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语言与文字的区别(历史拾遗语言篇)(1)

在祖国的东北方有那么一群说话挺幽默的人

欠巴登——多此一举、哪有事哪到。

混儿画混儿——多形容某人脸上或衣服脏。

七勒咯嚓——形容干净利索。

递溜蒜卦——不整齐、乱七八糟的意思.

犄角旮旯——床下、角落等不经常触碰的地方。

满族语言与文字的区别(历史拾遗语言篇)(2)

我们不分级啊,就看谁张口就来

突鲁反仗——做事不靠谱。

虚头八脑——虚伪、撒谎的意思。

五迷三道 ——迷糊、糊涂。

费劲扒拉——就是费劲的意思

不打锛儿——立刻、马上办的意思。

满族语言与文字的区别(历史拾遗语言篇)(3)

两个人喊号子,往往是打架的开场词儿

舞舞喳喳 ——炫耀、嘚瑟,招人烦。

激头掰脸——着急,不乐意了。

杨了二正 ——形容某人傻、疯癫、没正形。

嘚儿河地——坐事出格或表示某人令人反感。

埋了粑汰——不干净卫生。

满族语言与文字的区别(历史拾遗语言篇)(4)

炕:北方人用砖或土坯砌成的取暖、睡觉用的地方

那嘎达——那个地方,指出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了。

嘶嘶哈哈——多表示冷的意思。

疙不溜脆——多形容说话流畅、利落.

稀里马哈——糊弄。

不断溜儿——连续。

满族语言与文字的区别(历史拾遗语言篇)(5)

乱飞的昆虫打扰人

老么卡哧眼儿——形容又老又丑的人。

劈儿片儿 ——乱。

急了拐弯——不直。

鼻涕拉瞎 ——多形容小孩,一把鼻涕,脸上脏。

吊儿郎当——不干正事。

满族语言与文字的区别(历史拾遗语言篇)(6)

喜欢的不行不行的,一个字儿:痴迷

二已子——娘炮。

大幺母——差不多。

叽咯浪——吵吵、吵架。

嘎拉哈——东北女孩玩的游戏,猪大腿与小腿间的一块骨头,配合黄豆装填的口袋一起玩。

卖呆儿——看热闹。

满族语言与文字的区别(历史拾遗语言篇)(7)

波棱盖——膝盖。

备不住——也许、可能。

包圆儿——全要了的意思。

太挡害——堵塞或碍事的意思。

扔扔地——形容快。

满族语言与文字的区别(历史拾遗语言篇)(8)

麻溜——快点。

嘚劲儿——舒服。

带劲——好看。

整个浪——全部。

念央——唠叨。

满族语言与文字的区别(历史拾遗语言篇)(9)

把卖盐的打死啦?

嚼腥——叫真。

装嘚(dei一声)儿——装傻充楞。

扣嗖地——吝啬、小气。

白呼——能说。

大咧——马虎大意。

满族语言与文字的区别(历史拾遗语言篇)(10)

大概、也许、可能、差不多

墨迹——反复、缓慢。

背服——佩服。

格路——个性。

呗古——完了。

糟尽——浪费。

满族语言与文字的区别(历史拾遗语言篇)(11)

天上掉馅饼

扇呼——挑拨。

瘪茄子——没精神头。

秃噜——没办成、办错。

捣扯——打扮。

刺挠——痒痒。

满族语言与文字的区别(历史拾遗语言篇)(12)

瞧你那样

赛脸—— 得寸进尺。

膈应——讨厌。

搞那吧——放那。

使劲裹——吸。

呲达——指责。

满族语言与文字的区别(历史拾遗语言篇)(13)

费劲

坑哧瘪肚的就整这些吧,欢迎大家来补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