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

一座城市因为一些历史精英的活动而变得生动和浪漫,因为某些名人而彰显和扬名。历史名人用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创作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一个地域、一座城市。

洛阳是一座从来就不缺少名人的城市,自夏代建都洛阳开始,在漫漫几千年的历史长廊中,洛阳曾出现过无数的杰出人物,他们或引领了历史的方向,或渲染了历史的色彩,或点缀了历史的天空,他们的爱恨悲欢都交织在这片河洛沃土之上。

我们以历史时期为线索,选取了洛阳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百位著名人物,他们有功高盖世的政治领袖,真知灼见的思想巨擘,有勇有谋的传奇英雄,妙笔生花的文坛泰斗,匠心独运的艺术大师,铸造科技辉煌的科学精英……时间跨度从商代到近代,描述了三千多年洛阳的历史进程。我们将他们人生旅途中与洛阳关系密切的部分加以展开叙述,或写他们在洛阳期间的生活、工作、奋斗历程,或写他们对洛阳的各种贡献,或写洛阳对他们思想、事业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这些故事或波澜壮阔,或细语浅唱,或幽默风趣,或令人回味,读者了解这些人物,就基本掌握了洛阳历史的人物精华。

洛阳是一座文化名城。历史名人在此聚首并演绎其精彩人生,塑造了洛阳在世界城市之林的文化气质,彰显了洛阳这座城市的人文辉煌!今天推出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七十一:韩愈

韩愈

唐朝八大家韩愈简历(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七十一)(1)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朝八大家韩愈简历(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七十一)(2)

韩愈的父亲韩仲卿,博学多才,有点名气,可惜在韩愈3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从此,韩愈由哥嫂抚养。其兄韩会,写得一手好文章,在长安为官时颇有口碑。韩会对弟弟很好,教他读书,好好做人。韩愈自己曾在文章里讲,他7岁读书,13岁能文,都是得益于哥哥嫂嫂的帮助。

  韩愈14岁时,嫂嫂把他叫到身边对他说:“我思谋了很久,你应该到洛阳求学。那里有学问的人多,可以开阔你的眼界。”于是,韩愈前往洛阳。到洛阳后,韩愈拜访了一些韩家的老相识。大家见他很知礼,又有学问,就邀请他住在自己家里。韩愈谢绝了,自己租了两间茅屋住下,过起了清贫的读书生活。

  韩愈苦学,历史上是很有名的:他身穿布衣,每天只吃两顿饭,其余时间都用来读书、访友。有时他读书入迷,要到半夜才睡觉。为了博览群书,他“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即使在冬天,韩愈也舍不得生火取暖,砚台的墨汁结冰了,他就用嘴呵呵气,使冰融化,然后再写;手冻僵了,就搓搓暖热,再写文章;读书读到口干舌燥,就喝口菜汤,继续吟诵揣摩。韩愈苦读、背诵、深思,不断记笔记,提炼纲要,记述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研究并加以分析,把前人写的文章都吃透了。

  有一次,韩愈和同学谈论文学,韩愈说:“这读书就像品酒一样。好文章读起来,让人觉得痛快。差的文章,比如骈体文,就死板得很,读后也没味道,还会憋气难受。”“依你之见,哪些名家写得好?”同学问他。“要说先秦,当然是孟子、庄子;要说两汉,首先是大儒董仲舒,其次是洛阳才子贾谊。他们的文章形式自由,用辞动人,含义深刻。”后来,韩愈成了大学问家,积极倡导人们学习先秦、两汉时的散文,反对束缚人的骈体文,实际上这些文学观念,是他在洛阳求学时产生的。

韩愈19岁时,带着学习、交友、求仕的愿望,来到长安继续深造。然而韩愈科举求仕之路,总是没有顺的时候,先是科举之路不畅,考进士三次落第,频受打击;后来虽有了进士文凭,却又连着3年找不到工作;贞元十二年(796年)三月,韩愈的运气来了,经人推荐,他结识了兵部尚书董晋。董晋欣赏韩愈的才气,有意提携他,于是到汴州上任时便带上了韩愈,提拔他做了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负责刑狱司法工作。这一年,韩愈29岁。

  转眼贞元十五年春(公元799年),董晋去世了,他的儿子扶柩离汴,准备回故里洛阳。韩愈感激董晋知遇之恩,认为自己有义务护柩返洛,便告别妻儿,扶柩西行,前往洛阳。他们走了好多天,这日来到偃师县西,离洛阳还有30里,看看天色已晚,于是在此宿夜。他们刚在客栈住下,外面就来了几个客人,大家议论纷纷:“你们听说了吗?汴州发生兵变了!”一干人听了,赶紧打听汴州的情况。

韩愈得此信息,一夜辗转反侧,后悔没把妻儿带回洛阳,使妻儿身陷险地,生死未卜。于是,他披衣下床,作诗一首,打发长夜:“……暮宿偃师西,徒展转在床。夜闻汴州乱,绕壁行彷徨。我时留妻子,仓卒不及将。相见不复期,零落甘所丁。骄儿未绝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我所,耳若闻啼声。中途安得返,一日不可更!”但已经快到洛阳,怎能返回?只有听天由命,祈祷妻儿平安了。第二天清晨,一行人用过早饭,继续向西,往洛阳赶。韩愈的脚步虽然朝西,心却向东,牵挂着身后的妻儿。走过白马寺,离洛阳更近了,因不再需要住店,董家人便捧起灵牌,穿上孝衣,嘤嘤地哭起来。这也感染了韩愈,他眼中含泪,复为妻儿担忧起来。正在这时,一匹快马从后面追了上来,那人翻身下马,向韩愈施礼道:“汴州城已起刀兵,行军司马、营田判官都被乱军杀害,夫人平安,已带着子女离开汴州,乘船下了汴水,前往彭州(徐州)。夫人怕您担心,特命小人一路追来,让您护柩之后,前往彭州与她会合!”哦,这一下,韩愈放心了,心情轻松起来。当下无话,赶到洛阳,会同一班文士祭奠了董晋,便不再停歇,从孟津渡口上了船,顺着黄河一路向东,过巩县下郑州,最后赶到了徐州,他的家人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了。

