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唯写遗书(汤唯捧红的定情书)(1)

2016年,由汤唯与吴秀波主演的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上映,电影讲述了两个身在异国的陌生人阴差阳错地因为一本书而结缘,这本书就是被称为“爱书者圣经”的《查令十字路84号》


汤唯写遗书(汤唯捧红的定情书)(2)

片中男女主角的这本“定情之书”瞬间在各大书店销售一空,直至今日仍然位列图书畅销排行榜,曾多次被改编为舞台剧和电影。书中所提的查令十字街,也成为无数中外读者“朝圣之地。”


汤唯写遗书(汤唯捧红的定情书)(3)

这本书究竟有何魅力,能让无数爱书人,对它如痴如狂?


每一位爱书者,都曾众里寻“'它”千百度

有人说,英国伦敦遍地都是好东西,这是老帝国长而辉煌的昔日,一样样堆栈下来的,伦敦的独立书店几近百家,堪称爱书人的天堂,其中尤以查令十字路最为出名,人们甚至说这条书店街比整个世界还要大。


汤唯写遗书(汤唯捧红的定情书)(4)

查令十字街的时间景观,不单单是它的经历,出身以及悠悠存在的岁月,而在于乍乍相见那一刻,清晰捕捉到的实时景致。它像一条时间的河流,更像人类智慧与思维的结晶,一家一家进出,像走进历史陈列馆而不是商业卖场。

对于爱书的人而言,查令十字路上的几十家二手书店才是他们最为钟爱的。随便找一家进入,门永远是敞开的,店里的空间往往局促狭窄,却能散发一种独特的魔力,令人凝神静气,细细观察与体会。


汤唯写遗书(汤唯捧红的定情书)(5)

二手书的书店里往往会产生一种混杂着霉味儿和尘土的味道,那是纸张、油墨与书橱地板的木香混融形成的厚重气息,仿佛是在引诱你快点发现它们的存在

在诸多二手书店中,最出名的却是早已关张倒闭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它位于查令十字路84号。这个书店于1977年倒闭后,经历了数次改造,今天被一家麦当劳占据,我们已经无法从外观上发现书店的任何蛛丝马迹,而它的街牌号也被改成了“剑桥环路24号”。


汤唯写遗书(汤唯捧红的定情书)(6)

唯一让人兴奋的是店门旁石柱上镶嵌的一块金色圆牌,上面镌刻着:“查令十字路84号,马克斯与科恩书店旧址,因海莲·汉芙的书而闻名天下。”


汤唯写遗书(汤唯捧红的定情书)(7)

用一本一本书铺起来的查令十字街84号,不会因此戛然而止,就此消失,它因纳入海莲·汉芙的美好记忆而更添一份光晕色泽,其实“书店还在那儿”,在岁月长河里永恒。

永恒当下的灾难,是人们越来越不看书了,个何论是为了找一本心仪的书,众里寻他千百度?

去年七月,《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张照片,是一家位于重庆渝中区中兴路旧书店的,题为“书屋的气质“,照片里仅有11平方米的空间里被成千上万的旧书塞的满满当当,还附有一段话:“书店不仅仅是一个买书的场所,更是一个精神的世界……不同的书屋有不同的气质,给读者带来别样的读书感受。”


汤唯写遗书(汤唯捧红的定情书)(8)

书店的老板叫王米渝,今年71岁,是重庆建筑公司下岗职工,连初中都没毕业。00年他借钱开了这家书店,纯粹是为了赚钱养家。自己书店的气质是什么,他并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看到好好的书被当作废纸卖掉,太可惜了,书的价值远远高于它们的重量。年轻时没条件读书,现在满屋都是书,也算弥补了遗憾。”

“读者就应该随心所欲地找书,能翻到一本满意的旧书,就好像遇到失散的朋友,是缘分。”

当我们惊讶欣喜的以为中国也有一家“查令十字街84号”的时候,去年十二月,“书店打完卡必须买一本书”这个话题上了热搜,原来自从人民日报报道后,王米渝的旧书店就成为了网红打卡地,许多年轻人慕名而来,有的纯粹是为“书”而来,有的不是为了来看书的,而是来专门拍照,“网红打卡”的。


汤唯写遗书(汤唯捧红的定情书)(9)

人类发明了文字,懂得写成并印制成书籍,我们便不再徒然无策地只受时间的摆弄宰制,我们甚至可以局部地、甚富意义地击败时间。

我始终不真正明白人们为什么不看书,不买书了,这明明是世界上最廉价却又值得的投资,只需要花费一杯网红奶茶钱,就可以买到一个作家闪闪发亮的思想智慧,买到他滔滔不绝的一生,只需要抽出几个刷短视频与追剧的时间,就可以与他人跨越时空进行一场思想的交流,灵魂的碰撞。


