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以前,日本被中国称为倭国,唐代武周时期改名日本,一直沿用至今。“倭”是顺儿,从人从委,就是顺从之人的意思,倭国就是顺从华夏的之意,现代汉语中有矮小猥琐的意思,在《汉书·地理志》中有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日本是日出之国意思,即太阳升起的地方,在汉语中,大和、扶桑、邪马台、东瀛也是日本国名的别称。那么,“倭国”和“日本”这两个名字有什么来历呢?

什么时候叫倭国(这两个名字的含义是什么)(1)

一、“倭国”的由来

早在西周时期中原政权就已经和日本列岛有了联系,当时那里就有个叫倭国的是周朝的朝贡国(叫部落应更准确),在《论衡》中就有:“……,倭人贡鬯(chang)草(一种香草)”之句。在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统封建王朝的时候,隔海相望的日本列岛还处在原始社会,还没有真正意义的国家。汉唐时期,日本多次派遣使者前来结交称臣学习,从历史上看,中华文明深深地影响了日本列岛上的民族,引领他们走过少年、青年,一直到壮年。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使者来汉朝贺,汉以其人矮,遂赐“倭国”。其王又求汉皇赐封,光武帝又赐其为“倭奴王”,并赐使者金印紫授。倭奴国王视这金印为权力象征,十分珍重,当时日本想借着臣属于汉王朝,树立自己权位和王位,因此举国大喜。1784年,在日本九州博多湾口的志贺岛上,发现了这枚赤金方印。

什么时候叫倭国(这两个名字的含义是什么)(2)

三国时,魏国第二任皇帝曹睿曾接见过一位日本女王,自称来邪马台国,他们与一个叫狗奴国的发生战争,前来寻求外援。魏国史官翻遍古书,终于在东海那头找到一个叫倭国的国家,便把邪马台人称为倭人,意思是“山下之国”,并封该女王为“亲魏倭王”。

应该说,西周、东汉、三国三个时期的倭国,必然不是同一个政权,只是相对于中国来讲,是分不清那个是日本岛上的哪个政权,于是就全部叫做倭国。

在4世纪后,日本列岛上才出现统一的国家,也没有日本这一称呼。有确切记载《汉书》的《地理志·燕地》称日本列岛为“倭”,当时日本人接受了这一称呼。公元6世纪,倭国开始大力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使其政治、经济迅速发展,国力渐强。他们逐渐发现在中国人眼里“倭”略含贬义的意思,对被称为倭国感到不满,自认为他们居于东方,乃日出之处,便想用“日”字代国名。

二、“日本”的由来

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国名对内定为大和(不能用作外交)。因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阳神,所以将太阳视为本国的图腾。“日本”这一称呼公元7世纪末才在中国出现。《旧唐书》记载,其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

什么时候叫倭国(这两个名字的含义是什么)(3)

相传在七世纪初,日本在致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处天子,无恙呼”,这就是日本国名的雏形,此话很有与隋朝分庭抗礼之意,应算是日本野心的一次暴露吧。杨广勃然大怒,直接否决改名“东国”的提案,当时要发兵讨伐倭国。

到了唐朝的时候,贼心不死的日本人一直念念不忘更改国号,多次派遣使团前来,希望更名为“日本”,均被拒绝。

公元663年,唐朝在征讨高句丽时,与日本发生了白江口之战。唐军1.3万名官兵、170余艘战舰,在主将刘仁轨指挥下,将拥有4万名官兵、上千艘战船的日本水军打的全军覆没,实实在在的给他们上了一课。

被打疼的日本马上就乖巧了,经常派遣大批“留学生”前来拜师学艺,中国先进的文化、科技不断传入日本,直到武周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日本第8批使团赴唐,修改国名的提案经过各级审批,到了武则天那里。对女皇武则天而言,这等小事才不放心上,可倭国使臣一直苦苦哀求,甚至不顾武则天在娱乐和休息,她终不烦其扰,醉酒时,随口答应。从此以后,“日本”正式成为倭国的国名,并沿用至今。

什么时候叫倭国(这两个名字的含义是什么)(4)

“倭”字在现代汉语中有矮小猥琐的意思,古代完全不是这个意思,它是通假字,通逶迤的逶,表示是魏国的属国,“魏”字拆开,去掉“鬼”(魂魄之意)左边加上“人”字边,就是“倭”字,是往来“友人”的意思。但是到了日本海盗四处作恶的时候,中国叫他们倭寇,“倭”与“寇”搭配在一起,那就是贬义词了。其实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好多文字都是多重意思,要看用到那、怎么用,倭人只学了点皮毛,仅是一知半解,这也很值得褒奖了。

仗是打了,文化也学了,自知学的不咋样,仍不断来中国偷师学艺,不但成功的给自己改了名,还从武则天和李治创立的天后天皇称呼中得到了灵感,日本也有了天皇。日本的德川家族还用武则天创造的文字给自己起名,德川光圀(古代同“国”)里面的圀就是武则天创造的文字。

唐代以后,中国依然称他们为倭国,倭国也好,日本也罢,其实都是中国文化影响所致。有人可能说,自己的名字自己改不就行了吗?无论哪个名字,都是当时日本人与中国王朝外交时,让中国人使用的名字,必须经中国同意。他们自己内部称“大和”,那是公元前六世纪,日本政客从《论语》中“礼之用、和为贵”之句,摘取“大和”,公元575年日本自己正式使用“大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