唐朝八大家韩愈简历(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七十一)(3)

闲居洛阳期间,韩愈宣扬儒学,提倡古文运动,在学术界产生了轰动。贞元十六年(800年),韩愈离开洛阳,到长安参加吏部铨选。贞元十八年(802年)春天,韩愈被任命为国子监四学士,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他建议朝廷扩大举选范围,让太学馆招收八品以上官员的子弟,更多地吸纳人才。还建议四门馆招收平民子弟,允许各校就近招生,不受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这些建议,即使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大胆、切合实际的,有利于国家吸纳人才,也有利于平民子弟出头。韩愈热爱教育,有社会责任心。他还写了著名的《师说》,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是很先进的教育理念,鼓励弟子超过老师。他实在是个好老师,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但他在那个时代,非但当不了模范教师,人家还诋毁他,说他的观点太离奇,太另类,“不顾流俗,犯笑侮,作《师说》,因抗颜为师,愈以是得狂名”,他成了教育界怪物,被撤掉博士一职,清除出大唐教师的队伍。

没办法韩愈就请求到洛阳的国子监去教书,被获准后便踏上了回家乡洛阳的路。洛阳永远是他的避风港,只要无路可走,韩愈必然要回洛阳。但他这次被免职,还是非常划算的,虽因《师说》倒了霉,却也因《师说》出了名,成了文坛名人。朝廷不喜欢,士人倒是很喜欢,弟子纷至沓来,拜倒在他的名下。

唐朝八大家韩愈简历(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七十一)(4)

  韩愈回到东都,以国子监博士的身份分司洛阳。还好,他不会感到寂寞,因为孟郊像他的影子一样,也来洛阳上班了。两位老朋友,一对官宦人,重聚东都城,心中挺高兴。还有李贺、张籍等青年才俊,也都环绕在韩愈周围。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六月,韩愈改任都官员外郎分司洛阳兼任祠部,权力更大了。

  都官员外郎一职,主掌刑法政令,祠部则主管僧道,但期间有个情况,就是宪宗上台后,不让祠部主管寺庙了,而让宦官代管。这些宦官奸邪,怂恿部分僧道胡作非为,把寺庙道观搞得乌烟瘴气,民众意见很大。唐代僧道甚众,加上宦官们的支持,便形成一股势力。韩愈认识到,此界风气不好,便会影响社会风气。但大家都不敢出来矫正,他却不信这个邪。

  韩愈是个犟脾气,出手特别猛,他写文章批评僧道说,这些人不耕不织,属于“坐食阶级”;他还写了一首诗,开篇便诘问:“ 浮屠西来何施为?扰扰四海争奔驰!”然后又批评寺庙建筑奢靡浪费:“构楼架阁切星汉,夸雄斗丽止者谁?”然后又说:“ 向风长叹不可见,我欲收敛加冠巾。”他要动手整治了!

  韩愈担任的职务正管此事,所以他很有底气——韩愈根据法律典文,将洛阳寺庙的管理权重新收归祠部,接着大刀阔斧,整治此界风气。

  当时,洛阳有个永慈寺,僧田颇多。这天,有个姓王的农民来向韩愈告状,说永慈寺霸占了他的耕田,还打死了自己的儿子。韩愈马上传唤永慈寺住持:“王家告你们霸占了他的田地,又打死了人家的儿子,你要如实招来!”那住持并不害怕,仰脸答道:“那块田地,本是我寺僧田,姓王的前来强要,胡搅蛮缠,双方打斗起来,一方死了,这很自然……”。

  “大胆!竟敢狡辩!”韩愈大喝一声,不让他说了,传原告上堂,拿出地契,往大堂上一放,并不多问,只让那和尚也拿出地契来。和尚哪里会有?于是,韩愈就将其收监了。那住持不服,大呼道:“你竟敢抓我!可知我是皇宫里的行走僧!”韩愈道:“就算你是天庭里的和尚,只要违反了大唐律,我也敢抓你!”当下不由分说,将和尚收监。接着,又诛杀了好几个不良僧道,一时间,洛阳寺庙道观安静下来,门风也转变许多。

这样,韩愈就得罪了宦官,宦官们恨得咬牙切齿。当时的东都留守是郑馀庆,是韩愈的顶头上司,宦官们纷纷向郑告状,说韩愈滥用职权,破坏宗教政策,请他速给韩愈治罪。郑馀庆心里好生气恼,心想韩愈这厮来洛阳不到两年,就给我惹了这么多麻烦!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想调走韩愈,不料韩愈这次有了政治经验,预感到风浪将至,先自写了一张病假条,回家养病去了。

唐朝八大家韩愈简历(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七十一)(5)

长安四年(824年)夏,韩愈突染重病,该年十二月初二,韩愈在长安城南别墅去世,这位儒学大师,一代文豪,享年只有57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