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25年五月,明熹宗朱由校在魏忠贤与乳母客氏的簇拥下,来到西苑的湖上泛舟游乐。明熹宗与两名贴身小太监所乘的一艘小船,船至湖心深处,忽来一阵狂风,小船倾覆。

明熹宗等三人尽数落水,由于距离太远救援不及,两名小太监被淹死,明熹宗被救起时已是奄奄一息。惊吓过度的明熹宗亦因此落下病根,身体每况愈下,令御医们绞尽脑汁。

兵部尚书霍维华在魏忠贤的授意之下,献上仙方“灵露饮”。所谓的“灵露饮”就是斋米或糯米、老米、小米等混杂在一起熬出来的米汤。米汤没有任何疗效,明熹宗的病情也就被耽误了。

公元1626年八月十一日,子嗣尽折的明熹宗自知来日无多,召见五弟信王朱由检说“吾弟当为尧舜”,心神领会的朱由检不敢接受也不敢推辞,只能回“臣死罪”。

隆武帝朱聿键壮烈牺牲(生不逢时的君王隆武帝)(1)

一、故布疑阵灭阉党

明熹宗双手奉送的大明江山,外有魏忠贤专擅朝政,内有客氏称霸后宫,对朱由检而言无疑是烫手山芋,这也是他只敢以“死罪”自居的原因,可最终还是在张皇后的劝说下接下重担。

1.兄终弟及,不胜惶恐

公元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明熹宗于乾清宫驾崩,结束了他历时23年的荒唐人生。天启帝的驾崩,意味着魏忠贤的靠山也没了。

魏忠贤本来的如意算盘是秘不发丧,压下明熹宗的遗诏,再由他颁布一道圣旨扶持一个傀儡皇帝,以此掌控整个大明王朝,但张皇后早已传讯功臣张玉的后人张唯贤。

承袭英国公爵位的张唯贤率领文武百官拥护朱由检,无计可施的魏忠贤这才不得不公布明熹宗的遗诏,以及张皇后的懿旨 “召五弟信王入继大统”。

隆武帝朱聿键壮烈牺牲(生不逢时的君王隆武帝)(2)

朱由检进宫后的第一个晚上,是旁人难以想象的如坐针毡。张皇后曾经早早告诫朱由检,千万不要食用宫中食物,朱由检便从信王府里自带食物进宫。

孤身进宫的朱由检身边没有可信可用之人,他整夜秉烛独坐,看见一名负责巡逻的太监持剑而过,便将人召了过来,假意欣赏留下太监的佩剑以防不测。

朱由检深知孤掌难鸣,当听到巡夜侍卫敲击木梆的声音,他就主动下令光禄寺准备酒食,慰劳宫中轮值的巡夜侍卫,幸得新君恩赐的侍卫们欢声雷动,陪着朱由检度过难熬的第一夜。

八月二十四日,朱由检经文武百官三次劝进,终于在皇极殿举行即位仪式,成为大明王朝的第十六位皇帝崇祯。

隆武帝朱聿键壮烈牺牲(生不逢时的君王隆武帝)(3)

2.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初登基的崇祯故作颓废,终日衣冠不整,表现得无心政事,令魏忠贤又想故技重施,如同架空明熹宗一样架空崇祯,第一步就是曾经用在明熹宗身上的美人计。

崇祯不动声色地收下魏忠贤送来的四名绝色美女,随后命宫女搜身,结果从绝色美女身上搜出一粒催情的迷魂香,崇祯的这些举动自然逃不过在宫中满布眼线的魏忠贤。

魏忠贤的目的无非是想让崇祯沉溺美色,荒废朝政,变成第二个明熹宗,以此确保自己还是权倾天下的九千岁,所以他不死心地再派人偷偷在御书房的墙内放置迷魂香,企图让崇祯闻香心动。

一天夜里,崇祯在御书房批阅奏折时闻到异香,命人四处搜寻无果,于是他命人将灯火全部熄灭,终于发现墙缝里闪耀的火光,遂命人砸开墙壁,里面坐着一名小太监,手里拿着一支点燃的迷魂香。

