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是怎么死的?宝钗一句话,逼黛玉以死明志: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林黛玉的《葬花吟》唯美诗意,将绛珠仙子的出尘风韵描写得淋漓极致,至今仍有很多女孩效仿黛玉葬花。

不过,如果仔细体味《葬花吟》,你会发现,在诗意的诗歌表面下,是残忍到让人发指的人性之恶:黛玉年轻夭折的真正原因,曹翁在如此诗意的诗词中写出来,更让人惊惧。

《葬花吟》中,黛玉以花自比,以“花落人亡两不知”作为结尾,通篇充斥着悲伤和暮气,这明显是曹翁用谶语的方式,在预示黛玉之死。

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在《葬花吟》一片桃花、落红中间,用了一句“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心理活动。

黛玉特意强调了自己的清白无染。但俗话说得好,“缺啥补啥”,黛玉特意强调“清白”二字,恰恰说明,她面对了“污淖陷沟渠”,清白被染的凶险境遇,换言之,就是名誉受损,被泼了脏水。

为什么薛宝钗和林黛玉性格不同(林黛玉是怎么死的)(1)

据此我们可以做合理推测,黛玉的死,黛玉流泪,就是因为名誉受到污蔑所产生的结果,并且,黛玉的死并非全然是因身体原因的生病,而是有意识的,自我选择的死亡。

“源易缘”试着从前80回留下的细节,及和红楼梦时间相近的《金瓶梅》中,西门庆三房姨太太孟玉楼的一根金簪,来还原黛玉死前遭遇的“风刀霜剑”。

一、泼脏水之起始:宝钗滴翠亭偷听密事。

黛玉葬花所在的回目是第27回,章回题目就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在黛玉葬花之前,就写了宝钗在滴翠亭偷听林红玉和坠儿的私密谈话。

当日,林红玉在滴翠亭和坠儿交涉,让坠儿把贾芸的手帕给了自己,这实际上是变相的私换定情信物的意思。

男女私自定情,在现代叫情窦初开,带着朦胧的美感,但在古代,却是一件可以危及性命的大事。

所以,林红玉和坠儿的这次聊天,是需要保密的。而这二人中的坠儿,虽然年龄很小,但却很有江湖经验,她们说话中间,坠儿提议将滴翠亭周围的窗子都推开,以防有人偷听。

为什么薛宝钗和林黛玉性格不同(林黛玉是怎么死的)(2)

而此时,宝钗正在亭子外面偷听,如果坠儿一旦打开窗子,必然发现宝钗在偷听的事实。

而一向以端庄、纳言形象示人的宝姑娘,如果被人发现有偷墙根的习惯,且还是在偷听这种事情,那宝钗在荣国府就会成为笑柄,精明的宝钗才不会让自己陷于如此境地。

情急之下,宝钗就生了个“金蝉脱壳”的法子,向前说着:“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又对红玉、坠儿二人说,大老远看见黛玉在这儿蹲着弄水玩。

宝钗这波操作纯属无中生有,黛玉根本就没在这,宝钗为了洗脱自己听墙根的嫌疑,生生拉了黛玉来当垫背的。

“源易缘”认为,将黛玉葬花和宝钗滴翠亭戏彩蝶放在一回来写,正是隐喻黛玉被宝钗无中生有造谣,致使黛玉面临“污淖陷渠沟”的险境。

二、人急跳墙:林红玉和坠儿曝光宝黛私情

滴翠亭事件,宝钗嫁祸黛玉听见了林红玉和坠儿交易定情信物的事,宝钗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今儿我听见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

为什么薛宝钗和林黛玉性格不同(林黛玉是怎么死的)(3)

那么,这件事给黛玉带来了什么影响呢?曹翁没在前80回说出来,但可以根据宝钗的思路往下顺:林红玉心里知道是黛玉偷听了她的隐私,黛玉知道了自己暗中传递定情信物的事,会不会人急造反,狗急跳墙去生事呢?

