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闻说江南秋色渐深(凤凰台上凤凰游)(1)

闻说江南秋色渐深(凤凰台上凤凰游)(2)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闻说江南秋色渐深(凤凰台上凤凰游)(3)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由眼前之景进一步生发,联想到六朝的繁华。

三国时期的吴以及后来的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先后在金陵定都,故金陵有“六朝古都”之称。

六朝时期,金陵达到空前的繁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绵长的秦淮河横贯城内,两岸汇聚六朝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以及市民的居住中心,其繁华可见一斑。

可是,六朝虽繁荣却也短命,每个王朝的寿命平均大约55年,轮转之速,令人恍惚。

如今看来,吴国曾经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时代的风流人物也早已作古,六朝的繁华也如凤凰台一样消失在历史的淘浪中。

闻说江南秋色渐深(凤凰台上凤凰游)(4)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峰并列,矗立在缥缈的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好似落在了青天之外;秦淮河西入长江,被白鹭洲横截,江水一分为二,形成两条河流。

此二句气象壮丽,境界阔大,为末联“不见长安”作铺垫。

闻说江南秋色渐深(凤凰台上凤凰游)(5)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

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闻说江南秋色渐深(凤凰台上凤凰游)(6)

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

该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

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闻说江南秋色渐深(凤凰台上凤凰游)(7)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代三绝。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相传其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最具浪漫色彩的莫过于民间传说,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李白流放夜郎,后遇赦得还,在当涂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骑鲸而终,就此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

闻说江南秋色渐深(凤凰台上凤凰游)(8)

闻说江南秋色渐深(凤凰台上凤凰游)(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