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这首诗,描写的是汪伦送别作者(李白)。李白作此诗感恩汪伦的情谊。

全诗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意思是说:“我将要乘小船离去,忽然听到岸上有人送来歌声。啊!看桃花潭水纵然深千尺,也不如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啊!”

赠汪伦是谁写给谁的诗(赠汪伦是谁送别谁)(1)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诗侠”、“酒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的诗作,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善交友。经常被传颂的名句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赠汪伦是谁写给谁的诗(赠汪伦是谁送别谁)(2)

写作背景: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经常在村民汪伦家做客,与汪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有一次,李白将要乘船离去,汪伦赶来送行,李白深受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作。诗歌自然质朴,语言清新流畅;“桃花潭水深千尺” 作比喻,来表达了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深情厚谊。

诗歌赏析:

诗歌前两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将要出发时,忽然听到汪伦踏歌来送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又惊又喜的情态。后两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 “桃花潭水深千尺” 来作比,也“不及”汪伦送我的情谊之深; 生动形象地把“无形”的友谊化为“有形”,比深千尺的桃花潭水还要深。“不及”二字十分精妙。清代沈德潜评价说:如果把汪伦之情比作桃花潭水千尺,便是俗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赠汪伦是谁写给谁的诗(赠汪伦是谁送别谁)(3)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有这样的记载:“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 意思是说:汪伦只不过是一个村民而已!为何与李白有这么深厚的友谊呢?既用美酒来招待他,临走又去送行他,情谊真是超凡脱俗啊!李白于此情此景,深受感动。这首诗信手拈来,成了千古绝唱。——无疑,这是对《赠汪伦》这首诗至高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