“源易缘”认为:会!因为如果林红玉和贾芸私自传递手帕这个情节,在80回后没有呼应的话,那曹翁这样详细地描写林红玉和贾芸传递手帕的曲折经过,是不合理的。

那么,坠儿和林红玉是怎么生事的呢?“源易缘”认为极有可能事发在坠儿这个小丫头身上。

在52回,大观园中出现了一起偷窃事件,宝玉房中的丫环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被晴雯连打带骂,撵出了大观园,这坠儿和晴雯结下了很大的仇气。

如果,在80回后林红玉和贾芸的定情信物被人揭露出来,红玉和坠儿肯定难逃追责,

而根据滴翠亭一事,坠儿和红玉必然猜测是黛玉泄的密,那么两人如何自保呢?坠儿和晴雯同在怡红院的屋檐下,晴雯平时嘴巴不饶人,却并没大的错处,但有一件事,她做得却于传统礼教不符:给黛玉私传定情信物——宝玉的三块旧手帕。

为什么薛宝钗和林黛玉性格不同(林黛玉是怎么死的)(4)

如果坠儿将晴雯帮宝玉传递给黛玉三块手帕的事报给王夫人,那么坠儿报了晴雯撵自己的仇,林红玉又可以打击黛玉,再则还可以用黛玉私情掩盖自己的过失。

三、信物定情成把柄:陈经济用一根金簪要挟,孟玉楼险万劫不复

宝玉挨打,让晴雯送给黛玉三块自己用的旧手帕,黛玉明了了宝玉深情,曾连夜在手帕上题下三首定情诗,而这些手帕和情诗,在正统礼教看来,是大逆不道,而对于坐实黛玉私情,却正是实锤。

对于黛玉来说,小小三块手帕,却能将一个女孩摧毁。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古代男女私自赠送定情信物,后果有多严重。

这里可以参考《金瓶梅》中的一个情节:西门庆三房姨太孟玉楼,一根金簪差点让自己万劫不复的情节,来佐证黛玉遭受到的恶意有多大。

孟玉楼是西门庆的三房太太,是一个有手段但却不愿为非作歹的明白人。

西门庆死后,孟玉楼嫁给了李通判的儿子李衙内做续妻,夫妻二人琴瑟和鸣,非常恩爱。

为什么薛宝钗和林黛玉性格不同(林黛玉是怎么死的)(5)

但西门庆的女婿陈经济,在西门庆在世时就和潘金莲有苟且之事,仗着自己女婿的身份,随意出入西门庆内宅。

一次,陈经济在西门家花园内拾到一根金簪,上面写着“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这首诗里正是含有“孟玉楼”三字,说明这根金簪是孟玉楼的。

陈经济捡到孟玉楼这根金簪,却在后来派了大用处。

西门庆死后,孟玉楼再次嫁人,带走了自己非常可观的私产,可以说当时孟玉楼是个小富婆,而彼时,陈经济已经十分潦倒,被西门庆大老婆李月娘撵出家门,口袋空空。

为了贪图钱财,这陈经济竟然拿着这根金簪找到孟玉楼夫家,趁没人时拿出金簪,要挟孟玉楼,让她跟自己结婚,顺便拐带孟玉楼财产。所幸孟玉楼十分聪明,和自己的丈夫李衙内设计将陈经济抓进了大牢。

通过孟玉楼这根金簪的事可以发现,在古代一个信物是可以将一个女人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不然陈经济也不敢仅凭一根簪子就敢上门要挟孟玉楼。

所以我们可以做一个这样的推测,黛玉被坠儿和林红玉,以黛玉私藏宝玉定情信物的事实,被泼了脏水,清白受损,遭受了“污陷沟渠”的险境。

因定情信物被污清白如何脱身,孟玉楼的办法是将计就计,先答应陈经济的要求,并和陈经济约定,夜半在李衙内的院墙外拿出孟玉楼的金银与其私奔,然后和李衙内一起设计,以盗窃官银的理由将陈经济抓到大牢。

不得不说,孟玉楼是个聪明且有手段的女人,她的这波操作为自己解除了危机,最后和李衙内两人过起了夫唱妇随的恩爱生活。

为什么薛宝钗和林黛玉性格不同(林黛玉是怎么死的)(6)

那么,林黛玉呢?她面对王夫人、坠儿等用信物诋毁自己清白,是如何选择的呢?

——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抔净土掩风流。

黛玉用《葬花吟》中的诗句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以死明志。所以说,绛珠草下凡虽然是还泪,但是林黛玉却不是无病呻吟地还泪,而是遭受到了非常惨烈的境遇,哭干了泪,是如晴雯一样,虽是因病而亡,但更多的是被荣国府这些人给逼死的。

更甚至,黛玉判词里的“玉带林中挂”,似乎上吊而死也是说得通的。

总而言之,黛玉之死里,有一个字,那就是——冤,而且是谋财害命的冤屈。而此仇只有宝玉记得,世上其他人,再无人为她讨回公道。

“源易缘”认为这样的决绝才是曹翁给出的戏剧性结局,而非什么宝钗和宝玉结婚当时,黛玉死了这样俗气的结尾。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订阅专栏,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