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新时代卓越教师是长期工程,更需教师以坚强执行力不断“自我革命”。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称“新课程标准”),其突出、明细的育人目标,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方式变革等新要求,对教师专业素养要求提出新挑战。

作为新课程标准育人理念落地的执行者,一线教师如何应对新挑战,“自我革命”提升专业素养?笔者浅见,必须强化专业素养提升的“自我执行力”。就教师而言,要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战略目标”,争做“大先生”,就必须具备坚定不移的执行力,炼就卓越、高超的“战术”素养。

一、研学新课程标准执行力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离不开教育教学的加持,课程育人理念落实需在日常课时中实现,每一节课教学的精准有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水平和能力。

一是深度学习课程标准,育人理念和教评方式。明确育人方向,理解教学目标要求、学业评价标准,掌握学习任务群的主题设计、目标板块和活动形式等,这是学生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教育教学有的放矢的前提条件和思想指导。故而,思考着系统、深入地研读“新课程标准”,真正理解“新课程标准”育人理念,掌握教育教学内容、方式和评价指标,是教师转变观念方式,设计和组织培养素养的学习任务、情境活动的关键步骤。

二是过硬的政治素养、理论积淀。新课程标准和方案强化了课程育人功能,思想性被提到极其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相关理论知识,还应以正确丰厚的政治理论素养,有力地支撑课程设计与实施。

但与此有差距的是,现实中很多教师在此方面的素养、能力与新时代课程育人目标要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面对如此挑战,教师唯有加快提升自身政治素养与修养。因此,强化政治素养,深度思考、系统研究新课程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新思想新理念,以心无旁骛的坚毅执行力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是教好“新课程”的思想保证。

二、优化知识结构执行力

从育人目标看:新一轮课程标准和方案修订的课程育人思想指明了教育教学的战略方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学生“三有”素养目标、学习任务群、评价方略标准等,是教育教学的战术要领。

为此,首先,要遵循学生心理生命健康成长;其次,要确保学生意志品质、道德情操和人格理想健康正确;再次,要遵循素养培养、智力发展规律。不论是黑格尔的“正、反、合”智力发展论,怀特海的“浪漫阶段、精准训练和综合运用”智力发展引导思路,还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素养导向的育人目标,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素养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博览群书,专业知识理论不断更新、不断结构化。

从教师导学视野方法看:未来人才素养培养目标促进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促进育人方式变革,这又倒逼教师要不断修炼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智慧,方能适应课程教学的新要求,新方式。首先,自觉学习、不断吸收优秀学习任务群、训练评价设计的创新思路、先进方法。其次,积极学习跨学科学习、主题项目学习等有关理论思想,更新知识结构、丰厚理论储备,树立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导向的“全人”育人观。再次,强化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学习力度,做数字型、复合型教师。

为此,笔者浅见,一线教师要以积极自觉地执行力一边学习吸收新知识、新理念,一边模仿领会新策略、新方法,不断拓宽育人视野和方法思路,深度融合、优化知识储备、方法结构,这是教好“新课程”的有力保障。

三、实践研究执行力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育人理念落实,教学主题任务设计与实施,学生阶段核心素养评价促进,只有在不断学习继承、实践研究中方有创新。这就要求教师立足课堂、依托教材,以持之以恒的执行力实践探索、行动创新,将新理论、新方法转化成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素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评价等新内涵,促进了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对教师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不可逾越的挑战。

为此,教师在广泛学习吴忠豪、郑国民、薛法根等教育专家、教学名师对新课标的解读和新型教学方式建构的基础上,及时实践探索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智慧的关键步骤。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学习任务群设计,薛法根老师给出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六要素,针对现行教材参照“遵循、适调和创生”三种开发设计方法。我们课题组在学习基础上及时积极投身学习任务群的设计验证,按照“整体规划主题项目,项目目标选定,课时活动目标分解,学习评价方略预设,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任务训练工具开发,教学课件、资源准备,课堂实践验证和修改完善”八步流程坚持实践。

孟子有云“人皆可以为尧舜”,说明人人具有可塑性。带着思考理论学习不可或缺,积极主动投身实践更为重要。这也说明勤于阅读学习、善于实践研究、坚持学以致用的教师,定会得到相应提升。笔者陋见,教师专业智慧、综合素养能力提升,必须通过坚韧不拔的执行力“做”实践研究,才能创生成果,专业成长。

四、反思总结执行力

“反思”对于教师而言并不陌生,重在“思”而留痕。教学中,思目标任务,思教学方式方法,思学生动态,思成功之处,思不足寻改进;阅读学习中,思理念思想核心内容,思教学设计特别之处、意图目的等。众所周知,反思是教师成长和教学技能提升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教学智慧提炼定型的有效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改进手段。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成长 = 经验 反思”;叶澜教授也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论语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勤于持续阅读吸收,还要乐于反思总结,坚持专业书写。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部分要求:教师“要主动将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语文教师“在观摩和反思中增强自己的实践智慧,提高教学能力。”教研要“围绕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组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和实施等核心问题开展教学研究,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推动语文教学变革。” 不难发现,教学研究、坚持反思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好新课程的重要性。教师不仅要明白反思能促进自我提升,更要有主动成长热情,具备持续反思、专业书写的执行力。

总之,教师领会2022年版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精神内涵,促进育人方式变革,在学生身上开花结果,必须“挤”时间、“逼”自己,以积极不懈的执行力坚守奋斗,不断自我革命、自我超越。

作者:张勇杰,宝鸡市千阳县教学研究室;王振国,千阳县水沟镇中心小学

编辑:王波

新时代教师教学标准化(新课程标准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执行力)(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