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经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是人类本能发出的一个最基本的疑问,而这个疑问也是基本的哲学问题之一,那就是“人为什么活着”。

这个问题是超阶级的,甚至也许是超越宗教的。1400年前,27岁的大唐玄奘法师踏上西行求法之路。前途九死一生,玄奘发誓,“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宁可就西而死岂可东归而生。”鲁迅先生因此评价他为“舍身求法的人”。是“中国的脊梁”。玄奘西行求法是为了寻找一个答案,凡人能不能成佛?凡人何时成佛?凡人成佛须经历怎样的过程?这个问题据说自魏晋六朝时代起,在中国的佛学界就一直争论不休。

一生中的问题(他用一生探索一个问题)(1)

年轻的玄奘被这个问题击中了。这个问题对他来说,实际就是我玄奘能不能成佛?我玄奘什么时候才能成佛?玄奘用了7年的时间从四川到长安游学求解,可是在当时的中国,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确切的答案。玄奘自十岁出家,舍弃了人间一切欢乐,他学涅槃经,“执卷伏膺隧忘饮食”,学大乘论,“爱好逾剧一闻将尽,再览之后无所复遗”。十几年间玄奘“敬惜寸阴励精无怠”,以至于“道振神州,声驰海外”。如果玄奘最终不能成佛的话,那么这所有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

一生中的问题(他用一生探索一个问题)(2)

所学越广越深,越被赞誉为“释门龙象、伟器、千里驹”,“亭亭独秀、不染尘埃”的玄奘越感到窘迫。就像当年罗素悖论撼动了整个数学的根基一样,“我玄奘能不能成佛”,这个问题的无解也几乎粉碎了玄奘毕生追求的理想。他的生活信念,他全部的精神支柱,将随着“凡人不能成佛”这个答案的确定而崩塌。

我们几乎可以感觉到当年玄奘内心的急迫与焦虑。这个问题要逼死他了。如果我玄奘不能成佛的话,生命还有什么意义?我又为什么活着呢?

一生中的问题(他用一生探索一个问题)(3)

1961年6月2日早晨,海明威把一支双筒猎枪的枪口塞进嘴里,同时扣动了两个板机。我们如果能够理解海明威在扣动扳机那一刻的刚毅与决绝,其实是一样的。玄奘踏上几乎是必死之路的时刻,与其说他是要求生,是要去寻找活下去的理由,还不如说玄奘也许是在求死。

杰克伦敦、海明威、川端康成,也许还要包括当年未曾西行而去的玄奘,所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社会人群给予了他们崇高的荣誉和地位,但是随之而来的重大责任却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他们不知道究竟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与他们高高在上的身份相符。他们感到这些光鲜陆离的虚名浮利,还有那些众星捧月一般痴醉的目光,实际上犹如利刃,每时每刻正在细细碎碎的割裂着自己的灵魂。

一生中的问题(他用一生探索一个问题)(4)

较之后来者,十分幸运的是,大唐玄奘法师不但有惊无险的穿越了八百里瀚海沙漠,而且以其盖世英才,在异国他乡取得了惊人的成功。更重要的是,玄奘终于突破了自己思想上的困境,他找到了答案,亦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至于“凡人能不能成佛?凡人何时成佛?凡人成佛须经历怎样的过程?”这些问题,似乎玄奘再没提过。只是在生命将尽之时,他说,“玄奘此毒身深可厌患,所做事毕,无宜久住。愿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共诸有情同生兜率天弥勒内眷属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时亦愿随下广作佛事,乃至无上菩提。”就是说,我玄奘要往生去兜率天侍奉弥勒菩萨,将来再随弥勒佛下界广作佛事,直至成佛。

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回国后的玄奘不再纠缠“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他只是在尽一个和尚的本分,译经,诵经,拜佛,以坚守他的信仰并弘扬佛法,如此而已。玄奘终于明白他为什么活着,因为他要做的就是这些事,这就是玄奘的天命。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天命。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是个废物,是个酒囊饭袋。觉得自己对社会对家人没有任何贡献。你的存在就意味着你有存在的价值。因为如果没有的话,老天爷生你干什么呢?

天生我材必有用,只在于你自己愿不愿意坚持做下去。

本文作者:语迟,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微信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