汤唯写遗书(汤唯捧红的定情书)(10)

我们很容易在一本本书里不断惊异的发现,原来我们所以为的现实世界,相较于既有的书籍世界,是那么的狭隘,封闭而渺小。


柔情一纸牵,云中谁寄锦书来

《查令十字街84号》从头到尾, 全部由一封封信件组成。既有和风细雨, 也有暴雨狂风;大多温馨闲适, 亦不乏愤怒暴跳。男女主人公天各一方, 依靠书信和包裹传递着彼此的关爱。一方能通过书单猜出她的心意, 尽职尽责地找到最好的版本;另一方则在经济萧条的时期, 热心坚持为他和他的家人、同事寄去紧缺的食物。

长达20年悠悠岁月, 他们自始至终只有通信, 没有见面。


汤唯写遗书(汤唯捧红的定情书)(11)

女主人公海莲,是个典型的“美式”白羊座,她的文字莽撞而俏皮,会自嘲自己如百老汇街上的叫花子, 也会大大咧咧地抱怨牙痛。她的生活并不如意, 住在“白蚁丛生、摇摇欲坠、白天不供应暖气的老公寓”, 却嗜书如命, 真心把书当作了情人。


汤唯写遗书(汤唯捧红的定情书)(12)

她作为一名丧偶的剧作家, 生活过得并不富裕, 靠着微薄的稿酬过活。但对于好书上的花费却毫不吝啬。同时当她在信中得知书店老板及店员们的艰辛生活时, 也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


汤唯写遗书(汤唯捧红的定情书)(13)

男主人公弗兰克沉稳而低调,“是一个合格的英国绅士”,经营着一座小小的书店, 等待着志趣相投的读者登门, 等待着一场美妙而精心的不期而遇。

他在20年的通信中谨守着一个绅士的礼貌和谦谨, 又是一个专业且又敬业的书商, 不仅能很快找到海莲想要的书, 还很细心地随信附上英版和美版发票。


汤唯写遗书(汤唯捧红的定情书)(14)

二十多年来的每一封书信, 都递送着一股暖流, 盈满了海莲与弗兰克的心,也盈满了读者的心。书信在远隔重洋的两地穿越, 以无穷的力量, 穿越了千山万水, 消弭心与心的距离。海莲的每一封书信, 都在传递着自己向上快乐向上的情怀, 弗兰克一家及其书店员的每一封书信, 都在含蓄地表达一种超越私利的问候与关怀。

面对的心酸和苦难, 谁都不去探究, 谁都不去展示, 传递的都是温情、关怀、快乐, 透过这一封封书信, 彼此完全可以感受到对方的苦, 对方的痛, 对方的忧伤。


汤唯写遗书(汤唯捧红的定情书)(15)

一封封书信在20年间穿越重洋, 他们谈论文学,谈论人生,即使未曾谋面,深情厚谊藏于文字的背后,从不曾中断。每一封书信都是率性之作, 没有杂质, 没有矫饰,都是真情流露, 都是真实生活的告白。


昔人已乘黄鹤去,千万个吻,难抵亏欠

“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 当一个人死亡, 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 而是被翻译成了一种更美好的语言”。

没有等到海莲亲自踏上英国这片土地, 参观“这是间活脱脱从狄更斯书里头蹦出来的可爱铺子”,书店的主人弗兰克就去世了。他的一章从书中撕去, 翻译成了更美好的语言———爱的语言。所有的书信中, 寻不到爱的踪影, 而正是这无影无踪的爱, 更加刻骨铭心。

这一份“爱”有人说,是书本与书信中萌生的爱情,而我觉得,他们之间早已超越了爱,是高山流水,是心有灵犀,通过书信与书籍, 彼此早已将对方融入自己的生命里, 直至灵魂深处。


汤唯写遗书(汤唯捧红的定情书)(16)

弗兰克走了, 带着所有的美好和对海莲的真情, 一切都结束了, 而一切也都重新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通信在此刻戛然而止, 这些小小的信笺静静地躺在抽屉里。海莲把它们集成一本书信集, 送到了出版社,成了今天的《查令十字街84号》。

“你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 请代我献上一吻, 我亏欠它良多。”

多少年后,海莲来到了查令十字街84号, 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她笑着对空荡荡的书店说:‘我来了, 弗兰克我终于来了。’”就像赴一场知道没人在等的约会, 只能独自怀念旧人。


汤唯写遗书(汤唯捧红的定情书)(17)

这本书给出的结局是遗憾的,而生活中的又有多少故事是圆满的呢?正是这份遗憾造就了这结局荡气回肠的美感,虽然他们致死也未曾在现实世界里谋面,但在精神世界里, 他们的灵魂一直并肩而行。如同一杯醇香的美酒, 不用品尝, 仅仅随风轻嗅, 足以微醺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