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讨厌真空。

周天子空出来的权力,会有人迅速填补。

秩序需要实力保证

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齐国国力强盛,在行政效率、商业规模、军队战斗力,全面碾压各诸侯国。齐国有了实现春秋霸权的基石,也成了春秋秩序的制定者。

齐桓公确认霸主的时间(齐桓公的霸权新秩序)(1)

齐国的国际秩序的核心

尊王:站在道德制高点,获得强大的政治号召力。

权力有的时候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大家都认,它才具有效力,所谓“名正言顺”。

“尊王”可以让齐桓公获得对周天子权威的最终解释权,在诸侯国之间的舆论环境,处于有利地位。

也可以利用这个舆论优势,制造借口去找其他国家的麻烦。

例如:齐桓公有一年情绪上头,对楚国大动干戈,楚国遣使者前来质问:“是不是不要脸?”

管仲非常淡定地回答:“是因为你忘记进贡筛酒的茅草,祭祀时,祖先喝不到好酒,简直太过分了!”

这个借口很好地掩盖了,齐国冲动进攻楚国的失误,给彼此台阶下。比当年某国拿“洗衣粉”当借口强太多。

(楚使: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左传·僖公四年》)

攘夷:打击恐怖袭击,保卫中原文明

打击恐怖袭击。活跃于山东省西北部、河北省东南部的少数民族山戎,经常袭扰燕齐,差点灭掉燕国,齐桓公出兵,成功解决这个不安定因素,保卫了中原文明。

《齐世家》山戎伐燕,燕告于齐。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河北省卢龙)而还。

存亡继绝

保卫小国利益,国与国平等,不得进攻其他国家。(齐国除外)

邢、卫两国在楚国和戎狄的夹击之下,很快就扛不住,灭国了。

齐桓公出兵,帮助邢、卫两国复国。

齐桓公确认霸主的时间(齐桓公的霸权新秩序)(2)

召开国际会议,不定期召开26次,出动军队28次,宣示霸权,制定新规则。

公元前681年,北杏之会,遂国拒绝参会,齐桓公派兵灭遂,小国震悚。

公元前656年,召陵之会,齐桓公率领鲁、宋、陈、卫等八国联军,进攻楚国的小弟蔡国,遏制楚国北上之势。

公元前655年,首止之会,齐桓公邀集鲁、宋、陈、卫、郑、许、曹七国君主,反对周天子废立太子

齐桓公确认霸主的时间(齐桓公的霸权新秩序)(3)

葵丘会盟台遗址

公元前651年,葵丘之会,制定国际公约,颁布五条禁令:

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滥杀士大夫,不准因别国灾荒而粮食禁运,不准滥封官爵,关键职位任命要互相通告。

齐桓公树立榜样,后世霸主也有样学样。

齐桓公确认霸主的时间(齐桓公的霸权新秩序)(4)

春秋早期三大霸主

总结:

权力讨厌真空,你不填补,自有人填补。

秩序需要实力的保证。

秩序是在保护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同时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