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例愿逝者安息。

787大客机空难(回顾重庆1.18空难)(1)

中国民航(CAAC)飞翔红五星标志

787大客机空难(回顾重庆1.18空难)(2)

中国西南航空公司飞鹰标识,但此时是公司成立之初,并没将标识画在飞机垂尾上

1988年1月18日,晚上19时,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架民航西南航空公司(前身是中国民航西南管理局,1987年刚刚政企分开)所属的伊尔-18D型(中国民航注册编号B-222)四发螺旋桨客机完成了登机和起飞准备后在等待起飞,该机将执飞由首都国际机场至重庆白市驿机场的SZ4146航班。当时机上一共有5名机组成员、5名乘务组成员和98名乘客(其中3名日籍乘客和1名英籍乘客)。

787大客机空难(回顾重庆1.18空难)(3)

B-222号伊尔18客机生前“遗照”

19时05分,飞机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顺利起飞,预计21时43分到达合川县上空的民航飞行走廊,21时50分到达重庆白市驿机场上空,21时58分降落。

在平稳飞行了2小时42分后,飞机飞临合川县上空,机上一切正常,此时的时间为21时47分。机组与重庆白市驿机场塔台取得了联系并报告:“高度3000米进走廊了”,塔台表示收到,随后飞机向白市驿机场方向飞行,顺利的话,飞机将在当晚22时降落在白市驿机场。虽然比预计时间要晚一点,但这点晚点对于当时的中国民航而言可以忽略不计。

787大客机空难(回顾重庆1.18空难)(4)

本厂长绘制的B-222号伊尔-18D型客机二视图

787大客机空难(回顾重庆1.18空难)(5)

本厂长绘制的B-222号伊尔18D型客机右舷后部细节

787大客机空难(回顾重庆1.18空难)(6)

本厂长绘制的B-222号伊尔18D型客机左舷中部细节

但在21时54分14秒的时候,机组突然向塔台报告:“高度现在2100米,第四发(动机)顺桨了,第四发(动机)故障,我现在上升高度,争取通场后回成都去”。地面管制员当即同意机组备降成都双流机场。

787大客机空难(回顾重庆1.18空难)(7)

电脑模拟图:4号引擎失效的B-222号机

不久后,由于发电机过热,第四号发动机开始冒火燃烧,2分钟后的21时56分,机组呼叫白市驿机场塔台“还是到重庆本场落地”,地面管制员再次同意机组请求。这是机组和塔台最后的通话记录。此后塔台就和B-222号机组失去了联系。

随后飞机调整航向向右转弯并上升高度至2661米,以约380公里的时速饶了一个圈,耗时约6分钟。

21时57分,右翼上的四号引擎的大火已经蔓延到了固定引擎的吊架,不久后四号引擎带着火焰脱离右翼吊架,坠落在距重庆白市驿机场357°方位、34公里处。四号引擎的脱落造成了飞机的剧烈抖动,又引起左翼上的一号引擎失效,飞机被迫右转,以380公里的时速在2300米的高度又转了第二个圈,耗时约13分40秒,在此过程中右侧机翼已经烈火熊熊,剩下的两具引擎已经不能维持飞机的飞行动力,飞机于22时7分57秒沿五边延长线向机场方向直线下坠。22时16分25秒,飞行高度锐减下降至90米;此时机组依旧在作最后的挽救飞机的努力,竭力的将飞机向左修正航向、对准机场,并奋力重新拉高,飞机高度一度从90米上升至150米。

787大客机空难(回顾重庆1.18空难)(8)

电脑模拟图:B-222号机坠毁瞬间

22时17分16秒,飞机终因保持不住高度了,难以操控飞机(极有可能是右翼的火势蔓延到了三号引擎导致该引擎失效令飞机动力不足且失去平衡),最终飞机撞上了一座土高地而坠毁,飞机粉碎性解体。主体坠落在距白市驿机场西北320度方向,5.7公里处的龙凤场新民村界内,残骸散布在长约300米、宽150米的土坡和水田里,机上5名机组成员、5名乘务组成员和98名乘客总共108人全部遇难。酿成了伊尔-18型客机在中国民航损失最为惨重的一级事故。

据说当时的重庆市市长肖秧,原订是乘坐本次航班回渝,结果因在北京事情没处理完,改签到第二天,躲过了一劫。

787大客机空难(回顾重庆1.18空难)(9)