隆武帝朱聿键壮烈牺牲(生不逢时的君王隆武帝)(4)

审问之下,小太监坦白自己是魏忠贤派来的,崇祯不由得长叹一声“皇兄皆为此误也”。崇祯并不好色也看得很清,没有中了魏忠贤的迷魂计,更没有发怒或责问魏忠贤。

迷魂计后,崇祯一如既往地优容客氏和魏忠贤,仿佛就是在履行明熹宗临终嘱托重用魏忠贤。然而,崇祯这种猜不着摸不透的态度,令魏忠贤难免心慌,总感觉崇祯在憋大招。

为了进一步试探崇祯的态度,魏忠贤上疏请求辞去东厂总督太监之职,崇祯坚决不予批准。不过,当与魏忠贤“对食”的客氏前来试探时,崇祯顺理成章地批准了她的离宫请求。

客氏身为明熹宗的乳娘,早在明熹宗六七岁时就可以功成身退,却倚仗着明熹宗的偏宠逗留禁宫,甚至还与魏忠贤结为“对食”,里应外合祸害朝纲。

隆武帝朱聿键壮烈牺牲(生不逢时的君王隆武帝)(5)

明熹宗驾崩后,客氏更没有留下的理由。既然是她自请离宫在先,崇祯予以批准更是合情合理,令人挑不出任何毛病。这一次不露痕迹地瓦解魏忠贤与客氏的联盟,令魏忠贤更加云里雾里。

魔怔了的魏忠贤决定弃车保帅,将掌握兵权的死党崔呈秀送到崇祯面前。崇祯本来就忌惮魏忠贤拥有兵权,既然魏忠贤想自断一臂,崇祯当然是要成人之美的。

魏忠贤以为牺牲崔呈秀就能换取安然。殊不知对崔呈秀下手,是崇祯向朝野上下表明铲除阉党的决心与态度,因此当浙江海盐县一名贡生上疏弹劾魏忠贤十大罪状时,崇祯终于可以磨刀霍霍。

魏忠贤带着四十车财宝想要逃,却偏偏注定要落脚,因为锦衣卫奉命紧追其后。魏忠贤害怕酷刑选择连夜上吊,这距离崇祯即位仅仅过去三个多月,那一年的崇祯年仅16岁。

隆武帝朱聿键壮烈牺牲(生不逢时的君王隆武帝)(6)

毛主席曾说崇祯是个好皇帝。诚然,崇祯既有谋略也有手段,可惜明朝两百年积累下来的内忧外患,非一日之寒,又岂是凭崇祯一己之力就能力挽狂澜的?

二、命途多舛的前半生

有人说崇祯勤于政务,励精图治,奈何生错了时代,但其实老朱家生不逢时的并非只有崇祯一个人。倘若说崇祯接手的是烂摊子,那么崇祯的远房爷爷朱聿键,拿到手里的就是崇祯的那根绳。

公元1602年5月25日,朱聿键出生在唐王府,是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孙。朱聿键虽是天潢贵胄出身,却与父亲一同被偏宠妾室的祖父囚禁起来,企图将父子二人活活饿死。

朱聿键自12岁起就遭到囚禁,整整十六年的囚禁生涯,朱聿键也并未自暴自弃,他埋头苦心研读儒家典籍,可见其心性之坚韧。其父被弟弟下毒害死后,朱聿键因祸得福开始否极泰来。

隆武帝朱聿键壮烈牺牲(生不逢时的君王隆武帝)(7)

朱聿键父亲的死因难以启齿,本想封爱妾之子为世子的老唐王害怕朝廷追究,终于还是封朱聿键为世孙。朱聿键也在公元1632年承袭为唐王。

承袭唐王爵位后,朱聿键立刻命人将当年参与毒害父亲的两个叔叔福山王和安阳王抓来,当场将福山王杖杀,安阳王也是被打得奄奄一息。

朱聿键以雷霆手段为父报仇,但他并非暴虐莽夫。朱聿键经常宴请名士豪杰,钻研儒家经典,探讨天下大势。想当年,朱元璋攻占应天府后,也是请来一众名士分析天下局势。

这样一个性格坚韧,处事果决又能虚怀纳谏的藩王,当崇祯殉国的时候,他正被圈禁在凤阳宗族监狱里倍受欺凌,这又是为什么呢?

