的主食,油菜苗、油菜叶、油菜苔、菜籽油帮助我们度过漫长而又寒冷的冬季。在那个时代,田间地头、山坡沟渠,只要有土的地方,大人们总是见缝插针地撒上一把油菜种,只要浇点水,无需施肥,就能长出油菜来,漫山遍野!

我在放牛的时候,总爱偷偷摘几根油菜苔,把皮剥下来喂给牛吃,苔芯则放在自己嘴里,细细地嚼着,清甜可口的汁液从嘴里慢慢流进心里!

每年油菜开花的时候,就是我们小孩们最开心的时候。在阳光下,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把大地染得一片金黄。沁人心脾的花香,引来蝴蝶在花海里翩翩起舞,引得蜜蜂在花枝间嗡嗡穿梭。刚脱下厚厚的冬装,孩子们像脱缰的野马,在花丛里追蜂捉蝶,流连忘返、废寝忘食……每到中午和傍晚,总有长辈拖着长长的音调在村头呼唤自家的孩子,田野里洒满了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

家乡的油菜花张也原唱(家乡的油菜花)(5)

家乡的油菜花张也原唱(家乡的油菜花)(6)

▲2022年3月15日,双峰县锁石镇油菜花基地 廖永华摄

如今,社会发展了、富裕了,我们当年充饥的油菜又多了一项新的功能——发展旅游和乡村振兴。我的家乡双峰县锁石镇,每年都要举办油菜花节。惊蛰过后,油菜花开始盛开,十里八乡的人们都要来这里赏花、品尝美食、度假。平时安静的乡村一下子热闹起来,路边停满了小车,田埂上到处都是赏花照相的人群,有时天上还有无人机飞翔……一切都那么热闹、有序、文明甚至科技。热情好客的社会主义新农民,用他们一如既往地纯朴,精心烹饪着美食,尽心招待、服务着来自远方的客人。因为油菜花,锁石这个偏僻的山村美了也更富裕了。锁石油菜花节成了双峰乃至娄底一张亮丽的名片。

家乡的油菜花,美了大地,醉了心田。一样的油菜花,过去和现在,留给人不一样的美好记忆。一样的乡村,在不同年代展现了不一样的美丽画卷。

我爱家乡的油菜花!

家乡的油菜花张也原唱(家乡的油菜花)(7)

家乡的油菜花张也原唱(家乡的油菜花)(8)

▲2022年3月15日,双峰县锁石镇油菜花基地 廖永华摄

作者:杜旭杰,出生于1971年,祖籍湖南省双峰县三塘铺镇,毕业于湖南工业大学。现在长沙工作,业余时间爱好写点小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