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鬼子宣布投降,抗日战争结束。第二天,李玉平就写信给史庆云的生父张建国,准备把小云还给他。按照当初的约定,抗战胜利后,李玉平就应该把小云还给张建国。

早在1943年末,张建国就奉命北上,转到平北根据地,在顺义西部开展工作。先后任平北地区供给处政委、平北武工队长等职。

接到信后,张建国向组织汇报了此事,上级批准张建国把女儿接到身边。当天,张建国就和战友皮首中、王凤先一起,把小云接到了顺义水坡,寄养在村干部王喜家里。

不久,王喜夫妇又因为工作危险紧张,不能照顾小云,建议交由村干部史洪全收养。张建国没有别的办法,只得狠下心来,决定把小云送给史洪全家,由史洪全夫妇收养。

史洪全夫妇结婚多年,没有生养,听到这个消息,自然很高兴。但是,他们又怕孩子大了,去找亲爹,他们要经受子女离散的悲痛!

为了打消史洪全夫妇的顾虑,双方商定了契约,张建国和史洪全咬破手指,在一小块红布上写下了收养契约,鲜血滴在红布上,就算定记。契约虽然没有标点,文字也不严谨,但在双方的心里,却立下了“定不面”的庄严承诺。当时双方商定,从那天起,这小云就当是养母张君生的,保证三条:第一条,活着一天,他们三人谁也不能把这事说明,不能让小云知道;第二条,要保证小云吃饱饭;第三条,要保证小云的生命安全。

就这样,小云留在了史洪全家,也有了现在的名字史庆云。

离开史洪全家,张建国心里非常难受,他不由感叹:小云真是个可怜的孩子,来到人间就没了母亲,不到两周岁,就转换了三个家庭,还由寄养变成了收养。张建国含着泪水,默默地为女儿祝福:“苦命的女儿呀!你的新爸爸和新妈妈一定会好好待你的,你一定要乖呀!别怪爸爸心狠,爸爸这也是为了更多孩子的将来呀!”

在敌我斗争非常残酷的形势下,小云的到来,既给史洪全夫妇增添了欢乐,也带来了沉重负担,但史洪全夫妇心里暗暗立下了“就是死了,也不让孩子受屈”的诺言。

当时,抗战刚刚胜利,百废待举,日本鬼子烧杀抢掠和群众自觉支援八路军使当地的物质极度困乏,生活非常困难。家里没穿的,大人将就,不能冻着小云。没吃的,大人知道忍,不能让小云饿着肚子!养母张君饿着肚子,把小云带到高粱地里,一棵棵查找,一垄垄寻觅,从高粱杆上打下一个个嫩头,喂进小庆云嘴里。只要孩子不说饱,她就连干的老的也不尝。她饿,她晕,但她从没忘记自己心中的承诺!

饥饿难熬,战争更危险。日本投降以后,内战爆发,敌我斗争更加残酷。小庆云又一次加入了村里的儿童团,担任起站岗放哨和送情报的工作。史洪全夫妇非常担心小庆云的安全,每次执行任务,都为小庆云捏着一把汗。母亲张君为了孩子的安全,也学会了河北养母李玉平的经验,积极配合她去完成任务,也加入到给解放军送情报的行列中。

生父张建国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又先后任西部顺义县二区(以杨二营为中心的33个村庄)区委书记、县敌工部长、县大队副政委(政委由县委书记兼任)等职,成为闻名西部顺义的“白杨(区民兵大队长杨泽林)黑杨(区助理杨文彬)三建国(西部顺义县大队副政委张建国、区长王建国、李建国)”之一。他带领武工队、县大队进行了多次战斗,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后来,张建国在一份证明中说:“当时从我怀里把你抱走时,我哭了,心里说不出的难受,可没想到,史家父母比亲生父母还好。后来,你史家妈妈也参加了革命,从事地下工作,给解放军送情报,有时领着你,有时背着你,真不容易……”

关于送情报的记忆,史庆云现在印象最深的,是与养母张君一起遇险的那次。

那是1945年12月26曰,农会主席李桐转来了一份重要情报,让张君和小庆云送到敌工部。

张君二话没说,赶紧把情报缝进小云的鞋帮里,带着小云装作走亲戚的样子,骑上毛驴出了村。

正值寒冬腊月,天气非常寒冷,道路两旁还长着没有收获的棒秸,北风一吹哗哗作响。远远的可以望见张喜庄敌人的炮楼,炮楼上敌人的哨兵换岗都看得清清楚楚。刚走到西马各庄村外就突然响起了枪声,一颗子弹擦破了小庆云头皮。顿时,小庆云满脸是血,从毛驴上栽了下来,“哇”的一声哭了。吓得母亲赶紧抱起小庆云,心疼得落下了泪水。她急中生智,从衣襟上撕下一条布来为小庆云包扎。

张君哭着说:“孩子,你捡了一条小命儿呀!这枪子儿再往下一点儿你哭都哭不出来呀!”

敌人追到跟前,不容分说就对母亲拳打脚踢,然后对母女二人进行搜查和盘问。敌人问:“干什么去?”

张君说:“我们到孩子姑妈家。”

敌人不信,对她们俩进行了搜查,但没搜出什么东西。一无所获的敌人气急败坏,抢了母女俩的毛驴,悻悻而去。

可是,不一会儿,敌人不知为什么又远远地跑回来了。母女俩赶紧藏到附近的一个棒秸垛里。敌人回来后找不到母女二人的人影,便用刺刀向棒秸垛里乱扎。母女俩屏住呼吸,刺刀几乎划到了小云的脚上,但小庆云一声不吭。敌人准备烧了棒秸垛,但准备点火时因为火柴受潮没有划着,总算躲过了一劫,可把母女俩吓坏了。

敌人走后,母女二人赶紧爬了出来,小云的伤口还在流血。张君赶紧带着小云来到西马各庄小云的姑妈家,为小云洗去血迹。情急之中,从灶膛里抓了一把灶灰按在伤口上,简单包扎了一下就赶紧上路了。

第二天清晨,母女二人把情报安全地送到了敌工部领导手里,光荣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1948年夏天,小云接受了一个重要任务,把一批军鞋和一份情报送到怀柔—渡河。为了确保完成任务,小云与交通员朱德元、干妈贯美荣装扮成一家人,匆匆上路。为了避开敌人的检查,三个人夜行晓宿,绕道而行,漆黑的夜晚,崎岖的山路,特别难走,小庆云的脚上打了血泡,可她未叫一声苦,一直坚持自己走路。经过几天的艰苦跋涉,她们终于到达了一渡河道口,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1949年1月,小云又执行了一次任务,也是最后一次任务。养母张君带着小云去区里取了情报,把情报藏在小云立天锥小辫里,然后往回赶。在回村的路上,国民党特务截住了她们,对她们进行了全面的搜查。特务怎么也不会想到情报藏在小云的立天锥小辫里,所以搜了半天也没搜出什么。小云临危不惧,母亲和特务巧妙周旋,终于摆脱了特务的纠缠,平安地回到村里。这份情报的内容,是上级指示村中立即组成一个二十人的担架队到马头庄集合,配合解放北平。村里按照上级的指示,赶紧行动,组成了担架队,赶往马头庄村。后来,担架队走到半路,又接到上级指示,说北平和平解放了,担架队原路撤回。

至此,小小情报员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

小小被拐系列7集(终于见到生父却再被寄养)(1)

老年史庆云

在长达七年的情报工作中,作为婴幼儿的史庆云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和困苦,生母牺牲,辗转收养,数次历险,数次受伤,但她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地在战火中茁壮成长着,并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其事迹着实让人感动,令人钦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