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水浒传》里有个高衙内,他原来是街头的泼皮无赖,就像现在的小流氓,整天东游西逛,无所事事。有一天,高俅找到他,要认他当干儿子,对他来讲,简直是鸡毛飞上了天,摇身变成了高衙内,拥有了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有时,做一个对社会无害的自由人,没什么不好的,然而他偏不!他偏偏要当什么“花花太岁”,干尽了坏事,最有名的当数他对林冲的娘子“一见钟情”和对林冲的不择手段,让读者恨得咬牙切齿,都希望他受到好汉们的惩罚。#水浒传#

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高俅(高衙内从认高俅为父时)(1)

但小说《水浒传》对高衙内的下场并没有写,留下了伏笔和想象的空间。最后,高衙内是善终,还是死于非命?《水浒传》里并没有交代。反倒是,在清代长篇小说《荡寇志》中,高衙内终于被自己的仇人林冲给放血、剜眼、割耳,并最后给煮熟了;香港电影《林冲夜奔》中,被林冲一枪刺死;梁家辉、王祖贤、徐锦江主演的电影《水浒传之英雄本色》中,被林冲劈成了两半;98版电视剧《水浒传》中,高衙内被一群流氓给阉成了太监……总之,各种版本的“没有好下场”。对高衙内的坏,无论是后来的小说作者还是现代的导演,都看不下去了,必杀之而后快。同时,这样的安排,也特别符合每一个读者、观众的心理,高衙内死得理所当然、死得实在应该。

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高俅(高衙内从认高俅为父时)(2)

说完了高衙内的最终结果,我们再来说一说,高衙内为什么这么坏?首先,他有坏的潜质。不然他不会没脸皮认自己的叔伯弟兄当爹。高衙内从“混”到“坏”,从“犯事”到“犯罪”,发生了根本的“质变”。在街头时,混吃混喝、小偷小摸一般算治安事件,而后来成为专一淫人妻女的“花花太岁”,这性质完全变了,成了刑事案件了。而且,最后惹上了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不择手段地陷害人家,造成国家人才流失,林冲落草为寇。

其次,让高衙内走上犯罪道路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高俅的纵容!

富家多败儿。高俅对这个儿子十分疼爱,从来舍不得骂上一句,更别说管了,一味的对其迁就,助长了高衙内仗势欺人、骄阳跋扈的性格。后来,高衙内手下设计陷害林冲时,高俅竟然参与其中给予大力支持。

《水浒传》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高俅问道:“我这小衙内的事,你两个有甚计较?救得我孩儿好了时,我自抬举你二人”。

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高俅(高衙内从认高俅为父时)(3)

这到底是什么父亲?!高俅亲自上阵,引诱林冲误入了白虎堂,犯了禁令。

最后,高衙内的坏,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所决定。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同焉。宋徽宗喜欢踢球,于是高俅这个“人才”得以飞黄腾达。同理,高俅喜欢儿子高衙内,富安、陆谦等一群小人便盯住这个机会,讨好巴结、摇尾乞怜、不择手段,无非是为了让主子高兴,讨一个升官发财。而对于老百姓,他们又是另一副嘴脸。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封建社会的“官本位”和“人治”思想,贵族和官员对老百姓的盘剥,简直理所应当,老百姓求告无门,只得默默忍受。

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高俅(高衙内从认高俅为父时)(4)

如此这般,既害了老百姓,也害了高衙内这样的人。#宋朝那些事#

————————————————————————

拂去典籍灰尘,探究历史秘闻。关注@文史拂尘,看不一样的文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