隆武帝朱聿键壮烈牺牲(生不逢时的君王隆武帝)(8)

公元1636年,清军直逼京师,朱聿键护国心切,多番上疏请求进京勤王均遭到拒绝。眼见清军袭扰明朝直隶地,朱聿键迅速招兵买马,很快召集千人组成护军北上勤王,敏感的崇祯能忍吗?

明朝藩王没有诏令不得擅自离开封地,“藩王不掌兵”的祖制也是明明白白摆在那里的。朱聿键原本只是一个光杆司令,可他竟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一呼百应,又岂是池中之物?

崇祯以公然违背祖制的罪名,下令锦衣卫将其逮捕,削爵贬为庶人,并关进宗室监狱,凤阳宗室监狱高墙围困,一旦被关进去,几乎没有再出来的可能。

三、逆行的孤勇者

公元1644年6月19日,南京一带的文臣武将拥立万历皇帝之孙朱由崧为帝,年号弘光,这就是史称的“南明”。朱由崧即位后就立刻宣布大赦,朱聿键也成为受惠者之一。

隆武帝朱聿键壮烈牺牲(生不逢时的君王隆武帝)(9)

朱由崧对朱聿键甚为忌惮,他并没有恢复朱聿键的爵位,而是封他为南阳王。公元1645年6月15日,朱由崧的弘光朝就被清军攻灭,朱由崧也被俘遇害。

失去主心骨的明朝旧臣,寄希望于威望与资历兼备的朱聿键。朱聿键就在1645年闰六月二十七日,在福州正式称帝,改元隆武。

朱聿键称帝后禁止行宫一切奢侈浪费,不准使用金银玉等器皿,衣用皆使用寻常布帛。对比明朝十六帝,朱聿键除了喜爱读书外,没有任何奇葩嗜好。

一心抗清复明的他锐意进取,但自知兵力不足,于是大力招纳大顺军李过、郝摇旗所部等人联合抗清。当时清军占领北方,许多百姓官绅纷纷南逃,投附朱聿键的隆武政权。

隆武帝朱聿键壮烈牺牲(生不逢时的君王隆武帝)(10)

南逃的百姓当中不乏被清军威逼而剃头的人,他们被视为归附清朝的叛徒,很多人因此遭到杀害。朱聿键对此特意下严令,不准军队妄杀百姓,带发者视为顺民,剃发的也只当是难民。

这些百姓多是心向故国,倘若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屠刀伸向他们,无疑是将这些力量推向敌对方,滥杀无辜的罪名也对风雨飘摇的南明统治百害而无一利。

朱聿键虽然胸怀大志,却不得不受制于拥立他的郑芝龙。郑芝龙是海盗出身的军阀,他掌握大军横行于浙江沿海地区,嚣张跋扈的他也没有将朱聿键放在眼里。

郑芝龙表面上与朱聿键是君臣,却在朱聿键北伐时与清军暗通款曲,果断背刺朱聿键。公元1646年10月6日,朱聿键兵败被俘,最终绝食而亡,傲然忠烈的帝王之姿与崇祯不相伯仲。

隆武帝朱聿键壮烈牺牲(生不逢时的君王隆武帝)(11)

总结

朱聿键的一生可说是荆棘满途,称帝后也是三面受困,内有郑芝龙势力掣肘,鲁王朱以海的大军同样虎视眈眈,清军更是步步逼近。如果他生在太平盛世,或许能成为一名贤君。

满清入主中原,天下大势初定,南明只是滔天巨浪里的一叶孤舟。清朝的统治者不可能容忍“前朝余孽”,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偏安一隅,未能掌握兵权的朱聿键注定阻挡不了满清的铁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