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特别节目《我们这5年》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北京卫视连续五日推出党代会特别节目《我们这5年》。《档案》栏目匠心打造《我们这5年》之文化篇,与您共览文化北京的绝美画卷。

“首都文化是我们这座城市的魂,主要包括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和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2017年8月,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对首都文化的基本内涵与功能定位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同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出台,为北京的城市发展绘制了一张法定蓝图。此后的五年中,北京是如何弘扬和发展首都文化的?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山水写意 纵横铸魂

山水,见证着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奇迹,更奠定出北京这座城市尚诚首善的文化根基。从长城文化带的概念提出,到2019年长城保护新规确立,再到长城国家公园逐步推进,长城日益成为与人们生活相生相融的文化遗产;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自然山水灵秀天成,历史文化荟萃,曾经多年中断的永定河水再现碧波荡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如火如荼,运河源头白浮泉遗址再现“龙泉漱玉”盛景,京杭大运河京冀段全线通航……五年来,雄关漫道之上,三山五园之间,大运河航程侧畔,北京三条文化带建设横空出世,展露绝代风华。

与我们一起品味城市的文化(古都气韵生生不息)(1)

如果说山水赋予了北京城市生命的肌理血脉,那么轴线,则构筑起城市文明赓续的筋骨脊梁。五年来,北京市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指引,带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修缮,强化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除了中轴线之外,长安街及延长线同样是发展之轴,更是复兴之轴。新首钢大桥开通,长安街西延线跨越永定河直通门头沟,昔日的首钢工业园区变身京西城市复兴新地标,而长安街东延长线上的通州城市副中心,也正阔步建设理想之城。

与我们一起品味城市的文化(古都气韵生生不息)(2)

古今合璧 中外交融

北京,既坐拥千年的古韵,又掌握时尚与潮流的先机。北京的文化建设也如同这座城市般古今同辉,相得益彰。五年来,以北京坊为代表,融合历史基因与城市未来的中国式建筑集群悄然兴起;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片区等三大革命主题片区被精心打造,将革命记忆转成红色烙印;以《上新了·故宫》为代表的网红文创频频“破圈”,让历史文化走进现代生活;各富特色的文化创意园遍布京城各地,“文化 ”携手产业与科技共振,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与我们一起品味城市的文化(古都气韵生生不息)(3)

北京在文化领域的精耕细作不仅在国内收获颇丰,其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五年来,北京国际电影节持续发力,东方影视之都规模已显,中国电影“走出去”正在盛事推动下行稳致远;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国际图书节、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顶级国际盛会,不断创新大放光彩;北京环球影城等国际主题乐园的开启和北京冬奥会等国际顶级赛事的举办,也为北京的文化建设带来了新机遇。双奥之城彰显文化自信,更汇聚起文明相融,人心相通。

与我们一起品味城市的文化(古都气韵生生不息)(4)

动静成趣 和谐共生

大戏看北京,已然成为首都文化的显著标签。纵观中国电影票房榜前五的作品,《长津湖》《战狼2》等电影巨作无一不是近年诞生的“北京出品”。而在电视屏幕上,“北京出品”同样耀眼,《觉醒年代》《大江大河》《香山叶正红》等好剧不断涌现,屡屡霸屏。荧屏之下,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全新落成,中央歌剧院剧场开门迎客,“中国戏楼活化石”正乙祠再焕新春……五年来,一众演艺新空间接连诞生,让百姓更加舒适便捷地享受一场场文化盛宴。

与我们一起品味城市的文化(古都气韵生生不息)(5)

如果“大戏看北京”是“动”的狂欢,遍布全市的书店、博物馆、图书馆、艺术文化中心则带来“静”的享受。五年来,北京各类实体书店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2021年底,北京已拥有实体书店2000余家,仅2021年,特色阅读活动就达3万余场。而随着“北京博物馆之城”战略合作协议破土而出,北京博物馆事业进入快车道,截至2021年末,北京地区拥有博物馆204座,藏品1625万件套,每年平均举办展览600多项,接待观众超过5000万人次。百姓在家门口便可享受艺术与文化的熏陶,拥抱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与我们一起品味城市的文化(古都气韵生生不息)(6)

回望这五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革命文化赓续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发展。北京这座城,是如何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的?又将以怎样的全新气象向世界展现东方文化的瑰丽?敬请关注今晚北京卫视党代会特别节目《我们这5年》文化篇。

,