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道德经详解·章廿三,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帛书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帛书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帛书道德经详解)

帛书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帛书道德经详解·章廿三

阅读导引:

上一章阐述遵从道的做法。建议人们“自视、自见、自伐和自矜”,不求多余。如果人们不能按道理做事,只能退而求其次;学会“曲金”。

本章计74字。指出不能“自视、自见、自伐和自矜”的人们必然相互“争斗”。既然人类社会进入了斗争状态,如何才能在斗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老子建议人们学会“曲金”。

原文断句:

曲则金⑴,枉则定⑵,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⑶,以为天下牧⑷。不自视故明;不自见故章,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金者,几语纔⑸,诚金归之⑹。

文字释义:

⑴曲则金:容易弯曲才需要坚固。◆曲,本义是弯曲,与“直”相对。<动>使弯曲。<形容>弯曲的。这里是指容易弯曲的东西。◆则<连>就、便,就要。◆金,本义是指“赤金”即铜,后来专指黄金,泛指金属,代指货币;由于金属在常温下普遍是固态,故引申为坚固、牢固,如“固若金汤”。由于黄金比较稀少,故引申为贵重。

⑵枉则定:弯曲的树木才需要支撑使其稳定。◆枉<名>,本义指弯曲的树木、或树木弯曲的样子。枉<动>使弯曲。◆定,本义是安稳、使安稳,意味着不变化,故有固定、稳定、决定、肯定等义。

⑶圣人执一:圣人抓住本质。◆一,是指事物的内因,即本质。

⑷以为天下牧:用它统御天下。◆牧,会意字。古字形像手持棍棒驱赶牲畜。本义指放养牲畜。引申为统治、主管。

⑸几语纔:接近于所说的吊索。◆几,接近。◆语,《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语,给别人讲解难懂的道理;讲给别人听的话叫“语”。◆纔(cái),本义指吊绳、悬索,引申为“唯一的凭借”、唯有、只有。纔(shān),浅青、微黑,颜色浅。

⑹诚金归之:这才属于真正的坚固。◆诚,信也;引申为真实、真的。◆归之,归附、属于。

句义详解:

曲则金,枉则定,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

容易弯曲的东西才需要固定,树木弯曲了才需要支撑使其稳定,低洼的地方才会被水淹没,东西破旧了才需要更新,东西不够用了才需要获得,东西多了才会产生困惑。因此,圣人抓住事物本质,以此统御天下。

人是根据自己的“需”来“要”。不“需”则不“要”。例如,饿了就要吃东西,饱了就不要吃东西。如果饿了而没有东西吃就会饿死;如果饱了还要继续吃就会撑死。如果想让容易弯曲的东西处于直的状态,就要用牢固的东西把它固定起来;否则没必要费事;这就是“曲则金”。森林里的树木不管怎么弯曲也没人管,自己家里的树木弯曲了才会做支撑使其稳定。人的行为皆有目的性,是为需要而活动;这就是人类活动的本质。

多则惑。食物很多、样样好吃,可能就不知吃什么好了。衣服太多,可能就不知穿什么好了。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获得很多用不完的财富,却不知怎么用。“不知”即“惑”。多则惑。富人应该有这样的感受。如果富人有“多则惑”的感受而继续追求多余的财富,那……。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明知多余的东西有害无益、使人困惑,为什么还要追求多余的东西?

不自视故明,不自见故章,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不能审视自我的人就会光芒四射,看不清自己的人就会显摆,不能检讨自我的人就会争功,不能尊重自我的人就会居先。只有不争,就没有什么能与之争。

★上一章阐述了遵从道的做事方法,建议人们“自视、自见、自伐和自矜”。这一章反着说。指出“争”是人们“不能自视、自见、自伐和自矜”的原因。人们为什么喜欢“争”?这是人们智力水平决定的。

争强斗狠是有智无慧者的性质?看懂前面章节者应该明白“智力水平决定人的性质和功能”。显而易见,老子认为“争”是有智无慧的必然;只要人类智力水平处于有智无慧状态,争斗就是必然。事实证明,老子之后的中国社会斗争是常态;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确实是一部斗争史。因此,老子留下了《道德经》,试图帮助世人重新获得智慧。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道家极力主张“不争”。为什么?因为“争”是双方对同一物体施加方向相反的拉力;结果可想而知。斗争双方要么两败俱伤,要么有一方被伤害。因此,人类内部的争斗实质是自我伤害。如果“不争”即不参与争斗;就处在没有人与你争斗的状态,当然是“莫能与之争”。对于有智无慧者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他们认为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动力,甚至把“竞”和“争”混为一谈,称之为“竞争”。

人类应该“竞”不应该“争”。“竞”和“争”的含义差异很大。人们可以比赛啊,看谁的劳动方法好,看谁的劳动成果大;这才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为什么要去争夺别人的劳动成果?

古之所谓曲金者,几语纔,诚金归之。

古人所说的“曲金”,接近于人们所说的既柔软又坚固的吊索,这才属于真正的坚固即坚韧。

古人所说的“曲金”就是现代人所说的“坚韧”。既柔软又坚固、能屈能伸、能曲能直,这才是真正坚固,即坚韧。如果人有这样的身体,那就是“不坏金身”。同理,如果一个社会既有物质财富(硬的)又有精神力量(软的),那必然天下无敌。问题是,这句话与上述内容有何关联?

“曲金”是强大自己、战胜敌人的策略。老子深知中国社会必将因有智无慧而陷入斗争状态;进入斗争状态的人们如何强大自己、保全生命、战胜敌人?老子给出了明确的建议。希望人们学会“坚韧”。必须做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该曲时曲、该硬时硬;曲是为了生,硬是为了胜。太极拳或许就是根据这个建议发明的。然而,“坚韧”和“委曲求全”不是一回事。

委曲求全是片面的。坚韧是曲软和刚硬的和谐统一。“委曲求全”只强调“曲软”忽视了“刚硬”,显然是片面的。曲软是为了伺机反击,暂时服软以保存实力。如果不是为了伺机反击,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委曲求全”;那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因此,“委曲求全”是个极坏的、诱导人们做奴隶的观念。这个观念或许是导致中华民族散失“血性”,出现很多汉奸的原因之一。

★通行版《道德经》把“金”改为“全”,其目的昭然若揭。由于这样改动无法解释“几语纔”,故把“几语纔”改为“岂虚言哉”。

白话译文:

容易弯曲的东西才需要固定,树木弯曲了才需要支撑使其稳定,低洼的地方才会被水淹没,东西破旧了才需要更新,东西不够用了才需要获得,东西多了才会产生困惑。因此,圣人抓住事物本质,以此统御天下。不能审视自我的人就会光芒四射,看不清自己的人就会显摆,不能检讨自我的人就会争功,不能尊重自我的人就会居先。只有不争,就没有什么能与之争。古人所说的“曲金”,接近于人们所说的既柔软又坚固的吊索,这才属于真正的坚固即坚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