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鑫作品怎么样(解读  洞穴之喻)(1)

1515青年艺术家创作计划

——2020德龙杯·钢铁雕塑创作营

1515 Young Artist Creation Plan

2020 Delong Cup · Steel Sculpture Creation Camp

艺术家说

我认为艺术不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学科,它与哲学,宗教,社会学,医学等等存在着联系,不同的创作者的观念,想法的不同有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和形式,使得艺术所在多样发现的状态,我觉得如今创作者更应将自己的作品和当今时代,社会,科技紧密结合,更多的思考艺术和艺术家在当下,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作用。也使艺术本身的发展不断的与时俱进。

——谢鑫

谢鑫作品怎么样(解读  洞穴之喻)(2)

《洞》俯视图

谢鑫的作品《洞》,是由废弃的烟道、铁管、铁板与脚手架等钢铁材料建构而成的大型雕塑,长16米,宽高为6米。造型犹如公元前7世纪希腊古典建筑三柱式之一的多立克柱式,视觉语言上极具形式感。

谢鑫作品怎么样(解读  洞穴之喻)(3)

谢鑫作品怎么样(解读  洞穴之喻)(4)

《洞》

作品外部是由脚手架搭建起的长方体空间,烟道壁身经过设计进行部分挖空,使得空间内部随太阳位置变幻始终充盈着不同角度与强度的光线。内部有一根钢管向外曲折延伸,一侧开放供观者进出,另一侧封闭。烟管内部曲折的钢管,随着内部空间结构的起伏,仿佛不再是冰冷的钢铁,而是由温暖的母体包裹着的婴儿脐带。

谢鑫作品怎么样(解读  洞穴之喻)(5)

谢鑫作品怎么样(解读  洞穴之喻)(6)

《洞》局部

作品借用柏拉图的洞穴比喻学说,在不同的感官状态、不同的认知、不同的空间之中发现事物的“真像”。作品以废弃烟道为母体、以空间为出发点,在脚手架外部、脚手架内部以及烟道内部做空间,观者在不同的空间、不同的视角下会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使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

——谢鑫

谢鑫作品怎么样(解读  洞穴之喻)(7)

《洞》局部

作品的构思源于艺术家受到充满理想主义、典雅简朴的希腊艺术的启发。借用柏拉图的洞喻理论,让观者去体会洞内洞外的两个世界,并通过个体的感受去探寻哪个世界更真实,从而获得更澄明的认知。进入洞内的可见世界的影像,与洞外更为真实全面的世界,经由艺术家形象生动的语言转换,启发人们探讨从“洞”出发的对眼力世界与智力世界的思考,每一位观者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验做出独有的解读。

谢鑫作品怎么样(解读  洞穴之喻)(8)

谢鑫作品怎么样(解读  洞穴之喻)(9)

谢鑫作品怎么样(解读  洞穴之喻)(10)

《洞》局部

废弃的烟道以现成品的形式,将洞穴的概念引入到作品中。作品利用通体朴素、雄壮巨大的烟道现有的构成及形象进行加工再创作,并由艺术家赋予其新的语境,消解其原有的意义和功能。

脱离了先入为主的含义,在被赋予新的概念和思想后,钢铁工厂中的结构匀称、比例合理的日常用品变为艺术品。挖空的部分使得厚重的烟道不过于沉闷,并通过光线的变幻为内部空间带来丰富的韵律感与节奏感。脚手架的搭建,形成艺术框架,将工业元素巧妙运用到雕塑作品中,并以其特有的建设符号象征作品处于“建设中”的状态,作品充满个性张力与工业美感。

谢鑫作品怎么样(解读  洞穴之喻)(11)

《洞》局部

艺术家尝试以新的形式促使人与这件巨大的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关联与互动,通过改变现成品原有的内涵,将其重新定义、置于新的语境中。创造一个巨大的开放空间,将观者的主观品味剥离,并向观者展示思想探索的过程与观念。

谢鑫作品怎么样(解读  洞穴之喻)(12)

谢鑫作品怎么样(解读  洞穴之喻)(13)

《洞》

厚重有力的材料,沉浸式的体验,使得作品充满神性的同时,又非常现代、科幻。在开放的空间中,观者可以以任何姿态游走其中,并于各种角度与想象中获得不同的体验与感受。与此同时,对内心活动的揭示效果,让作品更为深沉、朴实、含蓄。

谢鑫的作品巧妙运用环境中富有形式美感的现成品再创作,他试图创造一种工业化材料与艺术之间的对话,并透过作品打破艺术与现实生活中的界限。

作者:田园

编辑:田园

监制:张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