1.18空难坠机现场,近处一人为重庆广播电视报摄影记者黄勇智先生

事故原因

这起机毁人亡的一级飞行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4号发动机故障,导致4号发动机失火、坠落造成的,机组在最后一刻依旧奋力控制飞机,表现出可贵的敬业精神。西南航空公司航空公司维修厂在起动发动机的检修方面,技术文件不全、工作卡(单)登记不认真,内场无检验人员,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和有力的质量保证系统,因此是难以保证检修质量的,民103厂在发动机大修质量和管理上也存在许多问题。

除产生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外,还有其它方面的综合因素(如顺桨管布局不合理等);由于机型多,发展快,造成航材缺乏,人员培训、地面配套设施、通讯导航设备等方面不能适应需要,给技术管理、质量控制带来很多困难,产生许多不安全因素。

1988年3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了对民航“1·18”空难事故的处理问题。由于机械故障而发生的这起空难事故,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民航局局长胡逸洲同志对这起空难事故负有领导责任。为了严肃纪律,教育干部,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决定给予胡逸洲同志行政记大过处分。会议责成有关单位(中国西南航空公司)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作出严肃处理。

伊尔18客机在中国的经历请看本厂长的

伊尔“黑鸦”在中国,好多中国名人都坐过,尼克松访华时也坐过

附:时任重庆广播电视报摄影记者黄勇智(现重庆画家)的现场记录(摘录部分还能入眼的,过于惨烈的内容删去,以免引起读者不适):

1.18空难是晚上10点过,我听到消息的时候是19号早上了,被描述得很悲惨:飞机降落前,那些接机人就开车过去在白市驿机场等待了,但是等来的却是远处的一声爆炸,看见一片火光,人群里一片夹杂着悲痛和绝望的惨叫。听附近的村民说,消防车也响了一晚上。

我们媒体是20号上午开车去现场的,地点是九龙坡金凤乡,离白市驿机场不远。沿路都是封锁了的,特别是现场,设了三道关卡,除了抢救人员别的人根本不让进。最后我也是机智了一把,换了衣服,拿起工具佯装救援人员,让我的几个同伴去跟执行警戒的人聊天吸引注意力,把公安和民兵的视线引开,混在救援人员当中才过了第三道关卡。

飞机是撞在一个小土坡后爆炸解体的。在一片弥漫着焦糊味的现场,到处是解体后的残骸和散落的行李。我看到最大的一块残骸也只有几米长,其它稍显完整的就是飞机的尾翼、发动机和轮胎了。108人的尸体也飞得到处都是,但大部分残骸和尸体落到了没膝的水田里。残缺的肢体和内脏到处都是,很是吓人。

我到达现场后,老百姓都被清离现场了,只留下公安、消防、救援的民兵和领导,包括那个逃过一劫的市长肖秧,也在现场指挥救援,我在的那段时间里,主要是寻找飞机的黑匣子和把尸体全部收集到一堆,清洗干净。

后来,我听一位当地村民讲,飞机坠落后,他们第一时间跑去现场看,有一个人还没有断气,还跟他们说:“我是北方人,家在哪里哪里”。说完没过几分钟就断气了。还有村民讲,有的村民赶到现场后,就去把翻找行李中的遗物、死者包包里的钱财。后来救援队达到了,钱拿不出现场,就先埋在地下藏起来。可以想象,有些人是发了横财的。

787大客机空难(回顾重庆1.18空难)(10)

黄勇智先生收藏的一截B-222号飞机残骸

后来听说,一个人赔了三四万块钱。1988年,工资都才100元左右,这笔钱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一百万左右吧。具体数目没有去了解,因为我们报纸是服务广播电视的,不报道社会新闻。如果报道的话,肯定是我写那篇新闻,搜集这些数据。也有一些媒体报道了,我没能写成那篇报道,但我希望凭借我的记忆,把当年的事情真相还原出来,也算是尽记者的一份职责吧!

伊尔18客机性能数据

乘员:机组5人 载员120人(最大)

长度:35.9米

翼展:37.4米

高度:10.6米

空重:35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64000千克

最大商载:13500千克

发动机:四台AN-20M型涡桨发动机,单台4252马力。

经济巡航飞行速度:675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6500千米

载重航程:3700千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